发布时间:2021-09-24 07:34:21来源:诚言SIR
正好,我有几个朋友在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等品牌做服装企划、设计的岗位,我来说说服装行业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首先,在江南布衣童装上出现邪典图案,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怎么说呢?
1.服装的流程繁琐
企划部门,或者叫商品部门(这个岗位我习惯叫他们“企划”),会有专门的这一票人来搜集每年各品牌的销售数据,加以分析,然后做出企划案。
告诉设计团队“我们需要多少个SKU(单品,也称标准化产品单元)”或者多少条裤子多少件外套,版型是宽松还是修身,现在流行什么趋势,镂空或者克重高,配色有什么讲究,是薄荷绿还是马卡龙紫。
设计部门在得到企划的企划案后,会召集大家一起开会,总监带头,商量这些能不能做,要怎么做,然后分配任务。
设计提案出来后,会给企划部门和自己的领导先过一遍,有些公司还会有老板看一下,没什么大问题,就让工厂打样,这是一稿。
江南布衣集团旗下品牌
图案、配色、面料不可能会跟设计师像的那样完全一致,偏差是肯定的。
工厂寄样品回来,设计和企划一起看,嗯,还行,微调一下,工厂再次打样,这是二稿。通过率因公司而异,一般在60-80%。
等到最后差不多了,最后一次打样,也就是三稿,就是接近成品了。当然,如果某位领导临时觉得“之前没发现这个问题啊......方向好像错了”,得,打回企划案重做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像安踏、李宁这样的公司由此就有了一选会,二选会,订货会,最后一次最重要,各地的经销商汇聚到一起选货,在此之前改动产品都是正常的。
等等,你发现问题了吧?我接着说
2.服装做出来要涉及到多少人?
怕的不是一件衣服,怕的是一个系列都是邪典图案,那有多少人看过并选择“通过”呢?首先,企划的企划专员、经理,再到企划总监肯定是通过的,这就至少5-10人了。
助理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资深设计师和设计总监在一起开会,也没人提出这些有什么问题,又5-10人了。
到上面的领导,如果是管整票货的领导,再到品牌负责人,有些公司还会让总裁级别的大佬看样衣,这你算算有多少人?
还不止,衣服在订货会上,各地的经销商会来看、下单,电商的部门也会来看,决定要不要订货。
从企业内部到外部售卖渠道,这票货经手的至少多达百人!都没发现问题?
3.合理猜测
我大胆猜一下,可能是这么几种情况。
因为江南布衣虽然是中国品牌,但是一直以来营销都是国外品牌,从改名称为JNBY,到产品视觉、调性,再到模特大多是外国人,这家企业就是想把自己包装的洋气一些,最后再一提价,让人觉得这是一家轻奢服装品牌。
从品牌策略来说,将外国文化糟粕吸纳进来,牵涉到政治、宗教、性等元素,如果自身工作人员没有这个辨别能力,再售卖给同样没有辨别能力的消费者,似乎有这种可能?
但我倾向于第二种——公司内部的高管,是外国人,而且带有指向性明显的恶趣味。
2017年江南布衣童装海报
2017年江南布衣童装海报
你想想,企划的企划案,设计的提案,公司的订货渠道和售卖渠道都没有组织这一系列服装的成功面世,如果不是因为决策者是外国人,这有可能发生吗?
打个比方,近年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会高薪聘请外国设计师来工作,一个外国设计师如果觉得邪典图案有个性,放在衣服上,那一个中国领导看到了会怎么想?肯定是需要解释,并决策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理解。
但如果是一个或多个带有指向性明显恶趣味的外国决策者,那就说得通了。
目前,江南布衣虽然道了歉,但也仅停留在“对童装产品出现不恰当图案对消费者造成困扰深表歉意。公司已下架所有相关产品,并严格审核,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也就是“承认错误”的阶段,而没有告知大家,反省为什么错,怎么就错了。
这才是最令人害怕的,我不希望事情草草结束。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看见有的小朋友年纪很小就学会了抽烟、打架,家长忙到没时间管,往往就责骂“你知道错了吗?你知道错了吗?”
棍棒斥责面前,这些小朋友就会说“我错了”——优秀的家长甚至会平等的和孩子聊天,科普这些行为的严重性。
而有些家长一看,好吧,知道错就行了,就没有追问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了
但是回头,这些孩子,还是会在学校拿起烟、举起拳头。
错是错了,为什么错?他们才不在乎呢
思考题:你怎么看江南布衣一系列童装上出现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