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7 22:10:44来源:飞碟说
点击上方蓝字飞碟说关注并设为星标
当Shechulivesmatter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取消大小周自然成了民心所向的政治正确。越来越多见风使舵的企业开始把周末还给人民,但形式上而非制度上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
毕竟,大家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上钟,该操心的一样没少,尤其是那份每周必交的周报。
如果给社畜们选择的机会,他们宁愿去西伯利亚挖土豆,去奥马哈滩头打前锋,也绝对不愿意浪费半点时间在周报上。可惜现实它不允许。
在一些企业,与制度对抗的勇士轻则被罚款示警,重则通报批评影响晋升。
看在钱的份上,社畜们只能捏住鼻子,忍住恶心,在本应休息的时间强行对即将过去的一周进行拆解、复盘、沉淀、赋能,端的就是一个字——编。
在很多大厂,越是花哨的周报越容易得到领导的赏识。在这种背景下,周报界的军备竞赛一触即发。
为了讨领导欢心,有些人绞尽脑汁编出3000字文案,还贴心的附上表格、配图以及数据分析。这水平肯定到王者段位了吧?不,撑死了也就一钻石。
真正的奋斗逼周报家是不屑于写作文的,他们的周报往往5000字起步。除了基本的表格、配图和数据分析,他们还喜欢引经据典,以此提升周报的可读性。
据说在这些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些大厂的周报平均质量已经赶上大学论文,甚至接近SCI评选的水平。
疲于应付的社畜无奈的戏称自己为「高级周报工程师」。
一些善于总结的高人在受虐之余,总结出了一套周报写作技巧:周一搭框架,二三四五依次写重点,周末再添加一些数据和感想,最后润个色,一份合格的周报就此大功告成。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把周报安排的明明白白。没精力的社畜要么套个模板做做样子,要么索性在网上找代笔蒙混过关。
按目前的行情来算,单篇周报的报价大概在每千字80-90元之间,还包一次修改。如果量大,价格可谈。
庞大的需求甚至催生出了代做周报模板、配图、表格等各类配套业务。在某宝上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你会发现一个涉及各行各业,汇集无数心血和智慧的周报产业链,然后明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绝大多数社畜之所以对周报制度咬牙切齿,是因为这件事的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甚至不存在回报,连回应都没有。
事实上,最抵触周报制度的基本都是业务一线的基层社畜。周报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向上级证明自己没有摸鱼的同时,梳理过去一周的工作以此提高业务能力。
看上去很合理是吧,但问题在于,大部分基层社畜的工作内容根本就不可能转化成一篇千字以上的周报,更不可能成为领导爱看的SCI论文。
他们唯一能写的内容就是,这周做了多少事,分别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非要让他们左一个流量思维,右一个产品意识,上一个关键路径,下一个认知强化,那他们也只好在WDNMD之余,把周报生生写成伤痕文学了。
其次,多数基层岗的技术含量就摆在那,优化流程和提升能力的空间并不大,哪有那么多总结和反思好写?
企业总不能一边把人当螺丝钉用,一边又要螺丝钉有诺奖得主的宽广视野吧?
说白了,对基层社畜来说,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任其职尽其责就已经到位了,非要让螺丝钉在周报里阐述如何制作土制核弹,不仅没有意义,还会把他们变成周报PTSD患者。
周报制度的初衷,是确保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各部门间信息透明,保持协作避免内耗,提升整体效率。周报内容具体到个体,就是通过自我描述去审视工作内容及相关信息。
但是很遗憾,周报制度在国内普遍水土不服,不仅没能让企业各部门实现信息透明,反而徒增内耗,成了部分人拍马屁和歌颂功德的宣传工具。
事实上,社畜们并不反感周报本身,他们反的是不切实际的字数要求和僵化的标准。在一家成规模的企业,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把一周的工作内容汇总成1000字以上的周报。
比较合理的操作应该是,不同部门、不同职级、不同岗位,视实际情况制定篇幅标准,一些基层岗完全可以把周报调整为半月报或月报,甚至取消。
而在内容标准上,应杜绝废话、马屁和鸡血,把重点放在当周工作的完成度上,以及在此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个人思考,还有拆解和量化目标后的下周工作计划。
在更人性化的周报制度下,虽然还是要花功夫去写,但不带情绪的内容肯定对自己、对同事都更有价值。
大小周制度正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唾沫中缓慢崩塌,但周报制度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广大社畜的头顶。
截至目前,明确公开取消周报制度的只有某阿,把执行权下放给各部门的大厂也数量有限。
给周报赋能,想破脑袋想到头顶去中心化的日子,看来还要再持续好一阵。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互联网黑话才是打工人的大救星好吗Vista看天下
2.取消大小周易,取消周报难36氪
作者/上级领导
运营/稿新结
-End-
往期精彩
老板:为助你早日成为带文豪
本周周报字数超级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