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8 09:33:58来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先说一组数字:3.65亿(辆)和4.5亿(人)。
分别是公安部去年公布的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
▲cr:公安部、智研咨询整理
显然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随之而来的,是不容忽视的交通安全问题:
2018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44937起,死亡人数为63194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约为13.85亿元。
这意味着几乎平均每8分钟就有1人因车祸死亡。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把车祸发生的原因归咎为司机素质差、行人素质差…
但我们有没想过,可能有些时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
♯01
这是谁的锅?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早几年西安的某个十字路口。
一条临近路口的最左侧车道,50米的路面竟出现5个指示标线。
基本上平均每5米就会有一个指示标线,依次是右转、左转直行的标线轮流出现。
如此迷惑的标线设计,别说路过司机被迷倒,旁观者也是同样迷惑。
▲cr:华商网
当然,上述案例过于奇葩,作为典型案例不够具有说服力。
那就来说说平时注意不到的几个小点,比如,交叉口行人过马路的问题。
有些道路因为太宽,行人常常没有走完就滞留在路上,被迫“闯了红灯”。
危险不说,另一方面,绿灯时左转的车辆不能顺畅通过路口,就会影响到对向直行车辆的通行,造成交通拥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恰恰是人行横道设计的不合理。
因为人行道位置太靠前,左转车辆还没来得及驶入左转车道,就遇到行人阻碍,进而影响到对向直行车辆的行驶。
如果人行道退后一些,左转车辆就算遇到行人阻碍,也已经离开对向直行车的行驶线路。
▲行人二次过街
同时增加「安全岛」的设计,即在道路中间设置一个站立区,给行人留有二次过街的余地。
既能避免人车的冲突,也能保护行人过街时的安全。
▲行人过街安全岛
再比如,车道中间的「花坛隔离带」。
从美观性和分离效果来看,花坛隔离带的确比护栏好,然而,过宽的花坛隔离带也使车道变得更窄。
即使部分地区采用花箱的形式,节省了占用面积,但护栏上的花草仍需要定期维护。
这种时候停在路边的园林车和缓慢行驶的洒水车,就会容易引发追尾。
开过车的人应该深有体会,遇到带有倒计时的信号灯,最苦恼的就是绿灯转红灯。
尤其是看到“10、9、8、7”后,就会突然加速,注意力都被倒计时的数字吸引,关注不到周围道路情况。
由于倒计时的存在,“抢绿灯”的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城市都取消掉了绿灯倒计时。
从安全方面考虑,倒计时的取消有一定道理,但另一方面,它也容易导致车辆追尾。
因此,关于绿灯倒计时取消与否,至今仍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包括正在逐渐推广的「行人等候区」。
本是引导行人在规定区域等候红灯,避免事故发生,而有些地方为引起行人注意,使用了醒目的红漆。
但却忽略了红色给人的心理暗示,使人容易兴奋产生冲动,降低了等绿灯时的耐心。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使用代表安全的绿色作为等候区的颜色。
同理公交站的等候区常常是乱糟糟的,没有秩序,这是乘客的素质问题吗?
不一定,坐过公交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公交停得很随意,往往要跑过去上车。
原本排好的队伍自然就乱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再相信“排队有用”。
相反,伦敦公交站的等候区专门规定了前门和后门的停靠位置,让乘客明确地知道在哪里排队,不至于乱了秩序。
▲伦敦公交站的等候位置(cr:一席)
需要强调的一点,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把所有问题归咎于设计。
素质差也好、管理差也好,一场交通事故的发生,背后是大大小小问题的累积。
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下,设计能做些什么?能改变些什么?
♯02
被忽略的设计
我们常常忽略设计在交通安全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甚至觉得有些设计看起来很蠢,没有存在的必要,完全没有get其背后的设计初衷。
比如,一条笔直的道路上,冒出几个减速带,导致行车过程变得很颠簸。
是不是看着很蠢?但这其实是为了控制车辆低速行驶(30公里内)。
反光黄色条纹也是确保夜间可见度,提醒司机该路段不能高速行驶,需要控制速度。
速度降下来后,司机就有精力去注意到四周的路况,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同样在道路上,也会增设各种针对自行车的“路障”,来控制其骑行速度。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大多数“司机们”无视限速标志,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再比如,公交站突出来的缘石,看似占用了车道面积,阻碍了交通。
实际上,它利用了缘石延展技术,把人行道在路口加宽,方便公交车紧贴着缘石边缘停下来。
如此一来,乘客们就不用跑着坐车,尤其是老人们也能很方便地上下公交。
弯道路上常见的箭头标志,看似多此一举,却是防止事故频发的关键。
打个比方,我们从图片上看下面的弯道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对于部分新手司机来说,行驶过程中,很容易把弯道看成这条红色的路线,往路中间开去。
这种时候就需要箭头标志来帮助司机校正路线,避免意外的发生。
▲线性诱导标志(cr:一席)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在高速路上遇到过这样的绿色激光?
看着没什么用,但其实它们可以有效刺激驾驶员大脑,提醒他们夜间行车注意安全。
颜色上也选择了舒适的绿色,使光线不至于太过刺眼,干扰驾驶员行驶。
▲防疲劳激光灯(cr:阿喵汽车)
不难发现,很多时候设计的作用不在于大工程、高科技,而是体现在细微末节里。
美国曾针对全美事故率最高的10个十字路口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
路口的交通灯都不够高、不够多,遇到大货车,跟在后面的车就看不见交通灯变化,容易造成追尾。
根据这项研究对交通灯进行改良后,第二年,十字路口的事故发生率减少了15%。
国内某个特大城市,曾因为下雨路面潮湿,导致了十多个小时的交通瘫痪。
后来有专家分析原因,指出是因为路面标线的油漆质量太差,驾驶员看不清车道,无法准确定位,导致了拥堵。
没错,这可能是一场由油漆引发的拥堵。
借用交通工程师郭敏老师的观点:很多问题只是因为缺了一桶油漆。
比如,下面的两款无障碍坡道,左边是花岗岩,右边是混凝土。
很明显,左边比右边的花费要贵上很多,但对残障人士来说,可能更喜欢右边的。
因为右边多了“一桶油漆”来形成色差,提醒行人们注意道路的高度差。
▲无障碍坡道(cr:一席)
电梯上的黄色标线也是“一桶油漆”的问题。
能方便视障人群知道具体踩在哪里,防止踩空或者踩在台阶边缘而摔倒。
“一桶油漆”就是我们平常忽视掉的设计细节。
我们老是花费很多资金和时间,去依赖高科技、大工程去解决交通安全的问题。
但有没有想过,实际上只需要做些细节上的改变,就能搞定。
这或许也正是设计的魅力:以人为本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
一席|郭敏前方事故多发!
一席|高在峰不是你的错,是设计的错
城市交通|同济大学教授徐循初城市交通设计问题总结和经验借鉴
连云港警方|注意!我市红绿灯倒计时将变为4秒,别再数秒往前冲了!
中国的车祸为什么多?一个”海归”的亲身体验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