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15:43:38来源:百里荷塘
这几天把限电当做一盘大棋的文章出现在朋友圈里。
自媒体时代,各有各的观点并不奇怪。但让塔哥意外的是,它居然刷屏了。这说明很多人相信了它的叙事方式。
这是我26日发文的留言,显然他看过这篇文章。
这种插自己刀来威慑别人的做法,通常只适用于小混混,大哥们看见只会窃喜。所以我准备写一篇文章来反驳它。
但就在这时候,看见了上等国策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切入点非常巧妙,比我直接反驳高明百倍。
征得上等国策兄的同意后,我把这篇佳文分享给大家。
鸦片战争的当代视角——清政府的一盘大旗
从1840年虎门销烟,到亚罗号及马神甫事件,这近20年间的局部战争,明面上是国家贸易引发的一系列争端,而背后实际上却是清庭构思精巧,环环紧扣,诱敌深入的一局棋。
每一场有形的战争背后,都是大国博弈,是国与国之间无声的金融战争。
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结构,社会生产效率高歌猛进,大量的商品开始由各地殖民公司和犹太商人往世界各地倾销。
由于老牌殖民帝国掌握了生产资料和工业技术,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进一步积累成熟,资本之间串联倒卖,全世界的市场都是卖方市场,白糖,棉花,鸦片等大宗商品定价权握在这些国家手里。
然而在殖民帝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清庭的统治者们,用极为锐利的眼光,嗅到了西方国家潜藏的危机。
虎门销烟拉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林则徐封锁外国商馆,中止中外贸易,虎门销烟不仅烧了鸦片,更是查封了其他走私的货物。
多年的贸易逆差导致我国国内物资充足,而英国国内产业内卷化严重。
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些甘蔗场,棉田,鸦片厂已经内卷到一定程度,即使是自己不赚钱,也要生产,卖到中国。
殖民帝国的商人为了倾销商品,盲目的扩张,大肆购买昂贵的机器设备,旦夕之间局势变幻,要么产能过剩,要么供不应求,资本家的资金都沉淀在工业循环里,每一次贸易预期的调整,都能让其资金链断裂,大量破产,对英国本土的资本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波动。
在线索的另一头,白银的大量流入,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导致英帝国的经济濒临崩溃。
但是每年中外的国际贸易都是逐渐拉大的逆差,商品大量涌入的同时,当时的清廷缺乏海关管控,并没有整顿明细,无法在国际贸易中抽税获利。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在英帝国摇摇欲坠的屁股上踹上临门一脚,又能达到我国自己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呢。
面对这种困顿的局面,清庭已经在成熟的外教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富有前瞻性的战略,一盘大棋在中英两国之间摆开。
道光皇帝机变百出,巧操天下,一方面让英帝国陷入战争泥塘,逐渐在这匹骆驼的背上加码稻草,另一方面又远隔印度洋扰乱了英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加剧了英帝国大厦将倾的颓势。
而到了最后又能抽丝剥茧从棋盘内跳出,金蝉脱壳反手一个条约,达到设立海关,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设立海关后由英国人赫德代为操劳,关税从百分之二提高到百分之五,以后这些商品过境,都得抽税,而且加征。
由海关征收的贸易税极大地缓解了清庭当时的财政压力,关税成了清廷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后面清政府得以消灭太平天国运动,靠的就是这笔钱。
所以百年之后回过头看,是清政府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纵横腾挪步步紧逼的手段,巧妙利用洋人的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击垮对方金融市场的同时,达到设立海关抽取贸易税的目的。
虚实相济
当然具体历史具体分析。
在金融方面,逻辑是这样的。局部的战争会导致需求急剧下滑,让这些商品流通困难造成积压,市场上对贸易收益的预期降低,引发英国资本市场上的挤兑潮。
待冲突缓解之后,预期回复,市场情绪热烈,此时再杀一个回马枪,吓英国商人一跳,这些殖民者就又不再敢继续倾销,只有减少产能,然后经过协调供需恢复平衡,这时再发生一两个冲突,贸易开始收紧,他们的商品也只能烂在地里。
如此翻手为云覆手雨,让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达成条约时,需求上涨,他们的库存反而吃紧,我要买,你反而没货卖了,只能白白等着生产资料折旧。
所以我们跳开历史的陷阱,从大局来看,其实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他们如果想吃这碗饭,那得看我们的脸色,我们脸色阴晴不定,他们的心思也忐忑不安。
就这样来回反复,大清手上的佩刀频繁地出鞘入鞘,每次刀光都令洋人胆寒,每次收刀又让其放松警惕。
在资本市场刚刚兴起的初级阶段,是非常脆弱的,承受不起如此高频的攻击。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产业的需求从高到底,预期拉伸又回落,极大打击了殖民资本的嚣张气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的灰犀牛已经就在眼前。
而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在大陆的另一端对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也与这场经济危机息息相关。
以退为进
在实际的战争微操中,这盘棋也并未如历史书上所言落人下风。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庭并未付之全力,草草结束,满朝士绅都颇为不服,皆表示尚未尽兴,自此洋务运动的星火逐渐扬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积极备战。
到十几年后英夷法匪再来挂旗游荡取笑世界之时,文武官兵都戮力同心,士气高涨。
在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数次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兵勇轰坏兵船,并毙其水师大兵头哂吗糜咯厘,夷匪伤亡四百余名……迭次焚船毙匪,堵御尚为严密。该夷被剿后,两旬之久,既无动静……伤毙夷匪无数,并先后夺获匪船夷船五十多只……并屡伤兵勇,轰坏夷船多只,复伤毙夷匪一千余名。
累累汗青,白纸黑字皆有史可查。
咸丰帝也做出宽宏大量的批示:此时若专利攻剿,原不难尽歼丑类……如果该酋自知理屈,悔罪求和,并罢议进城,只可俯如所请,以息兵端,但不可意存迁就,致该夷故智复萌,肆行要挟。
可见局势一直在清庭的掌控之中。
大沽口之战诱敌深入,极大的加剧了英法联军的补给难度,使之首尾不能相顾,战令不通,敌情不达。此时朝廷辗转腾挪,以城下之盟不义之名推翻天津条约,拖延时日,使夷匪处境更为穷仄。皇帝西狩,又再次拉长战略纵深,使其陷入在遥远的战争迷雾之中。每一步棋环环相扣,精妙绝伦。
塘沽之战,大将僧格林沁开始收网,在尘封的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将军的总结:毙贼无数。我兵每发一炮,该夷成行倒毙,余贼不顾尸身,仍向前进。而在石缝一战,则三次击毙夷匪三四千名。后来更是捕获来使巴夏礼等人,一半押在刑部大牢,一半关在圆明园内。
最终清政府赢了,匪首一直要求越过钦差桂良直接面圣,而经过两年间的博弈,额尔金和布尔布隆到底也没能见到咸丰,北京条约签订后,匪首额尔金明确表示放弃面见咸丰大皇帝。
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在大棋中也不忘微操,粗中有细,有效地挫灭了英法使臣不肯屈膝下拜,僭越礼制,伤动国体,打击国家自信心的阴谋。保住了皇权体面,大国尊严。
后面咸丰规划迁都西安,此为千年大计,则是后话了。
从虎门销烟,到扯下英籍船只的遮羞布,到对马赖的斩首行动,处处是清政府主动出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至今生活在前人睿智的庇荫之下。
百年之后,昔日的大英帝国终于油尽灯枯,走向解体。
鸦片战争没有辜负大清,大清也没有辜负鸦片战争。
长达几十年的战略布局,满汉精英百年的呕心沥血,四万万同胞终于等来了日不落帝国的日落。
本文仅对衔接语序方面略作调整,主要内容未变。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见上等国策在知乎问题“如何看待媒体评「限电是一盘大棋」: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下的回答。
微信订阅号已经开始实施信息流。
所谓信息流,一言以蔽之就是“信息投喂”,即用机器的判断来代替你的判断,为你提供量身定制的“客观”信息。信息投喂是信息茧房的主要成因。
为此,建议读者朋友把本号加星标,以缓释机器对人的诱导。
搜索“TIGERPOINT”,可加塔哥私人微信。
同时邀请大家关注财经杂感的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