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10:43:15来源:灰鸽叔叔
1
有些假期是一天,但它可能会打扮成三天;有些假期是三天,但它可能会打扮成七天。
每次看到这样的闪转腾挪,我就又敬佩又为难。
作为一个兼具老板和员工身份的人,每逢调休,我就会掉进一个大坑:
A单位说,我们跟着调休来;B单位说,我们不变,跟着双休来。
我活该倒霉,就得每天来。
我们也有甲方和乙方,有的说,他们跟着调休来,有的说,他们跟着双休来。
我让单位的人按照工作日来,可能真的一天没什么像样的工作;我让他们按照休息日来,可能这一天都是工作。
我管它叫“薛定谔的休息”。
我仿佛看到一个人,一边把手放在盒子里一边问我:哎?你猜我出的是什么?如果我握的是拳,就可以休息哦!打开盒子,就可以知道答案哩!
2
每次我都觉得,在调出来的上班日,大家似乎都在琢磨休息,在调出来的休息日,大家似乎又都在琢磨上班。
我信奉的向来是“玩的时候好好玩,学习(工作)的时候好好学习(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就遇到了巨大挑战。
最主要的矛盾是:老板觉得员工上班的时候在休息,员工觉得自己休息的时候在上班。
每个人都身处一个巨大的生产链条里,只要你的上下游产业是休息的,你再积极也都是瞎忙;同样,只要你的上下游产业是运作的,就算你在酒吧里摇晃着红酒杯,也得坐在电脑面前。
就算酒吧里的人数没有超过60%,它也是职场啦。
3
我曾经对错时上班、带薪休假充满向往。
搞什么黄金周呢?人山人海,鸡飞狗跳。把时间的遥控器还给每个老百姓嘛!
这两年愈发觉得,如果真这么干,那大概率是一场灾难。
每一个“错时休息”的努力,都会变成“错时上班”,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
你的甲方八点到公司了,扔了一个提纲,你说对不起哦,我们单位是错时的,十点上班,避开早高峰呢,这个提纲我十点再看哦!
甲方说那你十点也不用看了。
你只能八点看。十点错时就不存在。
同样,你再找甲方,对方说下班了,修改意见明天给吧,你愤怒万分,说我们错时到八点下班,还有两小时能改呢。
你在漫漫长夜里,理理桌子,把表格里的小写改成大写,大写改回小写,也未必能找到有效率的活儿干。
为什么“错峰”喊得震天响,却根本落不下来?
因为,只有那些完全脱离竞争和合作的人,才能从错峰中找到乐趣。
但这样的乐趣,显然不属于绝大多数人。
4
我们所看到“令人羡慕的经验”,“一下班就关手机”,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常常经过刻意的修饰。
那些人普遍都有着无法被取代的优势。
本杰明一下班就关掉电话和老婆孩子游泳,是因为在这个链条中,没人能代替他。大家无法选择另一个人签字确认,竞争对手无法选择另一个合作伙伴开工——
但生活的痛点就在于:在职场上,可能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证明自己不可取代。我们所谓的“休息”,都有一个微妙的边界:
就算此刻显得不可或缺,傲娇地休息了,但只要再“傲娇”一点点,哪怕是本杰明,多休息一天,对手便会奔涌而至。
有人说这叫内卷。
可人类从未逃离过这种形式的内卷。
我一直向往“自主决定工时”,但它终究是伪命题。哪怕是假期停更,也无非是和大家的作息“保持一致”,而假期之后,终究得回来。
我们的“鸽草记”,甚至选择了“没有握住拳头”,会延续“假期的好笑”系列:
假期后见。
P.S:《给孩子的商业周刊》周一正常更新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