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1 08:20:13来源:差评
问大家一个问题啊,你们有多久没听到让自己特别着迷的歌了?
事情是这样的,差评君前两天搬家,突然在抽屉里翻出来这么一个小玩意儿:
对,就是一个 iPodshuflle,2GB内存,没有屏幕,更别提什么蓝牙功能了。
下歌还得通过一个弱智般的iTunes同步进去,麻烦得要死。
跟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在线听的APP们比起来,iPodshuflle的体验是真不咋地,但是看到它,差评君却有点怀念之前的年代了。
想当初,了解新歌的渠道比较少,大家为了发掘喜欢的歌手,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人在车上的电台里听到了周杰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人在同学豪华的QQ空间里听到许嵩,转头就打开了QQ音乐下载一首:
更有甚者,他们找歌的宝库不是电台或是磁带,游戏居然也能成为一代人的音乐启蒙。
这么说吧,如果你想找个特有回忆感的歌单,搜啥也不如直接搜这个关键词:
QQ飞车。
最早运营QQ飞车的工作室叫琳琅天上,虽然玩法和操作一度被人诟病,但你还别说,他们音乐策划的品味是真的绝了。
QQ飞车在竞速时会有BGM,大多数游戏配一些速度感强的音乐就完事了,但对于这游戏来说,它的BGM压根就是一个宝藏曲库!
你不知道啥是韩流,里边有Rain的歌,你对摇滚和金属还有点懵懂?人家直接给你安排几首Bonjovi和Nightwish。。。
还有LadyGaga的《Pokerface》,Akon的《Rightnow》(一直Nanana那首),为很多人打开了欧美音乐的大门:
阿肯当年也是排面满满的存在啊!▼
甚至一些比较小众的单曲,也因为出现在QQ飞车里被玩家们听到,进而火了起来。
因为这些歌大部分都是具有时代感的经典,所以时至今日,在各大音乐APP上都有各种各样的QQ飞车歌单大全集。
点开评论区还能看到留言说,当时就是因为QQ飞车才爱上这首歌,一直到今天。
这听起来比较可笑,但其实在那个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别说是找歌了,很多人对各个音乐类型都没有概念。
大家对好听的歌也往往是口口相传,被动接受,在偶然中建立自己的音乐审美体系,以至于经常会出现班里的懂哥,带着全班都喜欢林俊杰的盛况。。。
时过境迁,我们进入APP时代已经好几年了,但为什么大家又开始怀念那个从QQ飞车里找歌的时代呢?
归根结底,人们“听歌”的需求没变,但“怎么听”的需求变了。
现如今,大家的音乐审美已经成型。比起各大软件日渐臃肿的界面,大家怀念纯粹;比起铺垫盖地的歌单推荐,人们需要一个能提供你喜欢的,个人化音乐的APP。
说白了就是:一种懂你的惊喜感。
说起这个,差评君最近在逛论坛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人都念叨着一个陌生的名字:波点音乐。
本以为这又是一个骗下载量的软件,结果查了一下才发现,这个波点音乐似乎有点来头。
它背靠腾讯音乐,是TME(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众多鼓励创新的尝试之一。
波点音乐的负责人肖米是个年轻的女毕业生,在跟老板在赛百味吃饭时提出了一个想法:她想做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新一代的音乐APP。
集团负责曲库,并且会给这种创新项目很大的支持和自由度,波点音乐在那顿饭后一周内就立项了。
波点音乐不仅立项快,团队也足够年轻。除了研发资历老一些,其他运营的同事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甚至还有电影学院编导系在读生,被招来这里做视觉,当“审美总监”。
一群年轻人组成的“波点”创新团队▼
虽然只有十几人,波点音乐在立项三个月后就成功上线了,需求简化再简化,只保留可视化和歌曲推荐两个功能,最初连歌单都没有。
曲库确实很全
主流音乐人的歌都可以找到▼
但奇怪的是,就是这么一群年轻人做出来的APP,没做任何大规模宣传,却默默地在很多年轻音乐爱好者圈子里传开了。
差评君混入了一个波点音乐的用户群才知道,大家觉得波点音乐和主流的APP不一样,而且它真的能带给用户一种懂你的惊喜感。
首先,当每个人对差评君说起对波点音乐的第一印象时,几乎只有一个评价:纯粹。
圆圆是个还在上大三的学生,波点音乐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简洁,不催着你注册,也没有很繁杂的东西。
开屏和各页面的设计都挺美观简洁▼
向左滑动
圆圆最烦听歌的时候手滑点开某个直播间,但波点音乐开屏就是听歌界面,除了“发现”和“我的”,几乎不会对她造成任何打扰。
和其他APP不同,波点音乐直接把主页的听歌功能和智能算法推荐结合在了一起,打开APP后可以选择喜欢的音乐类型~
上下滑动选歌,算法就会根据你的喜好,为你推荐歌曲,让你可以用最懒的方式听歌,就像波点音乐的负责人肖米在产品名中埋的那个梗:波点音乐=播点音乐。
当然,波点音乐算法推荐的妙处不仅在于懂你,更在于用久了可以给你带来惊喜。
据圆圆说,这个推荐一开始不太准,但随着用得久了,就一直在改善,因为她是《灌篮高手》的粉丝,很久没看过,突然刷到主题曲,还有点感动了。
另一位用户“我有声带”也觉得波点音乐的算法推荐挺特别的,不会像其他APP一样很呆板,“搜过一首歌,就不停地给推荐同类型的,很久都不更新。”
除此之外,在波点音乐的“发现”页里,也有给用户们进行社交的音乐话题板块。
和波点音乐的一贯风格一样,话题板块依然非常规矩,不会让人觉得乱糟糟,打乱听歌的情绪。
而另一位用户晓妍偶尔会打开看看,刷到“听什么歌能把缝纫机踩爆”;“哪些歌会让你感觉踏入了理发店”这样的话题,也会觉得挺奇思妙想的。
但是,除了简明的设计、智能的算法以外,在和用户们聊天的过程中,对于波点音乐,几乎每个人都对动态背景的功能念念不忘。
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突然刷到的画面触动过的经历。
用户“我有声带”有次突然刷到自己在KTV经常唱的《起风了》,搭配上《天气之子》的动画,次元壁破了,但莫名很合适。
新海诚和宫崎骏,堪称波点音乐两大神兽
那画面配啥都毫无违和感。。。▼
因为波点音乐支持用户自主上传动态背景,欢迎任何符合当下心情的小小创作,让听音乐和玩音乐能够巧妙的地合在一起。
差评君去看了一下,发现这里神奇的作品是真的多:
有搞笑派的,有一段奥特曼和怪兽跳舞的视频,被奇妙地放置在了周杰伦的《晴天》里:
大蒜配咖啡,刚开始看着有点怪,但越看越上头。。。
有写实派的,张国荣的《当爱已成往事》,配上《霸王别姬》的电影混剪,简直没法更合适了。
还有万物皆可蒸汽波的,你还别说,稍微舒缓一点的旋律配上复古的画面,就让人莫名想看着屏幕发会呆~
更绝的是,几乎每个上传视频的用户,都会精挑细选,把画质和剪辑尽可能做到最好,差评君刷了一下午,愣是没找到一个粗制滥造瞎配的。
之前跟差评君强烈推荐这功能的“我有声带”,为了给喜欢的音乐配上心中合适的画面,都已经上传了160多个作品了。。。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音乐应该是简单的,用来听的。
但你看多了就会发现,有些音乐在增加了可视化内容和故事氛围后,体验确实完全不同,甚至会赋予音乐全新的感情。
其实,从CD到MP3时代,从iPod再到如今的波点音乐,与其说技术在革新我们的听歌体验,不如说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更多选择。
在差评君看来,波点音乐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冗杂的功能强加给你,而是足够克制地营造了一个纯粹、自由的音乐社区。
你可以关掉屏幕,只把它当作一个可以给你带来惊喜的音乐盒子;也可以打开它,让音乐成为传递情绪、视听一体的综合体验。
年轻人的需求瞬息万变,一味地迎合,往往会很快过时。把选择权和创作权交还给年轻人,也许才是波点音乐能受到年轻人喜欢的最大原因。
撰文:莽山烙铁头封面: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QQ飞车、YouTube、波点音乐、
波点音乐用户@我有声带;@徐圆圆;@斐济;@晓妍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