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4 07:58:52来源:NBTV新闻
沿着热闹繁华的中山西路由东往西,
与望京路、长春路交界之处,
便是宁波人口中的“西门口”。
2016年7月,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联合厦门大学,
在此进行抢救性考古,成果丰硕,
出土各类文物1900余件,
为当年
“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考古学家断定:
这里,就是
明州罗城望京门段
城墙遗址!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望京门段城墙遗址,
长79米,宽24米,面积1896平方米。
一眼看千年。
在遗址中部的地层断面,
东汉六朝文化层上,
历代修筑城墙的遗迹清晰可见:
夯14到夯9是晚唐地层,
为夯土墙遗迹;
夯8到夯2是宋代地层,
其间叠加了北宋夯土,
南宋护坡、包砖城墙;
夯1则为元末城墙遗迹;
夯1之上,为明清以来遗迹,
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
望京门直通“浙东官道”。
附设水关,与西塘河相连,
是中国大运河的南端。
古代官员往来,官船进出,
要经过望京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御敌避险,保一方安宁,
是修筑城墙亘古不变的定律。
唐末明州刺史黄晟修建罗城,
望京门就是西城门。
北宋时,城墙经多次修葺,
增筑包砖、立柱,加固城墙。
据记载,
城墙上设有宽约5米的马道,
宽度相当于
今天双向两车道的公路。
北宋元丰元年,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
曾短期担任明州知州,
领导了城墙修葺工程。
南宋建都临安,
宁波成为京畿要地与外贸重镇,
城墙增设慢道、护坡、木柱等附属设施,
防御日趋完备。
明州知府胡榘、
大使丞相吴潜均先后大修城墙。
在望京门遗址发掘中,
考古学家还惊奇地发现许多房址、
水井、灰坑、墓葬等遗存,
大多为元代时期,
这明显是人类居住
留下的痕迹。
这些遗迹是怎么来的?
城墙遗址上怎么会住人?
据元末《至正四明续志》
和刘基《复筑庆元城记》记载,
元代初年,元军为加强统治,
四处拆毁城墙。明州也不例外。
这些遗存便是城墙拆除后,
百姓在上面造屋居住,留下的痕迹。
明清时代,
望京门和罗城城墙屡经修补。
民国去旧革新,城墙被拆,
望京门也荡然无存。
巍峨望京门,高高古城墙,
历经千年风雨,时代变迁,
早已成为宁波历史中,
一段抹不去的难忘记忆。
为保护城墙遗址,
宁波市政府决定:
就地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2021年底,遗址公园即将开放,
向世人展示千年古城
曾经有过的沧桑与辉煌。
飞跃时空,凝望古城,
千年一瞬,多少感慨!
今天的宁波,
早已不需要借助望京路,
穿越望京门,联通全国。
(横向看图)
港通天下的泱泱大港,
天堑变通途的跨海大桥,
四通八达的动车高铁,
逆风起飞的现代空港,
把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之城,
与整个世界紧紧拥抱,息息相关。
来源:nbtv1丨编辑: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