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汽车 文章内容

上汽集团:十年磨剑铸荣威

发布时间:2021-10-06 12:51:33来源:上海汽车报天天看

作者|陈逊、吴琼、包一恺

1991年,当上汽人披红挂彩、敲锣打鼓送走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时,心中的自主品牌之火并未因此而熄灭。“产业报国”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上汽人在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艰苦摸索、不懈追寻。2006年10月,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品牌及首款中高级轿车相继问世。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汽技术中心,为上汽自主品牌发展指明方向,“新四化”让上汽自主品牌焕然一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差异化竞争优势,让荣威品牌创立时“创新殊荣,威仪四海”的寓意变成现实。

历经曲折

荣威诞生

上汽集团在合资轿车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研发自主品牌汽车的摸索,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部分零部件企业外方开始提出占大股的要求,这让上汽集团充分认识到,做大不等于做强,规模不等于竞争力,必须要加快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2000年,上汽集团试制SH0001七人座小客车;2002年,试制SH0201SUV,小批量生产“赛宝”多用途车等。虽然由于产品技术不成熟、市场把握不准确等种种因素,这些产品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但是通过实践与摸索,锻炼和稳定了一支人才队伍,为自主开发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2002年7月25日下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和常务副市长蒋以任等市领导视察了上汽集团,听取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汇报。上汽集团首次提出,到2007年要完成“年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生产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的三大战略目标。黄菊肯定了集团的工作方向,并特别指出“100万辆是规模,500强是实力,自主开发5万辆是突破,但要进一步细化,把它变成具体的规划、计划和行动”。黄菊的讲话让上汽人倍感振奋,以“三大战略目标”为标志,开始加快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步伐,并提出了“三不一用”原则,即“不完全依赖外方、不排斥外方参与、不违反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源”,在对外开放条件下,通过集聚利用世界资源,努力形成自主品牌轿车产品技术开发的集成能力,塑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自主品牌。

2002年,上汽集团组建汽车工程院,搭建自主开发技术平台。2003年,收购上汽仪征汽车公司99%股权,盘活整车制造存量资源,并抽调王晓秋等四员“干将”参加到上海汽车的自主开发项目中。2004年底,上汽集团改制成立了上汽股份,陈虹担任上汽股份总裁,并兼任自主品牌领导小组组长,挑起了发展自主品牌的重担。为支持自主品牌建设,上汽集团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工程院等单位抽调骨干,加快集聚国内资源;同时把眼光投向海外、积极寻找国际资源,经过大量搜索和调研,英国罗孚(ROVER)逐步进入了上汽集团视野。

罗孚是具有百年辉煌历史的英国汽车品牌。2003年,罗孚品牌持有者英国凤凰财团(PVH)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于是向全球特别是中国,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以助其走出困境,并在股比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上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PVH旗下有MG-ROVER、PTL动力总成等子公司,拥有4个整车平台,3个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和生产设备,在全球设有1000多家经销商网络,具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欧洲有较大的知名度。按照上汽集团确定的“利用世界资源建设自主品牌”的总体设想,罗孚品牌及技术资源非常有利于打造成为上汽自主品牌的平台。2003年5月,上汽集团启动了代号“528”的罗孚项目,开始与英国方面进行合资合作的意向接触及谈判。

2004年8月,上汽集团与PVH签署了Rover75、发动机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协议和Rover商标的使用许可协议;12月,上汽集团与PVH签署了Rover25、Streetwise及RoverCommerce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协议和Rover商标的使用许可协议。但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上汽集团发现PVH存在着诸多经营问题,并可能引发巨大风险。因此,在2005年4月7日罗孚公司宣布破产后,上汽果断地中止了原定的合资合作计划,并于同年6月参与竞标罗孚汽车和动力总成公司资产。同年7月,当参与竞标的南汽集团竞标成功后,上汽股份准备收购罗孚品牌,但2006年9月,拥有罗孚品牌优先购买权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上汽集团立即启动第二方案,加快推出自主品牌及产品。

2006年10月12日,上汽集团宣布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10月24日,上汽首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荣威750隆重亮相。时任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视察了荣威750轿车,并在车上签名留念。荣威750在原罗孚R75平台基础上对车身结构、内外饰、空调系统、底盘和动力系统等进行了大量的二次开发创新,它的诞生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建设的新起点,标志着上海汽车工业从以合资合作为主、进入到合资合作与自主开发并举的新阶段。

2006年10月,上汽发布自主品牌荣威和首款车型750轿车

上南合作

“荣”为一家

虽然上汽收购了原英国罗孚R75、R25车型以及全系列发动机产品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但南汽集团却竞价收购了原英国罗孚公司及其动力总成公司的剩余资产。由于双方都利用了部分原英国罗孚的资源,南汽MG品牌名爵7与上汽率先推出的荣威750轿车产品技术来源相同,在外观和性能上有较大相似,并在发动机方面存在知识产权纠纷,这些因素对双方自主品牌建设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合作成为确保双方国有资产高效运作的更好选择。

2007年5月,温家宝在上海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座谈会后,上汽集团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作了关于上汽与南汽进行全面合作的汇报,提出了上南全面合作,加快建设自主品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共谋合作发展的合作思路。根据习近平“可相对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进全面合作加快进展”的重要批示,同年6月,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带队专程赴南京,与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以及南汽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合作会谈;7月,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率领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汽集团总部,积极支持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的合作项目,并明确了合作原则。此后,在上海市和江苏省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积极推动下,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互访商谈,加快推进上南合作项目落地。2007年7月27日,上汽集团与跃进集团(南汽集团控股股东)签署《全面合作意向书》,明确在整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并如期完成了新南汽集团和东华公司的分拆重组工作。2007年12月26日,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及国家部委、上海市和江苏省领导出席并见证,“上南合作、融为一家”,开创了国内汽车大集团跨地域联合重组的先河。

合作协议签署后,上汽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了双方在业务链各环节的资源力量,实现了整合效应最大化。MG名爵品牌正式纳入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并与荣威品牌差异化定位,致力打造成为高附加值个性化运动型品牌。此外,商用车业务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资源,为上汽集团打造商用车自主品牌提供了优势基础。

2008年9月,上汽自主品牌临港基地建成投产

创新殊荣

威仪四海

上南合作后,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驶入“快车道”,到2013年不仅年销量跃上20万辆台阶,而且推出了荣威550等深受市场认可的明星车型,但上汽集团清醒认识到,相比合资品牌,上汽自主品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仍不突出,自主自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创新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成为摆在上汽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0年,荣威550轿车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1年,荣威550轿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汽技术中心视察。总书记首先来到造型中心,察看自主品牌系列样车,并详细询问技术性能、价格、市场认可度等情况。他走到一辆荣威950前,看到后排车门打开,就饶有兴趣地坐进去体验了一下,并对大家说:“中央已经决定,公务车都要用国产车,这对自主品牌汽车是个机会,大家一定要努力。”随后,总书记来到动力总成实验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开发情况,并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不能占领制高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行业竞争的焦点。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习总书记对上汽集团发展的悉心指导和殷切期望,让全体上汽人备受鼓舞。

同年6月25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来到上汽总部调研,在展望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时,韩正接连用了三个“超乎想象”来概括:“当今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对我们的挑战也是超乎想象”;“互联网时代与新技术的运用,带给我们的机遇,也将是超乎想象的”。韩正勉励上汽集团:“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你们,走品牌发展之路、自主创新之路、国际经营之路”。

面对领导的殷切嘱托,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陈虹感到不小的压力与动力,他深知上汽自主品牌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冲出重围,就必须要有新的“杀手锏”。他找到了此前负责上汽Inkanet车联网项目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的车联网,只是“把手机大屏安到了车上”,车还是车,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们要实现汽车和互联网的真正融合,“把车变成可以移动的智能空间”,“要做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车必须改变属性了,今后我们要革自己的命,全方位深度融合互联网,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创新战略方向。

当时许多汽车同行看来,陈虹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他的战略眼光和“固执”却得到了阿里巴巴的响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个是传统制造业的大型国企,另一个是新兴互联网巨头,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却历史性地展开了深度合作。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但让双方都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跨界合作带来的却是不同领域思维的强烈碰撞。想法的冲突、立场的差异让合作饱受磨砺,但陈虹对于合作的看法却一直未变,“不要只顾眼前利益,我们看的是未来,创新的未来。”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双方高管和工程师们经常连轴转地加班,睡办公室成了家常便饭。当2016年7月6日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成功上市时,阿里巴巴高层回忆起那段日子也不禁感叹,“过去的两年,我听见汽车就害怕,因为创新落地需要的推动力非常大。”

荣威RX5上市后,成功开辟了“互联网汽车”的新品类,并带动上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节节攀升,上汽互联网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更为重要的是,以荣威RX5为起点,上汽集团在国内汽车行业率先提出“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发展战略,并通过探索“新四化”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上汽自主品牌差异化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2016年,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荣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设计金奖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上汽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新能源汽车摆在“新四化”战略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自主掌控电池、电驱、电控等“三电”核心技术,并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和产业链布局。“十三五”期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近90%,2020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的排名跃居国内第一。与此同时,上汽不断加快智能网联技术的创新布局和产品落地,发布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的量产车型MARVEL-R,推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并充分利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差异化优势,在海外培育形成了9个“万辆级”区域市场,上汽集团整车出口销量已连续五年排名国内行业第一,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更是连续7年蝉联单一品牌出口冠军。

十年磨一剑,荣威露锋芒。荣威品牌的诞生,让上汽自主品牌发展实现了新的起步。如今,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占上汽集团整体销量的比重已超过46%,产品和服务已进入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艰苦努力,上汽自主品牌荣威在创立之初所寓意的“创新殊荣,威仪四海”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亲历者说

陈虹(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中央和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厚爱与支持,浸透着几代上汽人奋斗的汗水和心血。2004年当我挑起建设上汽自主品牌的重担时,就立下了“产业报国、打造中高端自主品牌汽车”的志向,因为这是中国汽车人的梦想,是我们伟大而光荣的使命。虽然在发展自主品牌过程中,上汽曾走过弯路、受过质疑、遇过挫折,但我始终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面对世界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挑战前所未有,机遇更是前所未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上汽自主品牌正在“新四化”的新赛道上努力奔跑,不仅要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导者,而且要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著名品牌。

本文选自《百年上海工业故事》一书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