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08 21:31:11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虽然台湾已经被割让给日本,但台湾同胞始终把台湾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大陆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积极支持并参与辛亥革命。而辛亥革命的胜利,也鼓舞了台湾同胞的革命斗志,从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台湾同胞积极参与辛亥革命
台湾同胞不仅在台湾与日本殖民统治者展开武装斗争,同时也十分关心并积极支持或参加祖国大陆的革命活动。
杨心如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于檀香山,积极开展反清斗争。1895年4月,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致使中国的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此时孙中山利用割台后台湾的抗日形势,派陈少白赴台筹设兴中会台湾分会。陈少白是广东新会人,孙中山早年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时的同学,曾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被戏称为“四大寇”。陈少白于1897年9月到台湾,得到了杨心如的帮助和支持。杨心如是孙中山好友杨鹤龄的族弟,早年在广东参加兴中会,曾将大部家产捐赠革命事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潜往台湾。陈少白通过杨心如介绍,结识了台湾商界人士良德洋行总经理吴文秀、义和洋行买办容祺年、商界大佬赵满朝等,吸收他们为兴中会会员,成立兴中会台湾分会(或称台湾兴中会),以杨心如的住宅为会所。这是中国革命党人首次在台湾建立的据点,也是台湾同胞直接参与祖国革命活动的开始。分会成立后,为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秘密捐助了大量经费。
翁俊明(右一)、赖和(右二)和王兆培(右四)在厦门博爱医院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联合国内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这给已被日本占领10年之久的台湾同胞带来新的希望,指明了斗争方向。1910年,孙中山指派同盟会会员王兆培赴台发展革命组织。王兆培是一位坚毅的革命斗士,到达台北后,他一面在台北医学校学习医学,一面秘密在师友、同学中寻找革命的伙伴,为在台湾建立同盟会组织打下基础。终于,他在同班同学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台湾台南人的翁俊明。在王兆培的影响和同盟会革命宗旨的感召下,翁俊明于同年5月1日,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位台籍会员。9月,同盟会任命翁俊明为通讯员,负责发展台湾会务,同时宣告中国同盟会台湾分会成立。1912年至1913年,台湾会员有72人,常在台北江山楼集会,讨论会务发展及支持孙中山革命事宜。
许赞元
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其中。林薇阁是从福建龙溪迁台的世家子弟,同盟会会员。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等留日学生要到广州参加起义,却少旅费。林薇阁闻讯随即捐赠日币3000元,保证了志士们如期赶到广州参加了起义壮举。台湾抗日英烈罗福星,他从南洋赶来参加黄花岗起义,在进攻广东督署时,不幸左手受伤,脱险后与胡汉民等人前往南洋活动,徐图再举。台湾著名爱国诗人许南英的次子、作家许地山的胞兄许赞元积极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许赞元被捕,碰巧清军将领与其父有故交,就偷偷释放了许赞元,许赞元成为黄花岗起义中少数生还的义士。
台湾同胞积极响应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达台湾,人人奔走相庆,家家户户都焚香祝告自己的祖先。台盟盟员陈文彬曾回忆说:辛亥革命胜利时他只有8岁,记得当时上海印制的孙中山、黄兴等人画像和《武昌起义战火图》在台湾城乡都很畅销。他母亲曾指着一张彩色画告诉他,中间是孙中山,右边是黄兴,左边是宋教仁。并向他讲述孙中山推翻清政府的光辉事迹。盟员李乔松曾被乡民选为“保正”,因受辛亥革命胜利鼓舞,他把孙中山的大照片公开挂在“保正办公室”墙上,并经常教育子女:“咱们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要有骨气,要有民族气节。”
林祖密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了渴望。澎湖渔民章吉辅闻知,于1911年10月19日驾驶危舟,突破日军封锁,渡海到福建参加革命。后来,又有一批投效祖国者,他们先后加入福建驻军孙道仁部队。当孙道仁被推举为都督后,台湾同胞也出资出力给予大力支持。1913年,台湾雾峰林家的林祖密毅然决然放弃了台湾庞大财产、低价变卖了田地,向日本驻厦门领事署申请放弃日本国籍,再向中华民国内政部申请恢复中华民国国籍,成为日据时期放弃日本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的第一个台湾人。
孙中山与丘逢甲握手铜像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听到消息振奋不已,他写道:“内渡十七年,无若今日快心者”,认为“革命家从此推翻清室,建立共和,贤能在位,诚意振刷,则洗雪国耻,恢复故土,可指日计”。当时两广总督张鸣岐妄图在广州挣扎,丘逢甲挺身而出,力主拥护共和。孙中山在上海第一面见到丘逢甲就说:“丘先生在台,建立共和,无人不知,我与你神交二十年,今日获见,大慰平生。”丘逢甲还与胡汉民、伍廷芳等分别对寓居在沪的广州、潮州、嘉应、肇庆各属同乡富商募集民国开国盛典的款项,一共募得70余万银洋,使得中华民国的开国大典顺利举行。1912年1月,丘逢甲作为广东代表,赴南京出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会议,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也是46名出席会议中唯一的台湾省籍代表。
为缓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同盟会会员翁俊明等大力号召台籍人士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到2400元。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翁俊明与培养细菌成绩最好且有实践经验的同学杜聪明,携带藏于温水瓶内的霍乱菌前往北京,企图投入蓄水池毒杀袁世凯。1913年秋,翁俊明、杜聪明经日本神户转赴北京,临行时举行了悲壮的宣誓仪式,并各留血书告别父母。两人到达北京后伺机行事,但因警卫森严,药效不够,计划失败。翁俊明失望至极,只得化名离京返台。翁、杜二人的计划虽未成功,但显示了台湾同胞对祖国革命运动的热烈响应,对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赤胆忠心。
辛亥革命鼓舞了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辛亥革命极大鼓舞了台湾同胞,他们又密谋开展了一系列武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1912年3月,台湾南投刘乾、林启祯响应辛亥革命,联络民众,建立秘密组织,袭击日本林杞埔警察厅,激战7天。6月,嘉义农民黄朝、黄老钳获知辛亥革命胜利,号召乡民起来驱逐日寇,因事机失密惨遭杀害。9月,南投陈阿荣又一次建立抗日组织,聚集起数百人,事败后被捕入狱。这些斗争是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以“驱逐日寇,光复台湾”为目标,它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1913年罗福星领导的苗粟起义规模和影响为最大。
罗福星
罗福星(1886-1914),字东亚,号国权、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蕉岭县)蓝坊乡大地村,生于印尼雅加达,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广东蕉岭“抗日三英杰”(丘逢甲、罗福星、谢晋元)之一。少年时期始终怀着为国雪耻、振兴中华的抱负。1903年,随祖父迁台,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于1907年返回广东故乡,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中国民主革命事业。1912年12月8日,罗福星奉孙中山委派来到台湾,筹划推翻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台湾同胞遭受异族统治的命运。
1913年3月15日,罗福星在苗栗召开台湾革命同志代表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列举日本殖民统治者的21条罪状,号召台湾同胞起来配合辛亥革命,驱逐日寇,光复祖国河山。这场历史上著名的苗栗起义虽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告终,但其不屈不挠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暴政,在台湾遍洒了心向祖国、恢复台湾的革命火种。继苗栗起义后,从1913年到1915年,林圮埔、黄朝、罗阿头、余清芳等人先后在南投、嘉义、台中等地展开了抗日反殖民地的武装斗争。
这些运动是辛亥革命在台湾的继续和延长,民族、民主革命精神由此在台湾得到发扬光大,为最终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回顾这段光辉的历史,辛亥革命与台湾同胞步步相随、息息相关,台湾同胞从未缺席。(台盟中央宣传部)
作者:郭海南
编辑:王富聪赵昕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