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4 09:42:48来源:如何提升自信

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会使孩子越来越自卑!
孩子在完全依靠父母的阶段,他们最在乎的是父母的感受和看法,如果爸爸妈妈都说别人做得好,自己做不到的时候,留给他们的只能是深深的无助和自卑。

你看,哥哥都能爬过去,你怎么就不行。
你看,姐姐都能画出那么美丽的画,你怎么就不行。
你看,弟弟那么小都能跳起来,你怎么就不能。
我都不记得自己听到过多少次这样的话,越是不想听,却是频繁的出现。
我很疑惑,别人能跑、能画、能跳,是儿童敏感期成长任务的不同,怎么在很多成人的认知里,就变成了责备和要求他们孩子的理由。
也许,成人是无心之举,也就是随口说说,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完全没有随意的事。

这种随意的比较,会让孩子理解成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失去一次次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像一个蹲在角落里被遗弃的孩子,只看得见他人的光鲜和靓丽,看不见自己的秀美风景,难以建立真实的自信。
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
会让孩子感觉没有价值感
当父母数落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的时候,孩子内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能感,这种无能会让他淹没在毫无价值感的自我评价中。

黑尔斯等学者认为,由于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最频繁和最亲切的社会基本单位,儿童的内在自我价值感主要是通过父母及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频繁的、广泛的互动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主要在早年形成,如果幼年时期的孩子并未在和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互动中得到充足的自我价值感,也就很难在成年时去完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
会让孩子失去与自我的联结
在比较中,孩子慢慢意识到父母对别的孩子的欣赏、肯定、羡慕,以及对自己的不满、否定和打击,有一部分孩子会把父母的这种要求当做是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也就是,只有自己做到别人那么优秀、那么完美,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以外界的标准来驱使自己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完全屏蔽掉自己的主观感受,我们称其为“与自我失去了联结”。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爱父母,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他们会不在乎是否与自我失去联结,父母希望他们怎样做,他们就怎样做。

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常常陷入到迷茫中。无论是生活的喜好,还是工作的抉择;无论是人际关系的应对还是婚恋伴侣的选择,都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比较中,他们看到的永远是别人,是父母眼中完美的别人,不管怎样努力,也不管怎样付出,即使在旁人眼中已经超越了大多同龄人,内心仍然感觉空洞而无力。
因此,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这件事真的有毒,毒害的不仅是孩子,也是父母。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变成自卑的人,感觉不到活着价值感的人,失去与自我的亲密联结关系而毫无朝气的人,都会意味着父母这一辈子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和投入完全得不到期望的结果,就像宣告这场游戏你被淘汰一样,深深的挫败和难以接受。
如果说真的要比较,那就比较,你能不能让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更开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