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教育孩子的三个关键,家长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1-10-16 08:09:36来源:丹尼尔先生

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的,但爱的方式却不一定正确。如果始终用错误的方式表达爱意,那么给孩子带来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伤害。

比如有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极其严苛的要求,做不到就批评责骂;或把孩子严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生怕接触到外界负面信息变坏;或者把孩子变成自己意志的延伸,用强大的控制欲让孩子如同行尸走肉。

这些对待孩子的方式,都是所谓的「爱」。而这些错误的爱的本质,都是父母在给予爱的过程中,总试图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愿望。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鼓励孩子的独立,舍得孩子的离开。因为每个生命个体,都需要平等的尊重。我们应该顺应孩子自我发展的规律,给予他们爱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探索,自由成长。

让我们围绕三个部分,讲述教育的根本——爱与自由。了解孩子认知世界是通过怎样的过程?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以及拥有爱与自由的孩子,具备哪些品质?

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爱是最好的老师

它远胜过责任感

NO.1

了解孩子

认识世界的过程

我们普遍认为:孩子经过教授才能学会知识。但无数心理学研究证实:孩子生来就是带着思想来到世界的。

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根据内在的自我发展,通过不断实践产生感受,进而激发智力完成认知的过程。

比如孩子在学习语言的阶段,并不是在听大人说什么,而是更专注于看大人做什么。虽然很少听,但并不妨碍他们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就学会自己的母语,这是很神奇的事。

为什么孩子看似没有专注于学习语言,却能够很快掌握呢?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可以依照内在程序认知世界,而不是依靠外界施加的影响。

而孩子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智力发展,也是从孩子对世界的自我实践和经验中发展而来的,并非单纯依靠大人的被动教授。

孩子幼小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有趣的反应,比如喜欢盯着有动静的地方看。其实就是在主动认识和感觉这个世界。具备感知力后,将重复操作累积为经验,最终发展为内在智力。

比如小孩子都喜欢拿起东西往嘴里塞,其实就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感觉世界。当慢慢熟悉了这样的感受,就建立了诸如「软和硬」「甜和苦」等概念,对世界多了一份认识。

而这种概念和认识的逐步积累,就会最终发展成孩子的智力,进而影响孩子以后认识整个世界的过程。

所以,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依靠感觉和内在秩序慢慢建立的。「感觉」是指孩子对世界触摸后的感知,而「内在程序」就是孩子通过外部事物的认知然后建立的内在秩序。

「外部事物」包括事物的整齐、逻辑的清楚以及规则和原则。如果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无意打乱这个有序认知,孩子就很容易糊涂混乱,难以建立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概念。

就像你在他还不会表达的时候,到处指东西教他读,这时他的思维是打乱的,很难拥有正确的概念和逻辑。

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是内在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外界的刺激和施加。所以要尽可能让孩子亲身去感受事物,而不是一味用强迫的方式灌输给他。

过多的刺激可能会导致孩子思维的混乱,动手能力欠缺。因此需要了解孩子认知世界的过程,才能扮演好教育的角色,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

NO.2

给予孩子

正确的爱的环境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认知世界的内在程序后,才能懂得如何以正确地方式爱孩子,给予他们良好的爱的环境。

如果爱的方式是正确的,那么孩子就知道这份爱是稳定的,知道他不需要去讨好父母来获取关注,就会把精力放在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上。

反之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稳定,时有时无,会让他们陷入焦虑和恐惧当中,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心,表现出缺乏安全感的依赖状态。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可能并不正确,通常的表现有两种。这两种错误的方式都会在无形之中,带给孩子不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一种是:父母不懂如何付出爱。有些父母自己都没有长大,更没有耐心和能力,发自心底的关爱孩子。

比如有些男性成家后,下班回家依旧只顾玩游戏,对家务不管不顾还时常抱怨,完全没有承担父亲的角色。如果父母都不负责任,很容丧失在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认同感和权威性。

第二种是「情绪化的爱」,主要表现为父母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百般呵护宠爱,不顺心的时候就爱搭不理,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情绪的出气筒。

情绪化的父母导致孩子时常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形成讨好型人格。

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对外界感到恐惧,认为自己不会从父母以外获得爱。容易变得内向、认生、极其依赖父母;同时也会导致孩子焦虑、不守规矩、没有安全感。

那么作为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给孩子正确的爱的环境呢?

首先要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他感知到你的爱。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件事的时候,不要急着制止,而是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感知,你只需要在旁边引导他安全操作就可以了。

比如小孩子想要端水给你,鼓励他去尝试,而不是上前夺走他的水杯,不允许他做这么危险的事。记住要让他时刻能够感受到你的关爱和鼓励。

其次是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及心态,首先让自己回归理性。

小时候一定听过这些话:「我希望你怎样」「你应该怎样」「你看谁家的孩子,再看你」…相信这些话一定会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所以不要再把这些情绪,传达给自己的孩子了。

必须明白,这些你认为对他好的话,其实很多是你自己的希望和未能实现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某种意义上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头上,这样是不是有点自私?

最后,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内心真正理解孩子,并给他足够的耐心。

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段时间是反应比较缓慢的,此时千万不要打断他,让他慢慢经历这个过程。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鼓励他,而不是自己替他去做。

弗洛姆在经典著作《爱的艺术》中说:「爱是一种本能,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并认为这份爱是无私的。那么请一定确保用正确的方式。」

NO.3

赋予孩子

自由与宽容

当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爱孩子后,还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宽容。

很多父母通常会对孩子严加管教,甚至过度保护,禁止他们接触任何外人和事。认为社会环境险恶,自由代表放任,会让孩子走偏学坏。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尤其孩子的幼年阶段,如果给他适度的自由,孩子是不会跑偏的,为什么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你放一天假,你会做什么?很多人会休息、睡懒觉或看电视等娱乐放松。那如果给小孩放一天假,他会做什么?他会玩,会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

这样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孩子一旦有自由的时间,就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当他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专注点,做事的规则也会随着他的尝试慢慢建立起来。

所以,适度的自由,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秩序去自我学习、认知世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当然给予孩子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当干扰别人、举止粗野或者发生极端危险的行为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醒和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是惩罚孩子。

正确的爱,是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当孩子拥有了爱和自由,会自然拥有创造力,意志力,和纪律性。

首先是创造力。在儿童阶段,创造力其实是可以和个性划等号的。

个性就是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和认知。就像毕加索的抽象画,这些奇怪的线条和组合,正是源于他独特的感受和表达,也是他迥异于常人,最具特色的创造力。

孩子也一样,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此时父母限制孩子发展的自由,强行加入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那么孩子就会千篇一律,泯然众人。

就像我们从小画画,老师说树叶是绿色,所以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把树叶涂成绿色,以至于不会再观察考虑叶子的颜色变化。所以给予孩子自由,就是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是意志力,和形成过程相关。

如果在早年,尽可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序,做感兴趣的事情。当他愿意花很多时间,专注地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就是在逐步养成意志力。

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对不感兴趣的事经常容易「神游」,原因就是被逼迫在做不喜欢的事。当孩子发生神游,就很难长时间专注,结果就是以后做任何事,都很难专注了。

所以说,给孩子自由,就是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去做他喜欢的事,尽可能让他亲自感受整个过程,发现他的兴趣和专注点,逐渐形成持久的意志力。

最后是纪律性。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孩子习惯自由,从小随心所欲是否会不守规矩呢?

答案是,会,但只是短暂的。比如面对学校的规矩,很多孩子开始会调皮捣蛋,不愿轻易就范,但只要善意引导,久而久之他就会明白,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会更有趣也更有效率。

其实,当孩子做游戏时会自己建立并遵守规则。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在而发展,在实践中建立秩序性,那么伴随着他的成长,遵守约定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如果从小被强制守规矩,而并没有从内心真正理解这个规矩,压抑太久反而会表现出极端的破坏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以正确的方式面对社会,是爱和自由最大的意义所在。当孩子拥有这些优秀品格后,再进入学校和社会,就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不是感到措手不及或恐惧。

写在最后的话

卢梭曾说:「先启发儿童的兴趣,当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授学习的方法。这是优秀教育的基本原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己的处事原则。并不是说我们比他们成熟,就意味着我们所接触的社会法则就更加高级。

孩子是根据自己内在的程序来认识世界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去尊重和呵护,而不是从自我的角度,随意打乱孩子认知世界的内在程序。

其次,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以正确地方式来爱孩子。成人习惯了使用权威,而孩子是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才能建立自己的规则体系的。

需要尊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法则,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学会理解和控制情绪,尽量不要以爱之名,去代替孩子做决定和事情。

最后,自由是培养孩子独立品格的重要因素。孩子通过游戏、实践逐渐认知世界,建立规则和秩序的。

培养独立的人格,让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万事,才是教育最大的意义所在。

References

1.孙瑞雪|《爱和自由》|中国妇女出版社

2.玛利亚•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中国长安出版社

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河合荀雄|《孩子的宇宙》|东方出版中心

家长只能给孩子引路,不能替他们走路

|箴言22:6|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

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联系授权

MATTENAI

高级家用香氛

即将隆重登场

请看次条预告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