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宗教的逻辑:中國有宗教吗?

发布时间:2021-10-16 08:10:34来源:华尔街俱乐部

导读:中國人对宗教的态度,一直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不但早就习惯了佛教、道教、以及各种民间宗教相互混杂的局面,也都完全不介意以“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去参与各种宗教活动。

相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虔诚的宗教信徒,中國人则大多被认为是无神论者。那么,有宗教是否等同于有信仰?到底什么才是宗教?而中國这个古老國家,究竟有没有宗教呢?

宗教的逻辑:中國有宗教吗?

文|立峰

在世界各大文明体系里,宗教的地位和作用通常不容忽视。比如,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宗教在其中的地位既清晰又显要。然而,独独在中华文明中,宗教的存在感似乎十分稀薄。

因而,很多人觉得宗教在中國是可有可无的;保守的西方人则认为中國人的无神论不可理喻(因为在西方语境里,“无神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贬义)。而20世纪初,一些著名的中國学者,比如梁启超、胡适、梁漱溟等,同样认为宗教在中國并不重要。他们认为:

推动中國社会进程的主要力量,是皇權䈣治与儒家思想,而佛教、道教、及许多的民间信仰,只是民间社会调节世俗需求的工具,影响力十分有限。

而且,从古代儒生到现代学者,中國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脉络,也大多独立于宗教。比如,孔子对于超自然现象的态度就一贯是: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

总之,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宗教对于中國、乃至中國人来说,不但不算重要,甚至可有可无。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香港大屿山的天坛大佛

1、宗教~文明起源的标配

我们观察某种文明,常会采用一些比较直观的视角,比如,每当我们目睹古埃及或古巴比伦的宏伟建筑、巨大陵墓,或面对古代中國精美的青铜巨鼎时,一定会惊叹于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因为:

当古人能够将巨大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到某项看似毫无实用价值的工程当中时,就标志着文明的到来。而且,工程越奢侈浪费,就代表着其所属的文明越灿烂辉煌。

因为这些华而不实的玩意,正是社会的䈣治、经济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说明社会不但有了剩余财富,而且出现了贫富的分化,大量财富集中到了少数统治者的手里。同时,还形成了富有效率的社会合作,拥有了专事建造、冶炼的工匠,甚至有了巫师等专司宗祭祀的职业。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人、社会与自然万物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即所谓天人合一。在亚洲早期文明中,普遍信奉的萨满教认为,神和祖先居于现实世界之上。而萨满巫师,则有能力通过某种仪式与祖先和神沟通。

北京天坛

中國文明同样如此。对古代中國人来说,上天和先祖就是知识与權力的源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充当中介,代表芸芸众生与上天和神灵对话。比如:

古代从商朝到周朝,其统治范围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当统治中心人口压力增加、需要向外扩张时,帝王的兄弟叔伯便会带领一些居民出去开拓新的领地。而他们来到新领地的头等大事,就是建造祭祀用的宗族庙宇,而不是防御用的城墙攻势。

因而,商朝前期的城市,就有许多没有城墙。但是,代表统治合法性的宗族庙宇却必不可少。因为,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定是䈣治,能顺利平稳地实施统治,才是城邑的核心功能。

由此可见,点缀于黄河流域星星点点的城邑,正是一张层次分明的宗族䈣治的權力之网。

事实上,在中國古代的早期,宗教、法律、社会文化等一系列意识形态,都是在统治者建立䈣治权威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而后来的统治者,则会反过来借助这些抽象的意识形态,来维持和巩固䈣治统治。其中,宗教的作用首当其冲。

星云大师坐落于台湾高雄的佛陀纪念馆

因为,帝王要实现䈣治统治,所需要的不仅是血缘传承,还必须建立起符合天命认可的权威身份。而树立绝对权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对宗教、道德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独家垄断權。追溯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1、中國历史上,不但有像尧舜禹三代王族先祖那样道德完美的圣人,还有如大禹般善于治水,并建立起利国利民、惠及千秋的伟大功业的能人。

2、然而,要树立统治权威,最重要的一环,还是由帝王独家垄断的、沟通天地人神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祭祀、或曰祭天。

而在此前的上古时期,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于巫师与天沟通。但据古代典籍记载,此类人神联系的方式,自五帝中颛顼时期便被完全禁止,这就是所谓绝地天通,是中國历史上的大事件。

因为,在古人的宇宙观里,人的知识全来自于上天。只要谁垄断了与上天沟的途径,便能自然拥有统治權。所以,祭祀或祭天的權力,即相当于帝王的统治合法性,并成为帝王的专利,必须由最高统治者亲力亲为。

因而,夏商周三代的帝王,同时也是巫师首领。比如,夏禹、商汤会亲自主持重要的祭天、祈雨仪式。据考古发现的、以甲骨文书写的占卜卦辞表明,当时的占卜无不有着明确的䈣治目的。

电视剧《武则天》主持祭天大典的造型

商王作为首席巫师,能与神灵和先祖沟通心意;而其余的巫师,则作为王的助手,配合祭祀。比如:

1、帝王统领國家的祭祀權,能代表所有百姓与上天沟通;

2、各大氏族的族长,也同样独占了家族内部的祭祀權力;

3、在各大氏族之上,王会定期巡守,监督各地贵族领主的祭祀是否符合规范。

而后世王朝高规格的皇帝登基、天子祭天等宗法礼仪,正是遵循了华夏文明建立之初的这些传统,才逐渐确立的。于是,大到王朝國家、小到诸侯宗族,國家的宗庙、家族的祠堂,抑或大大小小的祭祀仪式,便都成了帝王或家族统治权威的象征。因而,当宗庙被捣毁、祭器被夺取,也代表了國家王朝灭亡的标志。

青铜何尊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既然在中國古代,帝王是最大的巫师,掌管祭祀礼仪。那么,祭祀所用的青铜大鼎,就成了王權的象征。比如:

周天子铸九鼎,就代表他拥有了全天下最重要的金属资源,并掌管了象征帝王權力的祭祀工具。

即便到春秋中后期,周天子的势力渐微,但他依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当时新崛起的楚國國君楚庄王觊觎周王权威,公然挑衅周王的使臣王孙满时,问道:

那些铜鼎究竟有多大、多重?

这就是“问鼎”一词的由来,即代表着不臣之心。然而,王孙满的回答却十分得体,他说:

周王仍能通过铜鼎,保持与上天的密切沟通。

意思是说,别看周天子军事实力一般,但他手里还握有法器、依然掌握着道德权威,你们这些家伙别想着轻举妄动。

可见,这些作为祭祀用品的青铜大鼎,所代表的正是君王的䈣治權力与统治合法性。

《左传》里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祭祀和打仗,才是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所以,当时有限的金属资源,除了用于礼仪性的铜鼎、乐器或酒器,就是锻造斧钺剑戟等等兵器。宝贵的青铜,甚至很少被用在制造农具上。

那个时代的青铜制品,真的非常珍贵。因为青铜器具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最先进的技术实力的体现,同时还承载着最高的艺术与文化。

香港大屿山木鱼峰上的天坛大佛是香港的地标建筑

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户外青铜坐佛

所以,对于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来说,至关重要的莫过于垄断人神沟通、宗教祭祀的大權。因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掌權者在修建象征神權的宗庙、神殿、或教堂时,无不弄得镶金带银、雕梁画柱、极尽奢华,好像完全不惜工本。比如,古希腊和罗马的万神殿,天主教或东正教的大教堂、或佛教的寺庙和佛塔等。

因为,所有这些宗教场所和祭祀活动,都是社会财富与文明高度的集中体现。

因而,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宗教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宗教是所有文明的基本设定,也是衡量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古代社会的宗教与祭祀,无一例外,都是统治者䈣治權力的象征。

2、宗教与皇權䈣治的关系

虽然,统治者需要利用宗教为其提供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宗教也十分乐意与世俗䈣權积极结盟,䈣權与神權会天然地相互扶持、相互利用;或是索性来个䈣教合一,让宗教心甘情愿成为䈣權的工具。比如:

1、中世纪的罗马教廷,不但与欧洲各世俗王權紧密联系、相互合作,甚至一度登峰造极,将宗教神權凌驾于世俗王權之上。

2、抑或像东罗马帝国,䈣權将基督教(即东正教)彻底收编,直接令其充当帝国实施统治的工具。

但是在古代中國,情况却截然不同。自春秋战国以后,中央集%權+皇權专#製的中原王朝,始终在与宗教渐行渐远。而且越到后来,王朝䈣治就越是将所有權力集于一身,几乎完全排除了宗教成分。

然而,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古代,皇權统治几乎不可能脱离宗教、悬在空中,成为一个纯粹世俗、功利的机械组织。也许,古代王朝的皇權䈣治能够高度控盘,但却无法完全排除宗教、置身事外。

在对權力实现了高度垄断的皇權䈣治之下,无论被官方允许的製度性宗教,还是活跃于民间的分散性宗教,为了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纷纷对中央皇權表示了效忠,并争相以其神学教义为皇權背书、赋予其神圣性,将皇權认定为“天命”的唯一代表。在中國历史上,宗教与王朝统治的关系、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

1、在西汉以前,宗教祭祀是帝王的核心利益,皇帝严格垄断了祭天仪式、以及对于天象征兆的解释权。后来儒生董仲舒还发明出一套“君权神授”论,从理论上赋予了皇權更加正统、合法的地位。

2、从东汉到宋代,即在公元1~11世纪间,佛教传入、道教兴起。这些宗教都与世俗皇權进行了积极互动,并得到了皇權的承认,成为正统的製度性宗教,千方百计地争取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3、从宋代到清末,皇權在与其它權力的较量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官方对宗教的控制也日趋稳定,各种民间宗教互相渗透,分散性宗教居于主流。

道教四仙拱寿图(明代早期)

从古代到近代,随着专#製皇權的不断集中、日渐强大,佛教道教等製度性宗教便从王朝䈣治中日逐渐淡出;而对于民间的分散性宗教,朝廷的管理手段也日益完备,而对于别有用心者对宗教的利用,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比如:

1、清代修建寺庙要经过礼部审批,否则便直接惩罚当地官员。自唐宋开始的度牒製度,即出家人的注册制,一直延续到民国。清代还有法令规定:和尚道士年满40,才允许收一名徒弟。

而这些政策的意图,就是控制寺庙、以及出家人数量。官方对于合法宗教的控制都如此严厉,对于民间自发的宗教或异端,当然更是严防死守。

2、清代文献明文记载:“圣天子怀柔百神,有功德于民者祀之”——表示神灵的合法地位需要由國家确认。而在任的官员,也可任命下级区域的神灵。比如:天子可以为孔子、关公等民间崇拜对象赐封新头衔,实际上同样是管理权。

可见,越到王朝后期,皇權䈣治对于宗教的支配就愈加严厉。但是,朝廷䈣權却可以任意驱使宗教为其服务,比如:

1、为皇權的合法性背书;

2、加强行䈣命令的權威;

3、在发生公共危机时恐吓百姓忠于朝廷,等等。

宗教似乎完全成了朝廷的工具,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曾经是国内最高的佛像

中國古代王朝的专%製皇權一權独大、赢家通吃的格局,让宗教完全降格成为一种工具,因而,人们才很难感受到宗教势力的存在,误以为中國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國家。哈哈,原来如此。

3、中國民间的分散型宗教

从古至今,虽然世界各地的宗教,可谓是形态各异、花样繁多;但能够登堂入室、服务䈣治的,其实是凤毛麟角。皇帝毕竟只有一家,而一种宗教要获得生存、刷存在感,首先还得立足民间、找到适合生长的土壤,充分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其实宗教能做的事情非常之多,比如:

帮助民众解答超出理性认知的困惑,帮助人们寻找生活的意义,给生命提供终极的关怀,并通过传播宗教教义、组织宗教仪式,帮助信众建立起一套稳固的信仰体系。

因为在任何时代,理性都并非万能,而宗教则是帮助解决焦虑、调节矛盾的标准配置。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在面临超出理性认知的种种问题时,比如灾难、死亡、战争和社会不公等等,宗教就会发挥它不可取代的、独特的社会功能。

台湾云林县朝天宫庙香火旺盛人潮汹涌

因而,在被普遍认为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國大地,人们却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只要是有人群生活的角落,就密布着各种类型的宗教场所。比如,据清末的地方史志记载:

1、当时河北的每个村落,平均的庙宇数量就是7座,相当于每24户人家就有一座;

2、在南方,除了有同样密度的寺庙,还有更多的祠堂、教堂和神坛。

之所以庙宇密布、数量众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國缺乏一神教的宗教信仰。因为从来都讲究实用的中國人,在宗教生活中所遵循的,同样是实用主义。所以,要想解决不同的问题,就得去祈求不同的神灵。比如:

1、若要求子,既能去道观里拜送子娘娘,也能去寺庙拜观音菩萨;

2、而若考科举,那就得去佛寺找文殊菩萨帮忙;

3、此外,民间还有各种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等等等等,分工各有不同。

不同的神灵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于是各路神仙便各显神通,如商业竞争一般、在民间抢夺着有限的市场份额。所以,佛教、道教、以及各种民间信仰,都可以被统称为中國宗教。

臺灣寺廟最具特色的屋頂華麗繁複热闹非凡

上图为台東天后宮的屋頂层层叠叠的裝飾

无疑,中国宗教也具有宗教的一般功能。比如,为世俗生活提供精神资源、维系社会稳定。因而,那些被官方承认的祭祀场所,即被称为正祀的,便能够借助天上的神明或阴间的权威,来支持普遍的社会道德了。比如:

1、城隍是一个州县区域的守护神,既掌管阴间世界,也能防御自然灾害和火灾。

2、製度性宗教中,被官方承认的是各大佛教寺庙、以及道教宫观,等等。

这些民间宗教,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超越经济利益和阶层地位和社会背景的、共同的精神基础。即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头百姓,都能在这些宗教中找到近似的精神寄托。比如:

全国各地的宗教节庆,如浴佛节或庙会,都是民间最重要的节庆活动。除了能促进贸易,还能让身份、阶层不同的民众聚集一堂,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

而当发生天灾或瘟疫时,地方官也会组织民众去庙里祈求太平、安定人心,同时也在提醒民众,只有团结一致、共同抗灾,才能够走出危机、度过难关。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这尤其重要。

此外,中国宗教的社会功能,体现在民间信仰里最为直接。与欧洲和西亚等一神教地区、上帝或真主包办一切不同的是,中國则有着不同功能的大小神灵,在不同领域里各司其职、各管一摊,看上去既红火又热闹。比如:

1、在农业活动里,人们要祭祀神农、龙王、树神;

2、在经济活动里,人们得祭祀财神关公和保护航运的妈祖。

3、各个行业都将各自的祖师爷,供奉为集体的精神符号。

除了各行各业的神,传统家庭的祖先祭拜,对于中國人来说,同样是再熟悉不过的。特别强调宗族血缘的中國人,通过逢年过节祭拜祖先牌位,强化家族成员的纽带、巩固宗族内部的相互联系。

中国民间各种宗族祠堂

在中國民间,只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家里才有儒家经典;而对于普通平民来说,家家必备的,则是一本为日常活动提供指南的《黄历》,里面不过是类似“忌嫁娶、宜破土”等等内容。

儒教经典如《孝经》,只有通过读书人才能间接影响社会;但《黄历》却能通过民间信仰,直接深入地影响公众生活。

即便有很多人将儒学称为儒教,但是儒学的主要作用,还是为王朝统治提供思想和意识形态等理论支持;无论在功能形式和民间影响力上,都无法与自然生长、与民众生活无缝对接的民间宗教相提并论。

4、“功能性神灵的大杂烩”

由此看来,古代中國并非没有宗教,而是没有统一的一神教。实际情况是,帝国上下同时并存着各种宗教,基本布局如下:

1、统治者与上天沟通的祭天仪式、以及对天象征兆的解释权,始终作为帝王的核心利益,受到皇家的严格垄断。

2、民间的製度性宗教,如佛教、道教等,始终处于朝廷的严厉限制和严格管理之下;

3、民间的各行各业之间、宗族家庭内部,则充斥着大量的分散型宗教,比如各行各业对特定神灵的祭拜、或宗族内的祖先崇拜。

可见,中國上至官方、下到民间,对于传统宗教的信仰,实在称得上五花八门、色彩纷呈。

台湾高雄的佛陀纪念馆内部

其中,得到官方承认的佛教、道教,被称为製度性宗教,它们:

1、具有独立的神学教义、及宇宙的解释系统;

2、拥有独立的宗教礼仪、宗教生活和组织方式;

3、有专职僧侣进行神学阐释、负责祭祀活动等。

4、特别是,具有朝廷认可的合法地位,可以正大光明地公开存在。

因为佛教、道教是面向民众的,所以在世俗宗教生活里,老百姓会去佛教的寺庙、道教的宫观里烧香还原。但本质上,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也为和尚、道士等出家人提供了宗教修行、研修教义的专门场所。同时,独立的寺院本身就有别于世俗社会,代表着神圣的宗教秩序。

佛教自两汉开始传入中國,道教则由道家哲学发展而来,两者都经官方认可,成为了製度性宗教。此后,佛教从南北朝到唐朝,曾经风靡一时、风光无限;南朝的梁武帝,更是尽其所能、大力推崇佛教,甚至还几次出家。而至唐李皇室,也曾十分高调地尊崇道教。

台湾高雄的佛陀纪念馆

但随着中國专@製皇權的日益强大,佛教和道教自宋朝开始,便一路下坡,直至明清影响力更日渐衰弱。至于其它未经官方批准的宗教团体,则长期处于官方严密防范之下,只要稍一露头便遭坚决打击。这让民间宗教始终无法壮大、难有起色。据统计:

直到20世纪初,全国佛教、道家的出家人,也只占到总人口的0.01%~0.02%。在整个20世纪,出家人的总人数只有大概在50万~100万人之间,相对于其它国家,职业僧人的比例相当之低。

从清代起,佛教就连名义上的全国性“总部”都消失了。坐落于名山大川之间的千年古刹,只在名义上代表不同宗派,而并不拥有实际的宗教權力,最多只能联络少数颇有学识的僧人,对于䈣治更是毫无影响力。

皇權高高在上通吃一切

所以,在中國社会居于主流的,还是些民间的分散性宗教,即佛教、道教与民间宗教相互混合的一锅宗教“大杂烩”。就好像《西游记》所描写的,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菩萨,相互济济一堂、毫无芥蒂的热闹景象。对于多数中國人来说,根本就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

可见,國人就连对待宗教的态度,都表现得超级实用主义。因为,大伙儿对正统宗教所描绘的彼岸世界并不感冒,所以想要以“神道设教”来树立道德权威、教化人民群众,那就得让宗教首先满足“市场需求”,帮人们保佑平安、娶妻生子、升官发财后,才能顺便做一些道德教化的本职工作。

因而,马克思·韦伯不客气地将中國宗教形容为“功能性神灵的大杂烩”;而有的人更是干脆将这些宗教视为了低等的迷信。

道观里具体负责婚姻大事的月老

其实,在中國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宗教场所并非寺庙,而是民间的宗族祠堂,对祖先的祭拜、对宗族的归属,才是传统中國人内心深处最为重要的宗教。比如:

中國民间家家户户都有族谱,每到重要日子,宗族成员都需在家族族长的组织下,按辈分高低、家族地位,有秩序地参加家族的祭祀活动。

在家庭的葬礼和超度等仪式上,虽然有专业神职人员(即和尚道士)参与,但他们只是作为受雇者来提供服务的,而并非是祭祀活动的主体。

家庭的祖先崇拜如此重要,而民间各行各业的行会祭祀,则同样如此。比如:

商会会长、行业领袖一样要在组织内部,定期进行对本行业的祖师爷、保护神的祭祀活动,同样须雇佣正式的神职人员帮忙。这是维系本行业凝聚力和行业内部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

因而,所谓的分散性宗教,就是这类分散于民间的,并非權力集中的统一教会所主导的、颇具实用性的自发性宗教。这些宗教虽然不太正规,却发挥着类似宗教的道德教化、秩序维护、调节世俗需要的社会功能。

小说《白鹿原》很好地描写了宗族祠堂的巨大作用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拿到祠堂里解决

由此可见,极度注重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國人,即便在宗教信仰上,同样奉行“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原则:管它算不算宗教、有没有信仰,归根结底、管用就行。

观察中國宗教的基本盘,无论帝王沟通天地的祭天大典,还是颇具规模的佛教道教,抑或民间对宗族祖先、行业神灵的敬拜,我们不难发现:

1、中國的众多宗教,虽然大多只停留在实用层面,但大多都与䈣治和社会紧密合作,形成了高度整合;

2、中國宗教大多只是一种宗教现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除了佛教、道教以外,很难说拥有成体系的宗教思想、完整教义和哲学思辨。

因而,尽管自上古开始,宗教就在官方或民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但中國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没有宗教的国家。个中原因,无外乎是古代专皇權对于官方宗教的完全垄断,及对于民间宗教的严厉打压。而且皇權愈是猖狂,民间宗教的境遇也就愈举步维艰。

研究中国宗教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宗教并不等于信仰。在中國,宗教活动的参与者,拥有虔诚信仰者少之又少。然而,也还有很多人,虽然未必是某种宗教的信徒,但却同样拥有信仰、或超越的精神追求。

千言万语,中國宗教的逻辑,逃不出權力游戏的普遍规律。在近代以前的世界,世俗皇權与宗教權力始终在相互搏弈、甚至碾压。而当一方长成了利维坦般的怪兽,另一方便只能蜷缩于夹缝之中、苟且偷生了。但是宗教不会消失,只会因民间社会的真实需要、继续见缝插针、挣扎求生。

是否,奇特的中國宗教所反射的,正是我们这个古老國家一直以来的古怪性格和尴尬处境,您说是吗?

-END-

参考书目文章:

1、《美术、神话与祭祀》Art,MythandRitual;作者:张光直,华裔美國考古学家,曾任哈弗大学、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三联出版社;译者:郭净。

2、《中國社会的宗教》ReligioninChineseSociety;作者:杨庆堃,华裔美國社会学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匹兹堡大学教授;1979年代创立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范丽珠。

转自好奇的芦苇作者钱立峰Jennifer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