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私语 文章内容

脱单怎么就那么难?我们和复旦大学明星教授聊了聊年轻人的首要难题

发布时间:2021-10-18 07:18:46来源:36氪

未来一半人恋爱,一半人旁观?

文|杨柳

编辑|薇薇子

来源|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法国作家杜拉斯曾说,爱之于我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而当生活的焦头烂额成为主旋律,年轻人对于爱情的选择在悄悄发生哪些变化?

据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达到2.4亿,其中有7000多万人处于独居状态,单身成了一种都市潮流。另一个关于爱情的现实是,结婚率的不断降低和离婚率的升高,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结婚率为6.6‰,比上年降低0.7个千分点,创下十年内新低。我们的爱情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前段时间,后浪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年轻人恋爱问题”小调查,收到了255份或长或短的关于爱情困惑的分享,背后是255种想爱而不敢爱的焦虑。很多人提到了脱单的困难,随着社交圈的趋于稳定,没有机会遇到有趣的人;有些人苦于不知道如何表白,从暧昧到确定关系似乎隔着千山万水;也有恋爱中的年轻人,在异地、事业分歧、感情变淡的各种挑战中败下阵来。年轻人们开始自我怀疑,恋爱失败是我有问题吗?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面对这些疑问,她不认可完全的自我责怪,从社会学的角度,她认为个人背后有一个更宏大的社会机制、社会文化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爱情选择,如果不能跳出这个框去看,很容易被它裹挟。

作为社会学的教授,沈奕斐的研究领域是社会性别、家庭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2020年开始她在B站开设账号,关于爱情的公开课视频播放破百万。她在《再见爱人》《披荆斩棘的哥哥》《90婚介所》等节目中担任嘉宾,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答脱单、恐婚、性别差异、年龄危机等各种细微的两性问题,她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把学术翻译为实践”。

这一次,我们跟沈奕斐聊了聊年轻人恋爱中的这些困惑,以及解决方案。

图源:ICPHOTO

后浪研究所(以下简称后浪):在参与B站《90婚介所》这档节目的过程中,你对当下年轻人的恋爱观有哪些新的发现?

沈奕斐:我觉得节目中的男生女生非常能体现当代青年恋爱的多样性,比如说男生方面有非常传统喜欢男主外女主内的,有强调勤俭节约的,也有强调开心就好的,还有说我很喜欢找姐姐的男性。女生方面也是这样,有我们称之为恋爱小白的,也有相亲次数超过30次的,既有刚刚进入职场的女性,也有那种已经成为资深老板的。整体上讲,年轻一代他们在恋爱上会更加在乎自我这个概念,这个自我跟自私是不同的,以前我们会觉得把一个人经济条件好放在第一位,或者人老实放在第一位,但现在年轻人把个人感受放在了第一位。

后浪: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总说“只想搞钱,不想谈恋爱”?

沈奕斐:我自己在研究里倒是没有觉得有这种倾向,大家只是喜欢这么说,但这并非是所谓真实的客观。因为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人其实是想要进到亲密关系中的,在针对80后的一个研究中我们发现,有88%的人在35岁之前会进入婚姻中,而针对90后的研究也在进行中,相对来说这个比例会降低,但也不会降低太多。所以“只想搞钱,不想恋爱”这种戏谑说法的背后,其实是大家觉得现在谈恋爱很难很麻烦,而不是说不想要,不想和遇到难处这是两个问题。

来自《和莎莫的500天》的电影截图

后浪:现在年轻人谈恋爱难在哪里?

沈奕斐:要理解现代爱情的困难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叫做“爱情脚本”,我在《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讲过,爱情脚本就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一整套有关爱情的机制。它决定了我们在什么时间段遇到一个人是合适的,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最合适的伴侣,什么样的感情被看成是好的。

现代人的爱情难题主要来自于新脚本和旧脚本的混杂。爱情的旧脚本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是靠缘分注定而不需要自己努力,同时个体需要符合角色的要求。而今天的新脚本是爱情至上,你需要去努力经营你的爱情,你需要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去吸引他人,型塑自己的关系模式。

今天,旧脚本当然已经不适应时代,但它依然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非常稳定,而且角色明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新脚本的好处是它尊重个体,双方可以协商各自的分工,但缺点是非常模糊,没有标准,因此它很不稳定。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个人想要的爱情都是想把新旧脚本中好的部分都拿到,比如说男性希望自己的理想伴侣,既能够贤妻良母照顾家庭,但同时又拥有自我独立意识,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而女性希望男性既能够照顾体贴女性,承认女性的独立性,但同时又希望男性像旧脚本里一样能挣很多钱,成为一个家庭的支柱。我们希望爱情是命中注定我爱你,既一牢永固又激情不减。可是新旧脚本本身是互相对立和冲突的,你是不可能把两个矛盾的东西同时获得,这就导致今天的爱情为什么变得这么难。

后浪:谈个恋爱这么难,我们一定要谈恋爱吗?

沈奕斐:对于婚姻其实我觉得是个体选择,但是对于亲密关系我是非常鼓励大家去尝试爱情的。因为爱情是一个发现自我和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是现代爱情脚本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哲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我的确定性,法国社会学家伊娃·易洛斯(EwaIllouz)就提到,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自我很抽象,我到底是不是确定的,其实你是打个问号的。所以人们经常把“我存在吗”这个问题会变成另一个问题“有人爱我吗”,当有人爱我的时候,我的自我就被看到了,就好像有一面镜子一样,我的独特性就被呈现出来了。

谈恋爱就是一个最好的镜像自我,你的所有行为都会有一个人给你一个回馈,接受或不接受,好或不好,舒服或不舒服,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你的行为在别人眼里是怎么样的,你的自我是如何跟这个社会去形成一个好的连接的,亲密关系就是给你这个连接的。

来自《志明与春娇》的电影截图

后浪: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爱情其实是越来越重要了?

沈奕斐: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讲,人类慢慢摆脱物质的贫乏以后,人类就会越来越追求所谓的纯粹关系,我们希望跟别人建立更纯粹、更本质、更情感性的连接,而不是物质性的连接,所以在未来很可能爱情是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而不是变得越来越可有可无的。

当然发现自我或者跟他人形成连接都可以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但它的替代成本往往是很高的,爱情是给你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每一个人在想要替代爱情的时候,要想好替代的成本是什么,我能不能接受,我能不能做好一些补充的准备工作,以便应对不要爱情之后我其他方面带来的压力。

后浪:有一种说法是“大部分的爱情死于只想被爱”,如何看待年轻人恋爱中的自私?

沈奕斐: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是,当下年轻人出生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大家对于给予爱的理解和体会是不足的。爱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给予的快乐,但是从出生开始,年轻人就在他人的关注下长大,习惯于爱的模式就是别人来爱我,但到了爱情里面,我们就不得不学会怎么去爱别人。弗洛姆说,一个人在意识中很害怕爱这个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很害怕去爱别人。

再一个就是年轻人谈恋爱怕麻烦的问题。新时代的爱情脚本就是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爱情,你必须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后果,必须自己去磨合两个人的差异,怕麻烦那就不要谈恋爱了。未来就是有一半的人在努力谈恋爱,过自己的生活,还有一半的人在旁观别人的生活,这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如果你自己什么都不想做,那你也不要抱怨旁观别人谈甜甜的恋爱,因为你不努力是没有回报的。

但是这种回报并不仅仅是恋爱的成功,爱情本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好奇心,是情感的体验,结婚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即使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受伤、有挫折、有挫败感,也都是一种生活的历练和成长。

后浪:你会一直强调要打开自己的框架,那么对于社交圈有限、脱单难的单身青年,他们可以怎么打开自己或者说校准自己在亲密关系上的认知?

沈奕斐:我在《社会学爱情思维课》中主要讲了四种进入爱的途径:一见钟情,日久生情,相亲和网恋。

比如一见钟情,其实就是遇见了,被外貌、谈吐等吸引,是短暂的接触就有了好感。但你首先要接受外貌和性吸引力其实是有价值的,没有必要把外貌和内在价值去对立起来,如果能打开自己的想法,就会多了很多跟异性建立连接的机会。

日久生情,通常发生在你花时间比较多的场所,比如工作中的同事或合作伙伴,或者兴趣班里的同学,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打开亲密关系的想象力,首先要学会去交朋友,先从友谊开始。亲密关系本身其实是一个谱系,友谊和爱情不是对立的两种关系,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一个从淡到浓逐渐变化的过程。

最后是相亲和网恋,都是提供一种中介,我们在研究里发现,什么时候一个人相亲能够成功,就是当他放弃爱情的时候,放平心态,把相亲作为扩大朋友圈的一种方式,相亲就能发挥它正面的作用。网恋是很快捷的途径,但最终还是要走到线下来相处,先放下自己的想象,才能确定双方的情感。不管是哪种途径,先以交友的心态去尝试,放弃限制亲密关系发展的“模式”,而是欣赏不同的个体,能和他人形成多元的连接,这是很重要的。

来自《花束般的恋爱》的电影截图

后浪: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你观察到的年轻人的恋爱心态?

沈奕斐:第一个是我刚刚讲到的新旧脚本混杂导致爱情观的矛盾。

第二个是患得患失,刚刚开始谈恋爱,已经担心未来能不能成功;刚刚开始有快乐的感觉,已经开始担心这个快乐能不能持久;刚刚开始双方深入了解,已经在担心会不会迷失自我。太过患得患失所以没有办法去聚焦在自己当下的感受里,太多去考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第三个,我觉得其实今天的爱情过于模式化,很多人谈的不是一个爱情,而是个爱情模式,比如说520的时候一定要发多少钱的红包,生日的时候一定要送礼物,如果是我生病了,你一定要对我嘘寒问暖,嘘寒问暖的时候还不能说多喝热水等等。你会有一套模式,你只是把对方当做满足自己恋爱模式的工具人,而不是把对方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对一个具体的人产生好奇心,所以这就使得今天的爱情出现了很多问题。

图源:ICPHOTO

后浪:怎么看视频网站上涌现出来的大量野生情感博主的所谓方法论,是弥补我们爱的技巧的缺失,还是加大了爱情的模式化?

沈奕斐:我觉得爱情模式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对方具体的人。举个例子来讲,现在情感博主都告诉你说,爱是不讲道理的,所以女生会有一个逻辑体系,如果我跟男生吵架了,他首先就得要认错,他不认错那就是态度不好他就不爱我,但是你会发现现在男生也接受了这套逻辑,他会首先认错,这个时候女生又发现他只是认错,但他坚决不改,你觉得他很虚伪,但我们没有回过头来问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事儿让我们吵架,真的是他错了吗?还是他只是跟你不同,他有没有权利做跟你不一样的事情?

再举个例子,我有的朋友会要求对方在回微信时要秒回,如果你要强调秒回,你将来就不要嫌弃对方没有上进心,一个有上进心的男性,他在工作领域投入的时候怎么可能秒回呢?那你能不能接受这些具体的情况呢?

一旦你听了情感博主模式化的归类,那就不会有这些问题的讨论,只有一刀切渣或者不渣的区别了。当具体的人不见了,恋爱只剩一个模式,我们也就失去了判断和感受的能力。

来自《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电影截图

后浪:恋爱过程中爱情的快乐可以一直保持吗?激情褪去后该怎么办?

沈奕斐:其实爱情本质上更多是一种当下的快乐,而且爱情在未来跟现在它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常常只是说希望维持现有阶段的快乐,而且能把这个快乐往更远的未来延迟。

但实际上我们在研究里面发现,我们爱情开始的时候,有激情型进入的,就是那种一见你就觉得很开心;也有那种互惠型的,就是说大家觉得非常契合,一开始就没有那种激情四射的感觉,但是这也没关系。他们最终走的方向都叫成长治愈型,互相能让对方变成更好的人,互相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不再是像原来那种所谓激情的状态,因为那个状态它是暂时性的,它可能延续3个月4个月,后面就会慢慢改变,但是你再往下走就不一样了,它会进入更深层的关系。

后浪:年轻人嘴上也会说,谈恋爱太麻烦了。麻烦就麻烦在进入深层次关系后,其实痛苦可能也会随之而来了。

沈奕斐:爱情本质上并不仅仅只有快乐,更有痛苦或者烦恼,这就是让你成长的。没有这些东西,你的关系是进不到深度关系的,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怕麻烦,他就没有办法享有爱情,是因为只要是深度关系,就必然需要去经历这些看似麻烦的东西。

一个碗你想永远保持光洁如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用它,你只要用它就一定会出现它的裂痕或者破损,但是这个并不影响它的功能性,还能继续用,甚至有一种瓷器叫哥窑,这种陶瓷本身就有裂缝,却也是很好看的。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冲突太大,碗直接碎了。

来自《一天》的电影截图

后浪: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和虚拟人恋爱,或者我们称为和纸片人谈恋爱,包括一些恋爱游戏、虚拟偶像等等,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沈奕斐:这种肯定不是一种深度关系,它可以是很快乐的,你也能投入时间,投入很多精力,但是虚拟人有一个特点,他不会有完全自己的自主性,他只有一个特征人设。比如他是霸道总裁,可是他不会让你觉得不可琢磨,他没有办法来给你所谓的磨合,所以他也就没办法帮助你成长,因为他不会带来任何负面的东西,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去调整自己,这些都是虚拟人做不到的。拥抱是身体和身体的接触,冲突是灵魂和灵活的碰撞,没有冲突,就没有成长。

后浪:提到剩男剩女,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贴标签的概念,但实际上,当代人是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谈个恋爱的难度是大大加大了。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沈奕斐:这确实非常现实,为什么少年的爱情我们会觉得特别让人兴奋,就是因为少年的爱情,我们会觉得他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而且他会非常愿意投入和付出。

随着年龄增大我们的好奇心是下降的,你可能一眼就能看穿对方,所以爱情因此变难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方法去改变。

其实一个人即使到了我这样的年龄,我都会觉得每个个体都有他的特殊性和他有意思的点。

我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获得成长的是自己的交友能力,你只要还有交友能力,就一定有所谓谈恋爱的能力,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自己去对他人产生好奇心,而不要去评判对方好或者不好。

去发现“哇原来他还能这么考虑事情,和我完全不一样,真有趣”,这是好奇心。而不是一上来就评判这个是不是对的,是不是有用的。小孩子为什么对各种事情都感觉好奇,跟一块石头都能玩耍半天,是因为他对石头没有去做判断,说这个东西是没用的,他只是觉得原来石头是这样的。所有如果我们变得功利和价值化,那就是破坏好奇心的一个主要因素。

来自《心动》的电影截图

后浪:最后我们想分享一位读者的提问,在所有征集到的问题中,她的描述最长且细腻(她给我们发来了500多字的描述,她说她是一位普通一本大学毕业的女生,因为工作的原因认识了一位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博士,他们顺其自然地在一起后很快乐,但对方很快要去美国完成学业……考虑到自己的家境条件、双方的学历差距等因素,她会有种自卑和不安全感。)她想知道如何在这种差距明显的感情中变得自信或保持稳定关系?如何摆脱原生家境带来的在感情中的经常性自卑?

沈奕斐:第一个我觉得其实婚姻也好,爱情也好,长期来看,其实恰恰是有差异才能够走得更好。因为在初期关系里人们寻求的是共鸣,三观一致,可是在长期关系里需要的是分工协作,所以只有差异大才能做分工协作,比如说双方都是事业心很强,你想想看在长期关系里面怎么办?谁来管家?双方都是没有事业心的人谁去挣钱,将来一定是有一个人要去努力挣钱,一个人更好地去照顾家庭。

当然我们反对性别的刻板分工,比如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但是家庭里面依然是需要分工的,如果双方都能够留一点时间出来,这个就要很强的协调能力,但是有的时候你跟外面的人竞争,你会发现你要全身心的投入你才能够挣更多的钱,相比于大家都做一半的家务活,然后一半地去努力,可能是一个人更努力地去工作,一个人稍微少一点点可能是更好的。

在这种理念下你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差异的一个是博士,一个是本科,将来这就可以协调得很好,也许本科那个人就很适合在家庭里面多做点贡献,让读博士的人更好的去发展,但也可能反过来,博士那个人留了高校,他相对来讲是需要时间累积的,他可以在家里承担更多,让另外一方更好地在社会中打拼。

其他的差异性也是同理,差异是为长期关系带来好处的,所以没有必要有这种自卑。而且学历本身跟爱情其实又没有本质的关联性,又不是说,学历高的跟低的就一定谈不好恋爱,学历高的在一起就一定谈得好,我们在研究里面也没发现这种规律,所以大家可以放轻松,一般来讲本科以上大家在认知上就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要说差异的话,可能文科和理科的差异远远要高于所谓本科和博士的差异。《社会学思维爱情课》强调重新看待差异是长期关系和谐的核心要素。

互动话题

你是否有另一半?如果你正在恋爱中,会遇到怎样的恋爱烦恼?如果你是单身,你是否想开始谈一段恋爱,你对爱情是怎样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粉丝福利

参与方式:关注后浪研究所公众号,进入公众号后台,发送“抽奖”两个字,我们将随机抽选2位幸运粉丝,送出2套价值2058元的「Amirobeauty红光波脱毛仪pro(含冻膜)」,抽奖截至2021年10月17日20:00。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关注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未来一半人恋爱,一半人旁观?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