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2021 CSCO | 胡夕春教授:晚期乳腺癌治疗革新,新药潜力初显

发布时间:2021-10-18 20:18:43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前言

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晚期乳腺癌的预后虽然相对于其他癌种较好,但仍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2021CSCO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为我们分享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

胡夕春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临床试验机构常务副主任ESMO乳腺癌FacultyMemberABC5panelist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主委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专委会主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和姑息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与机遇

胡夕春教授: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20%~3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相比胰腺癌、肝癌等其他癌种预后更好。新药的不断涌现也改变了晚期乳腺癌的自然病程,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大多数晚期乳腺癌患者,我们的治疗目标是不仅提高生存率,更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有所不同,“分类而治”是普遍共识。但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似乎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HER2低表达患者也可能从新型ADC药物的治疗中获益。因此临床亟需根据新的检测和判读标准将HER2低表达划分为新的乳腺癌亚组,制定更为精准化的治疗策略。此外,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要持续推进,有效药物是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HER2阳性乳腺癌为例,在抗HER2靶向药物未上市前,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的预后都非常差,随着抗HER2靶向药物进入临床,HER2阳性不再是一个不利的预后因素,反而生存率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未来和希望

胡夕春教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我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着手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延缓甚至降低耐药性的产生,但是一直未获成功。CDK4/6抑制剂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僵局,在今年ESMO会议上,我们看到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中位总生存期(OS)已经超过五年,长达63.9个月,这样的结果非常鼓舞人心。

我们中国正在迎头赶上,FCN-437c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型CDK4/6抑制剂。在今年的CSCO会议上,我们报告了FCN-437c联合来曲唑治疗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显示,FCN-437c联合来曲唑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3.6%(15/28,95%CI:33.9%-72.5%),且初步安全性数据良好,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心脏毒性。由于数据尚未成熟,中位DoR、PFS和OS在分析时还未达到。我们也希望FCN-437c能够尽快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让更多的中国乳腺癌患者获益。

双特异性抗体的探索与收获

胡夕春教授:双特异性抗体正在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新模式。IBI315是一种重组全人源抗PD-1和人源化抗HER2的IgG1型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PD-1分子和肿瘤细胞上HER2分子。我们希望IBI315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增加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尤其是HER-2低表达乳腺癌。从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当IBI315剂量递增至15mg/kgQ3W,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发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安全性良好。此外,在部分晚期乳腺癌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观察到应用IBI315肿瘤退缩≥50%。我们也期待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中验证IBI315的疗效和安全性。

推荐阅读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