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这首唐诗,全篇被“痛苦和灾难”笼罩……网友说:我是哭着读完它的……

发布时间:2021-10-19 07:52:09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文|网络·图|网络·编辑|译史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色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从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来看,诗歌最重要的特点便是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所以诗言志,更能传情。

在诗歌里,有关于爱情的悲喜,“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也有关于亲情、友情的感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总之,即便相隔千年,诗歌里的丰富思想感情也依然会让人笑、让人哭,这就是诗歌永恒的魅力。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陇西行》,情感基调格外沉痛,堪称是唐诗中很催泪的一首诗。

《陇西行·其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

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歌大意是: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诗人在这里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汉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汉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生活的文摘馆视频号】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

贾捐之在文中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综观陈陶的这首诗,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甚至是古代历史,长期的边塞战争给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也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总的来说,它可谓是唐诗中很催泪的一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4句,但很多网友说:我是哭着读完全诗的……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