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专栏|血染的《出师颂》

发布时间:2021-10-25 22:42:46来源:时尚先生

细看2003年故宫博物院回购《出师颂》相关报道,留意到此卷在太平公主、邵王李约收藏之隙,曾为中书令钟绍京所有。与其他年代悬隔的藏家不同,太平公主、钟绍京是同代人,更亲历唐隆政变,不能不令人猜测,此卷辗转贵主权臣家,是否是初唐几起宫廷政治事件的余波。

晋索靖《出师颂》全图

晋索靖《出师颂》局部

《出师颂》历代收藏家

唐朝:由太平公主(三藐母驮)、书法家钟绍京、唐邵王李约、唐中书侍郎王涯收藏;

宋朝:绍兴年间被宋高宗收入宫廷;

明代:由王世贞、王世懋兄弟收藏,著录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

清代:由安岐收藏,著录于所著《墨缘汇观》;乾隆年间流入宫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并收入《御制三希堂法帖》,刻帖流传;

1922年:被溥仪带出宫至伪满洲国;

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从此散落民间,不知去向;

2003年:拍卖公司征得,故宫博物院斥巨资回购。

2003年故宫博物院回购《出师颂》

《出师颂》流落民间后,由于未知原因断裂为二,前半段为“晋墨”二字与正文部分,后半段为元代的题跋。

1997年,嘉德拍卖公司到天津征集拍品,获得了《出师颂》后半段残卷,在当年的拍卖场上成交。前半段残卷于2003年嘉德征集拍品时出现。在同年的拍卖会预展前,故宫博物院出资2200万元从嘉德收购《出师颂》帖前半段。后来,嘉德与后半段残卷收藏者共同将后半段残卷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唐隆政变

唐隆元年,相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长安城共同发起一场政变,诛杀了当时执政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韦皇后所立唐少帝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这场政变史称“唐隆政变”。

《出师颂》记述东汉朝廷对羌回的一次军事胜利,笔墨据传出自晋代章草大师索靖(米友仁评定为隋贤书)。索靖于书法史地位殊众,“荆棘铜驼”之典广为人知,《晋书》称其有先识远量,预言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铜驼叹息: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荆棘铜驼

《晋书·卷六十·列传》记载:“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洛阳宫门前有两座铜铸骆驼。索靖有先见之明,预感天下要大乱,就指着两座铜驼感叹道:“我将会看见你们所在之处荆棘丛生!”后人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国家动乱或沦陷之后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如苏轼《百步洪二首》中的“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裂土酬勋

据唐人笔记推断,太平公主得到此卷可能在神龙年间。

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拓写,《乐毅论》因此遂失所在。

——《叙书录》

太平公主取五帙五十卷,别造胡书四字印缝,自此内库真迹,散落诸家。

——《古迹记》

中宗神龙中,贵戚宠盛,(安乐)主于内出二十余函,太平公主闻之,遽于内取数函及《乐毅》等小函以归。

——《徐氏法书记》

三条记载或指向同一事件,即太平公主以拓写为名,从宫中取走包括《乐毅论》在内大批书画,并印以胡书四字作为标记。尽管未提及《出师颂》,但唐开国后官方多次搜求,《出师颂》作为晋人精品极可能收入内府,卷上字迹漫漶的三藐母驮四字,也契合胡书印记载。

”三藐母驮“意为”正等觉“

此印与武后时期崇信佛教,好造新字的风气相合

三藐母驮

太平公主的梵文印。在梵语中,“三藐”是“上而正”的意思,“母驮”即“佛陀”,可译为“觉者”,“三藐母驮”可翻译为“正等觉”或“正遍知”,即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

太平公主何以能从森严宫禁中,取走五帙五十卷之多藏品?《出师颂》一句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像提前回答了这个问题。神龙年间,中宗复辟,公主于此有力,进爵镇国,诸子封王。当时世风以亲疏论尊卑,皇帝胞兄妹卑于嫡子女,中宗甫一登基即着手解决弟妹待遇问题,下诏安国相王及镇国太平公主,更不得辄拜卫王重俊兄弟及长宁公主等。宣示尊属。

“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

老百姓感念大将军的旧恩,都赶到渭水之北为他送行。将军得胜归来,皇帝亲授其美玉良田,以犒赏他的功勋。

太平公主与中宗复辟

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位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张柬之等人称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谋反,率军诛杀两名男宠并逼宫武则天。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最终发布诏书退位。李显正式复位后复国号为唐,武周王朝就此终结,这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政变后五位大臣均分别被封为王,所以又称为“五王政变”。

神龙政变时,太平公主站在了她的母亲女帝武则天的对立面。张易之与张昌宗是太平公主献给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晚年病重,张氏兄弟把持朝政。他们诬陷太平公主的党羽高戬,导致高戬被武则天流放岭南。后在张柬之联络及其他多种原因作用下,太平公主加入李显与张柬之等人的阵营,参与发动神龙政变。

《旧唐书》记载:“神龙元年,预诛张易之谋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相王加号安国相王,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因在神龙政变中有功,中宗复辟之后,太平公主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并可在实际上享受五千户的租赋,加上此前的封赏共有一万户,一时权倾朝野。

景云年间皇帝更数携皇后韦氏游幸其庄园,扈从的文学集团为此次宴会留下无数诗篇,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文坛领袖,都有相关诗作传世。贵幸至此,禁中取书,只是对太平公主权势一个微不足道的注脚。

转日回天

盛宠之下威胁与阴影亦在悄然迫近。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公主在听说安乐公主遍索内廷后采取行动,取走这批书法作品。“遽然”二字,所透露的那种争先恐后、一较高下的意气,已隐隐暗示宫廷中日益恶化的氛围。

如果不算早夭的安定思公主,太平公主是高宗、武后唯一的女儿。在长宁、安乐等侄辈回到归宫廷前,天下二十余年只其一公主。久处要津,又见识过父母君临天下,面对侄女任意妄为索求“皇太女”之位,又罔顾法纪搜刮内府一空的行为,当然无法服膺。何况安乐公主背后是韦皇后,天下间本就少有好相处的姑嫂,何况韦后野心勃勃。

影视作品《唐明皇》中严敏求饰演太平公主方颐广额

唐朝公主

安定思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长女(早夭)

太平公主: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幼女,唐中宗之妹

长宁公主:唐中宗与韦皇后之长女

安乐公主:唐中宗与韦皇后之幼女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不满皇太后武则天掌权,企图提拔妻子韦皇后的父亲为侍中,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与之抗衡。辅政的裴炎不允,李显大怒。裴炎报告武则天,武则天便废李显为庐陵王,贬出长安。被贬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途中,韦氏早产,生下一女,即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自封皇太女

神龙政变后,中宗之女安乐公主也一度权倾天下,据《新唐书》记载:“侯王柄臣多出其门。”此外,《旧唐书》还有记载:“中宗、韦后爱庞日深,恣其所欲,奏请无不允许。”安乐公主恃宠而骄,提出诸多骄横的要求,甚至要自封“皇太女”,最终不了了之。

太平公主在参与含元殿联诗,无心为子辄求郎之句,得体工整,平生交游多才子,除上官婉儿外,亦可能提携过青年王维。号称“大手笔”的文坛词宗张说,曾赞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应不全是谀词滥夸。相比之下,长于偏僻房州的安乐公主,曾索谢灵运胡须用于斗草,似无心于文艺。此次行动,除斗气外,也有不愿意明珠暗投的“护法”之心。

含元殿联诗

“柏梁体”又称“柏梁台体”,每句七言,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脚。据传,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因此成为“柏梁体”。

李显与皇亲国戚创作的《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便是一首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李显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崔湜文江学海思济航,——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武平一著作不休出中肠,——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窦从一铸鼎开岳造明堂,——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明悉猎

安乐公主取谢灵运胡须斗草

谢灵运是晋朝著名山水诗人,《五杂俎》记载:“谢灵运须垂至地”。他49岁时,被皇帝判处“叛逆”罪名而当街斩首,临刑前把自己的胡须捐赠给袛洹寺,住持也根据他的遗愿,割下他的胡须,悬挂在庙宇中的维摩诘菩萨像上,一挂就是二百余年。

到了唐朝,“斗百草”游戏仍然时兴。这一游戏包括“文斗”和“武斗”:文斗中,两人比试采摘花草种类,并以对仗形式报草名,种类更多者、对仗更好者胜;武斗则是两人把草茎交结,各自向后拉扯自己的一段,草的韧性强、拉不断者胜。有人为了武斗获胜,便在草茎中加以毛发等,增强韧性。

安乐公主对斗百草有浓厚兴趣,《刘宾客嘉话》记载:“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袛洹寺中悬挂着的谢灵运胡须声名远扬,安乐公主便命人剪下谢灵运的胡子用来斗草,并把剩下的胡须都销毁,以防他人也拥有。谢灵运的这把胡子便就此不复存在了。

果然不久后,零零总总的不满终激起兵戈,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

《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

安乐公主死后被追废为悖逆庶人

《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

唐隆政变时,安乐公主被斩首,死后被追贬“勃逆宫人”。2006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出土《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即《安乐公主墓志》。300字左右的志文记载了安乐公主从出生、参与政变、到最终被斩杀的一生。

但此卷如何又流入同一时代的钟绍京之手,则有一种浪漫的,具有文学性的可能,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前,曾派与驸马薛绍所出之子薛崇简交通联络兵马。

二零一九年薛绍墓出土

墓志引用诗经“何彼浓矣,花如桃李”描绘其盛大婚礼

“何彼浓矣,花如桃李。”

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出自诗经中先秦佚名作者所作《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钟绍京号“小钟”,是与索靖齐名的晋书法家钟繇十七代孙,传世作品《灵飞经》有“天下第一小楷”美誉。

钟绍京《灵飞经》全图

钟绍京《灵飞经》局部

《汉武内传》称此经可长生久视钟绍京后寿享八十

钟绍京当时担任苑总监,是能否控制宫禁的重要人物之一。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出师颂》中断章取义之歌,近乎隐语,或许薛崇简就曾以此暧昧之言,游说这位书法大师投笔从戎,拨乱反正。出师!出师!又像是掷杯之号,搅动好一片风起云涌。不同沉着秀丽的《灵飞经》,那晚在历史下留下血腥一页:绍京率丁匠百余人执斧锯相从,斩关入宫,除韦后及其党羽。

苑总监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中宗景龙年间,钟绍京被提拔为苑总监。苑总监是唐朝官职之一,负责掌管宫苑内馆宇、园池修葺、种植花草树木与饲养六畜之事。《旧唐书·志第二十四·职官三》载:“京、都苑总监:监各一人,从五品下。......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

“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

上将军的威武雄姿,实在是上天所赐予的。将军既能文能武,又知书达礼。

钟绍京与唐隆政变

景云元年,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杀,韦皇后随即大权在握,临朝摄政,与包括安乐公主在内的韦氏集团计划杀害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得此消息,联合刘幽求以及时任苑总监的钟绍京等人,决定先行诛杀韦皇后,史称“唐隆政变”。

《旧唐书》载:“玄宗之诛韦氏,绍京夜中帅户奴及丁夫以从。”政变当晚,李隆基与刘幽求会见钟绍京。据传,钟绍京几近反悔,最终又为其妻子所劝,帮助李隆基闯破宫禁,又率领手持斧钜的二百余位工匠紧随其后。最终,韦后和安乐公主被诛杀,韦氏集团被彻底剿灭。

富贵烟云

这些当然都是无凭无据的想象。先天年间,太平公主事败,其子薛崇胤以《乐毅论》向岐王行贿希图免罪,《出师颂》可能历经同样命运,成为罪人献给当权的礼物,又或在公主家产籍没后颁赐群臣,作为笼络人心的手段。

先天政变

先天元年,唐睿宗李旦禅位唐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势力干政,与李隆基多有冲突。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企图夺权,李隆基先发制人控制羽林军,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避难,三日后返回。李隆基下诏赐死太平公主,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求李隆基宽恕其死罪,未果。最终,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其所有财物珍宝被没收充公。这场政变史称“先天政变”,李隆基就此取得国家最高统治权,结束了唐中宗以来多年混乱的政治局面。

薛崇胤行贿岐王

薛崇胤,太平公主与驸马都尉薛绍之长子;岐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唐睿宗封其子李隆范(后改名李范)为岐王,此处即指李隆范。

《徐氏法书记》载:“崇胤怀《乐毅》等七轴,请崇允托其叔驸马敬贻岐王,以求免戾,此书因归邸第。”

在网络小说《长安古意》中,虚构了先天政变后公主幸存血脉薛崇简,在蒲州谪途遭遇左迁至此的“文章宿老”李峤。景云三年,李峤曾经随侍中宗欢宴太平公主山庄。

鹳鹊楼位于蒲州,为唐时北都

在睿宗朝斗争中,太平公主曾短暂被安置于此

此时,孤臣孽子同登鹳鹊楼,忆帝子煊赫富贵,远眺秋水,合力完成《汾阴行》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影视作品《大明宫词》中的薛崇简与李隆基

薛氏祖母为太宗城阳公主,与李隆基血缘亲近

墓志铭五十年代出土,现藏于陕西碑林

《本事诗》记载,胜利者李隆基,在数十年后的老迈之时,无意间听梨园弟子歌此诗,凄然出涕,知李峤所作,不待曲终便感叹再三:李峤真才子也。不久后安史之乱,逃到蜀中的李隆基,在白卫岭歌此词时又感叹:李峤诚才子也!

李隆基退位后幽居南内以傀儡戏自娱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珍秘永存虚语尔

唐文宗时《出师颂》归宰相王涯,王涯是当时知名收藏家,有藏书印“永存珍秘”一枚。暮年卷入甘露之变被杀。发动政变的官宦集团,在得到王涯收藏后,取其奁盒、金玉、牙锦,其余弃于道旁,遭践踏者无数。也许弃置其中的,就有《出师颂》。

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集团势力渐大。太和九年,唐文宗与宰相李训等策划诛杀宦官夺权。甘露之变当天早朝时,左金吾卫大将军上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是祥瑞之兆。文宗以查验甘露为名,派当时握权的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计划趁此将其诛杀。结果仇士良发现伏兵,返回殿内劫持文宗,并杀害李训及其党羽,以及宰相王涯等一众朝廷重臣。这次政变史称“甘露之变”,最终宦官集团得胜,文宗此后更受控制。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索靖千年前的预言,像无脚的幽灵一样,徘徊于都城千门万户中。珍秘岂得为一家永存,《出师颂》绍兴年间入南宋内府,乾隆年间入清廷,清帝逊位后,溥仪以赏赐为名交托其弟溥杰携带出宫,书法奇珍,因专权聚敛于一家,又因帝王私爱而流散江湖。

绍兴内府“连珠印”

清高宗“太上皇帝之宝”

元和八年春天,韩愈途径长安城外太平公主山庄旧址。此时距景云三年中宗临幸此地,整整过去一百年。韩愈有感兴废,写下著名诗篇: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桃花楼阁,秘府奇珍,曾经属于一个人,最终又不属于任何人。

参考文献

文汇读书周报:隋人书《出师颂》回归故宫博物院始末

故宫博物院:章草书出师颂卷

故宫博物院:三藐母驮

古诗文网:《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

古诗文网:《何彼襛矣》

韩传强:《大唐故勃逆宫人志文并序》的录校与研究

孟宪实:《安乐公主墓志》初探

作者:探骊客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Neil

执行:王诗乐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