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5 22:41:58来源:有品生活
我们开通社群啦!群里有一群热爱生活的小伙伴,每天分享各种有趣、好玩、实用的信息。最最最重要的是,还会不定期发放红包福利!
还没进群的朋友赶紧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第一时间get活动信息,一起分享更多生活好物和趣闻吧!
之前
加过【有品好物群】的朋友
,
-以下是正文-
说到小户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死抠每一厘米,在有限的空间里塞下尽可能多的东西。
但建筑师古泽大辅位于东京47㎡的家,却打造成一个半露天的家,接近一半的空间悬在室外,足足5个阳台5条楼梯。
▲点击看视频
通过“浪费”空间的方式,古泽大辅让这个小户型的家变得丰富灵动。
因为全新的设计理念、建筑结构,以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这个家获得2019年JIA建筑大奖,成为轰动世界的“网红之家”。
1。
2009年,古泽大辅买下位于东京的一块土地,占地面积差不多47㎡。
怎么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一个独一无二又适合家人生活习惯的家?古泽大辅花费了颇多心思,光是设计就花了8年时间。
最终这个家呈现的模样,就是一栋四层的小楼。
整栋楼共设计了5个阳台、5个楼梯,接近一半的空间进行露天处理,模糊室内室外界限。
虽然实用面积只有90㎡,古泽大辅却将一半空间用来造阳台,家里一共有5个阳台,整栋建筑的一半空间仿佛悬在室外。
二楼作为客餐厅和厨房,也是一家人生活的主要空间,这一层的室外阳台是连通的,在5个阳台中最宽敞,天气晴朗的日子,一家人会将阳台布置成室外餐厅,享用一顿美味的早餐。
三楼阳台被横梁分隔成两个小阳台,其中一个阳台布置了桌椅,平时可以坐在上面看书晒太阳。而四楼也是双阳台的配置。
阳台种了各种绿植,乍眼一看像个花店,因此常被路人误以为这里开了一家花店。
很多人都说阳台空间太浪费,古泽大辅却认为,“比起窝在家中生活,能与街道和城市相连的生活方式更为重要。”
看似浪费的阳台空间,赋予这个家多样化的生活,一家人在阳台上喝茶、吃饭、看书、聊天,妻子乐于打理绿植,小孩子在阳台上写作业,家庭生活跟流动的街景无缝衔接起来。
5个楼梯主要采用混凝土、实木、铁制打造,逐层而上,随着楼梯的变化,带来多样化的走动体验。
其中一楼和三楼都设计了内外两个楼梯,一楼的楼梯刚好将家人和客人的路线分隔开,家人从一楼玄关处进门,由实木楼梯上到二楼,客人直接从外侧的楼梯通往二楼阳台,进入客厅区域。
从一楼玄关处进门
客人从室外楼梯直接进入2楼客厅区域
三楼除了室内楼梯,阳台上也搭建了一个楼梯,方便上到四层的卧室区域。
这栋房子的承重设计很特别,4根承重柱位于建筑正中央,搭配十字形的横梁,四块楼板向外延伸,仿佛是悬浮在空中。
十字横梁承托着楼梯,起到隔断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置物架的功能。
房子四周没有封闭的墙壁,采用大块的玻璃隔断,通透明亮,加上有横梁的遮挡,从外面无法完整看到室内的样子。
因为外墙不属于主体结构,也为日后改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
这栋四层小楼住着古泽大辅一家四口。
整栋建筑内部几乎没有墙壁、门等硬性隔断,家里的空间是相互连通的。
一楼是玄关、卫生间,进门处有一个玄关柜用来收纳鞋子、雨伞等物品,再往里走就是通往二楼的实木楼梯。
卫生间区域分为主卫生间和备用卫生间,主卫生间是常见的两分离模式,浴室单独隔开,备用卫生间则设置在楼梯下方,是一个单独的马桶区域,人多了也不用排队上厕所。
主卫生间很宽敞,浴室配备了一个大浴缸,而洗手台、洗衣区和马桶区同处一个空间,没有分隔。
二楼是客厅餐厅厨房LDK一体化空间,客厅沿着墙壁铺设的L型卡座取代了传统沙发,茶几也充当着餐桌的功能。
无论是日常用餐闲聊,还是会客,这个空间都完全足够。
厨房操作台是混凝土浇筑而成,吸湿耐脏,打理起来也简单,而且混凝土的硬朗与房子的整体风格很协调。
三楼是和室,平时就是一个空着的房间,没有具体用途。
因为空,也能顺应生活需求,转变为不同的生活空间:
摆上茶几,这里是茶室;坐下翻开一本书,这里就是阅读的地方;孩子们摆上玩具,和室也就变成一个亲子互动娱乐的所在;客人来了铺上床褥,就是一间临时客卧……
四楼是主卧和儿童房,两个房间也是相通的,只是在睡觉的时候拉上帘子。
卧室没有门和墙壁阻隔,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古泽大辅认为“如果看不到房间内部,会不利于小孩的教育,所以房子中没有隔断。”
在这个家里,伸个脑袋就能看到彼此,位于不同楼层的家人也能直接沟通,整个家从空间到彼此的呼应感觉都是一体的。
尽管楼梯间隙看起来危险,但一家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走上走下的生活,不过其他小朋友来玩时,也会在间隙处拴上网,以防跌落。
3。
这栋房子建成后,有赞赏,也有争议。
有人认为空间富有流动性,家庭生活富有变化,家人之间可以相互感知,心与心是相互贴近的。
也有人认为房子过于追求开放,居住空间狭小,实用性差,玻璃隔断毫无隐私可言,家人之间缺乏独立的空间,没有距离感。
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感,是这栋房子引发的争议里边提到最多的点之一。
我想说每个人对家庭空间的距离理解不一样,舒适阙值也不同,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讲了一个例子:他去过一个有钱人的家,房子很大很大,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属房间。但在那个巨大的房子里,却很冷,家人之间不来往,人跟人也不沟通,完全感受不到一个家的温暖气氛。
家人之间的距离,跟房子的大小没有太大关系,什么样的距离最舒适?要问问自己的身体和内心。
家的改造不该是盲从的,而应该是适合的。适合的才会自在,自在的才会心安。
在古泽大辅看来,“建筑不能只具备功能性,超越功能的部分才更让人感动。”
这栋四层小楼能让一家四口舒服地待在一起,每个家庭成员都能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在自得,这种温暖与感动是最珍贵的。
文丨Fiala
素材来源:
一条|他把47㎡的家改成4层小楼,一半空间悬在室外,搬家时惊呆家人
新建築住宅特集2019年5月号|古澤邸|古澤大輔/リライト_D+日本大学理工学部古澤研究室新建筑住宅特集
TOTO通信|2020年春号分解、そして再構築CaseStudy#2|古澤邸
视频专区。
————————
#47㎡的家,一半悬在室外#
47㎡的家,接近一半悬在室外,
内部几乎没有墙壁、门,
足足有5个阳台5条楼梯!
关注视频号【有品生活】
看更多精彩视频
在深圳,月租800和11000的房子,区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