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7 20:47:45来源:BestList
点击题目下方“bestlist”,帮你搜罗全球好物
最近,改造节目《暖暖的新家》又上热搜了。
看到#北京48平的三室四厅是什么样#的话题,居里已经蚌埠住了:48平?三室四厅?
对于很多人来说,48m²也就是一房一厅的大小,如果家里电器杂物多的话,甚至还有点拥挤。
然而,这次的改造设计师,不仅规划出囊括一家六口卧室在内的11个功能区,还在小小的48m²的空间里藏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大客厅”。
很多网友看完这期节目后,都表示:“这哪里是改造,简直是魔法吧。”
接下来,居里就带你去看看到底是怎么改造的吧!
曹艳和来自英国的小崔是一对跨国夫妻。
一家人住在北京朝阳区新源里一套面积为48m²的两居室。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勉强够用的。
但直到他们小儿子奥斯汀出生后,让这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拥挤。
为了照顾小儿子,夫妻俩接来了孩子的姥姥、姥爷。
原本属于大女儿的次卧,就只能让给两位老人居住,女儿则窝在客厅里多出来的一角休息。
这个小小的“卧室”和客厅只有一帘之隔,对于进入青春期、上了初中的女孩来说,即不隔音也不挡光,私密性更不够。
这里原先是准备给客人临时留宿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加装空调和暖气。
夏天即使在客厅打开空调,也必须拉开帘子才能让角落凉快起来。到了冬天,客厅的暖气也进不来房间。
大女儿经常被夏热冬冷的环境折磨到不能安稳休息。
即使这样,女儿也从不向妈妈抱怨自己的房间有多冷。
只是和妈妈说:“没问题妈妈,你放心,我睡哪里都行。”
女儿的懂事让曹艳提起就流泪。
由于这个3.5m²的“卧室”实在是太小了,女儿的衣服和书桌还在原来的卧室,学习和休息两边跑。
在她写作业的时候,两位老人为了不打扰她学习只能在客厅的沙发上打盹。
祖孙两代人的作息时间,都因为交错的生活空间而受到影响。
家里的的储物空间也很少:
房间被床、写字桌、书柜、衣柜塞满,甚至连过道上也堆满了物品;
被各种杂物掩盖在一角的钢琴;
在家办公的爸爸只能在床上放个小桌板充当办公桌,有时候一坐就是8个小时。
厨房没有多余切菜的地方,让姥姥被迫在小架子上切菜。
为了给小儿子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家里没有添置饭桌,矮小的茶几成为一家人吃饭的地方,经常给姥爷窝得慌。
有着不同饮食习惯的爸爸,只能把西餐的工具和食材都放在需要踩着沙发才能够到的高处,不仅拿取很不方便,还让本可以打开的窗户变成了摆设。
除了开不了的窗,屋里还有一扇关不了的门。
家里的卫生间有一级厚重的台阶,为了防止小儿子磕碰到台阶上的尖角,夫妻俩在台阶上铺上一层防撞条。
但这也让厕所门无法关上,只能靠帘子增加卫生间的私密性。
住了三代人的房子,靠薄薄的一层布帘来阻隔卫生间隐私。
这个台阶,还让身高180的爸爸吃了不少碰墙的苦头。
在这样狭小、局促的环境中,一家人生活了两年。
他们常常会聚在客厅聊天、玩桌游,即使空间狭窄、茶几低矮,也会在客厅的桌子上一起吃饭。
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并没有有影响一家人温馨的氛围。
节目组的设计师,了解了这家的状况后,向一家人征集了改造的需求:
妈妈:给老公一个做西餐的地方
姐姐:弟弟能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爸爸:给女儿一个独立的房间
姥姥:更大的厨房
姥爷:吃饭舒服点的地方
每个人看似简单的需求,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设计师能满足吗?
改造过程中,设计师综合了一家人的需求后,一共做出了11个功能区的规划。
可当他计算完其他功能区所需要的最小面积,发现能留给客厅的空间只剩1平米。
原来在房子的中间以及厕所,都有不能打掉的承重墙,让部分功能区的使用面积锁死了,无法进行延伸。
也就是说,卧室、客厅、厕所都不能移动。
设计师想跟夫妻俩商量,能否将诉求删除一部分。
但一家子这么多人,很难“厚此薄彼”地把家庭成员需求做一个排序。
而这个48m²的两居室,要同时承载这一家所需要的11大功能区,看起来像是异想天开的事。
屋主敢想,设计师也敢做。
最后,在不删减任何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师接下并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接下来过程,居里愿称之为“设计师面积利用率极限挑战”。
原先的旧厨房简陋狭窄,夹在柜子中间的洗衣机增加了台面的高低差,做饭不方便的同时,也很不卫生。
改造后,设计师移除了厨房的洗衣机,让整个操作台变成整平。
厨房背后的墙面也被设计师换成一整面柜体,不仅解决了厨房收纳的问题,还变得宽敞通透。
之前的卫生间是家里最大的安全隐患,不仅无法关上门,也没有干湿分离。
改造后的卫生间将台阶移除后,没有了尖利的台角,也就不用包上防撞条,门可以顺利合上,爸爸也不会被撞到头。
而且这次爸爸也拥有了单独烹饪西餐的区域和办公区,做饭再也不用去爬架子,在家办公也不需要一直窝在床上,担心腰疼。
在爸爸的西餐烹饪区下面藏着姥爷想要的大餐桌,伸展开后足够一家人坐在一起,再也不需要蹲坐着吃饭了。
本来在客厅小角落的大女儿房间,被设计师向外延伸了1.5m²,虽然只有5m²。
但是却同时放下了衣柜和写字台,加装了空调和暖气,看起来像个正式独立的小房间了。
主持人问她,有了自己的小空间之后是什么感受,女孩笑着回答:“自由了。”
大女儿可以在自己的房间学习了,设计师把原先老人房里空出来的书桌改成了柜子,用来增大储物空间。
还在柜子上方做了一个小小的床铺,足够小儿子睡到十岁。
原本阴暗拥挤的夫妻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没有衣服遮挡的阳台为房屋引入更多光线,还放置榻榻米沙发,打开隐藏在椅子下面的升降桌,还能作为爸爸的第二个办公区。
为了增加空间的利用率,设计师把很多家具都做了嵌入式设计:比如嵌在走廊里的烘干机、集合洗脸池、洗衣机、冰箱一体化的大柜子,等等。
真就不浪费每一个角落啊!
最后,设计师开始向一家人展示自己的空间魔法~
随着电视柜下的轨道移动,只有1m²的客厅逐渐变成了够容纳一家六口人的大客厅。
原来设计师利用复合空间的概念,将一部分的厨房用地转变成客厅,任谁看了都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才华。
到这里,这个人均只有8㎡使用面积的家,已经实现了在不动承重结构的情况下、满足祖孙三代人所需要的11个功能区的艰难任务。
好的生活也不等于必须拥有大房子。
让小房子更好住,让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空间,互不打扰,真正做到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才是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无论房子大或小,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没有完美的居所,只有最适合我们的家。
看着热热闹闹的餐桌,和和睦睦地陪伴着家人,即使再小的房子里也活出甜味。
图片来源于丨《暖暖的新家》
责任编辑丨蜜糖、七七
编辑丨块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