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生活 文章内容

看星辰、看大海、赏落叶,这些山林小屋治愈了无数社畜

发布时间:2021-11-02 20:05:58来源:时尚家居

退去夏日的炎热和秋日的清爽,天气已经渐渐转入初冬。对于冬日的居住,我们所能想到的是《小森林》山间小屋里的壁炉配烤面包,是《南极料理人》里热气蒸腾的饭菜,是《小鬼当家》里的圣诞树……没有什么太过刻意的仪式感,只要在充满季节感的温暖空间中来一餐饱食,睡一场好觉,就能轻而易举地锁住秋冬好时光~

本期我们将带大家走进三个特别有深秋、初冬氛围感的理想之地,让你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季节的诗意与治愈力。

不是居·林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村花林坞1-1号

“不是居·林”所在的林场叫长乐林场,这里有着参天大树,它们郁郁葱葱、枝叶繁茂,将喧嚣的都市彻底隔绝在百里之外。

作为一座疗愈系的度假酒店,“不是居·林”对这片森林是抱有尊重的——这些建筑依地势而建,高低起伏参差有别,尽可能少兴土木,多给自然留出空间。

设计师陶磊让整体建筑呈现为角部相连的两个矩形,形成了蝶状的外形。切入建筑内部的两个大V字形的切口,分别朝向山谷的两个方向,将自然景观引入内部。

建筑的另外两侧则分别嵌入山体之中,架空的蝶状建筑的下方仍然保留了溪水和山路的通道。

为了将部分树木保留在室内,竖向结构被设计成“柱院”,结构上是柱子,但在空间意义上,是保留了一棵树的“微院”。

一个台阶状的坡屋顶,可作为小型演出的森林剧场,室内空间被这个大坡屋顶统一起来,并因为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富有节奏。顺应山坡的地势,建筑内部的功能被不同的地面高度所区别开来。

沿着小溪的两岸,设计师陶磊规划设计了15座房子,与传统的森林小木屋不同,这些房子的外壳是用铝制成的,但却没有那么突兀,也许是因为它们的体量没有被设计得很大,而且采用了三角形的大屋顶,这让它们看起来好像散落在森林中的野营帐篷,让人觉得它们天生就应该属于这里。

当然,它们并非帐篷那么简单,38-68㎡的铝壳小屋被安置于山林深处,向自然渗透。

设计师将建筑的定义回归到“庇护”的基本概念之中,回到了建筑最基本的需求层面——那作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基本空间、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铝制外壳可以经受恶劣的自然气候的侵蚀,同时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体的木质材料提供了温暖而舒适的建筑内衬,带来更为舒适的氛围,内外形成了温柔与冷峻、细腻与粗犷的发差,让人更能体会自然之美。

走进房间,空间的大小是以人的基本尺度来定义的,建筑的墙面和屋顶都唾手可及,巨大的落地窗将森林的景致和野趣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种微小的空间尺度与特意放大的自然融入感,让人时刻感受到自然之大,也体会到自然之近。

天花板和墙壁都使用了天然木材,充满温暖的质感和天然的味道。而屋顶、墙壁、楼梯等硬朗的几何线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树也最大限度地被利用,每个屋子都有一棵原生的树木作为庭院的景观,透过玻璃与居所浑然一体。

如果抬头,你会发现每个屋子的锥形屋顶,都设置了可以看向天空和树冠的天窗,白天,树叶斑驳的影子晃动着洒在房间的地板上,而晚上,月亮和星星的光会把你的床染成银河一般的颜色。

作为一个主打“心灵治愈”的空间,“不是居·林”已经把自然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什么可以让你“一念放下”呢?答案是声音,也就是声音疗愈。

点上蜡烛,燃起梵香,音疗师用木槌敲击纯铜制成的碗状钵体,空中荡起金属共振的低鸣,使人不自觉陷入思维放空的状态,好像身体的所有律动都随着这低沉的声音一起飘向远处。除了铜钵,音疗师还有雷声器、雨根等多种自然疗愈乐器,人们躺在地板上,听着来自自然的声音环绕耳畔,那种感觉或许更接近人类的原始吧。

1402咖啡店

秦皇岛阿那亚社区内西门通往海边的主路一侧

相信大家现在对阿那亚都不陌生,作为一个独具生活美学意味的青年先锋性文化社区,阿那亚自从创立起便吸引着京津滨海一带的青年人纷纷前往,寻找自己的梦想乡。

而1402咖啡店,则是阿那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咖啡馆,同时,也是青年周平一次大胆又直率地设计实践。

自阿那亚的社区向西门一直漫步前行,很快你就能在通往海边的主路一侧看到一栋低调温和的红砖建筑,在它的一侧延伸而出的茶色混凝土盒子激活了原有红砖建筑的沉稳气质,赋予原本规整的建筑外立面崭新的视觉焦点。

这,便是青山周平的“咖啡盒子”,将“好咖啡”与“好生活”通过一种充满自由感的模式组合起来。

店外,十字形的大古席地材质通道平台连通了各个方位,同时将外摆区分区。茶色水泥材质的固定家具,带着些许质朴味道。高低不一的矮墙、坐台、桌子、吧桌增加了这里的围合感和空间的层次。

同时,咖啡馆外立面以通透的大玻璃为主,面向广场一侧的电动折叠门及面向外摆区的折叠窗,在室外天气宜人的时候都可以完全打开,让室内外连通增加互动。

室内,设计师希望打破传统咖啡馆公共大空间的布局方式,将不同功能结合成一个新的咖啡体验“盒子”插入到原有建筑之中,把原本一览无余的空间进行了分隔:

隔间,客座、等候区、手冲吧台、景观、产品展示等功能结合而成一个新的咖啡体验“盒子”插入到原有建筑之中,形成更加多变的咖啡体验空间。

核心部分的“盒子”则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半私密座位和空间,这样一来,无论你是独处,还是三五好友相聚,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姿势和状态。

不同于一般咖啡店意式吧台和手冲吧台一体的形式,在1402咖啡店中茶色水泥“盒子”的中心,还隐藏这一个独立的手冲吧台。

想要安静地体验手冲咖啡的客人,可以到这个盒子中的手冲吧台享受咖啡,抑或是和咖啡师单独交流,不会受到外界的打扰。

秋日里,在让人静心的海边,偶尔配着咖啡的香气,享受一个惬意的下午,在生活的快与慢中,或许你能重新找回自己的热爱与力量。

半山的居室

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

新近完工的东胡林民宿设计由未来以北工作室设计而成,位于北京京西门头沟地区。建造之前,这里是村民的住房,但年久失修,新建房在建筑形式上必须尊重当地的整体民居风貌。

为了让房子更好地融入当地山体的自然景观,一个深灰色调的形体被在半山中呈现。考虑到场地高差的特性,未来以北工作室以常见的人字形坡屋顶形式为基底,设计了一个依附于山体且层次分明的居室。3个错层的人字屋顶分隔了空间的功能布局,形成的空隙也成了设计对于山形的回应。

空间内部,高差让各个功能分区之间形成错落的区隔。屋顶的采光设置和墙面开窗方式,让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微妙变化,给居住者带来了丰富的光感体验。

通过灯光、透过玻璃的自然光线营造一种轻松的仪式感和光影的趣味性。无论在进门处还是其他空间,简单干净、光线弥漫都会给人留下“一望便知”的深刻清爽印象。而在总体的功能布置中,设计师为这里留了大面积的公共区域,给未来使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活度。

一层空间中间最为开阔的活动区域没有实体的界限,是一个向两侧延伸的空间。与下沉会客区相接处,一组灵活可变的书架加强了空间变化的可能,当空间全部打开的时刻,置身其中,房子也能更好地融入自然。

温和的板材和山中的自然质感相互匹配、平衡,营造出有趣的形态,形成空间特有的设计语言。

木质饰面从一层延伸至二层,这个独立的空间因为人字形屋顶而更为宽敞,身在其中,人们可以放松自在地体会在半山中的诗意生活。

当阳光透过白色的纱帘,形成一种朦胧的光影,空间通透、安静而舒适;明朗的阳光撒进室内,有一种斑驳的美感。这是一次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民宿”空间设计,让穿过村落达到此处的人们把它当作一个亲近自然的驿站,编织出有趣的故事。

空间对于我们来说,远不止于睡觉或观光,寻一处惬意之所,往往是渴望逃离都市、获取暂时的宁静,而后修复、修整、舒缓和解压,为我们的生活重新加油~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时尚家居》十月刊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策划/Jan、Irene

文字/都行、Irene

新媒体编辑/KKC

设计、图片/TAOA陶磊建筑

青山周平、未来以北工作室

视觉/LZZ

识别下方二维码,回复【团购】

即可进入【限时团购群】

长按二维码

来撩家居君

//你可能喜欢//

长按二维码添加订阅

TRENDSHOME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