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2 19:07:03来源:经纬创投
前几天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85年前,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必胜的信念创造了气吞山河的奇迹。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主要来自一位视频UP主的分享,通过3D沙盘推演的形式,重述了红军长征中最神勇的一次战役——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兵力上,我方3万,敌方40万。单从地图上看,除了上天入地,往哪走都是死路一条。生死就在一线间,为什么红军能扬长而去?
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毛泽东用兵灵活。在指挥家顶级的决策力和红军坚决的执行力配合下,我军最终以少胜多,凭借神一般的走位,成功扭转了局面。
看完UP主的讲述,很多网友表示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用兵如神”,同时,也第一次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战斗的艰辛。回首长征,我们会深刻地知道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以下,Enjoy:
作者|刘强
编辑|Raku
运营|阿影
前几天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UP主@沙盘上的战争的一条视频被许多人重新翻了出来,并在网络上热传。
视频中,UP主用3D沙盘推演的形式,重述了红军的四渡赤水战役。
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段几十年前的历史,竟在B站获得了近650万的播放量。
看完UP主对战争的复原,很多年轻人都发自灵魂地感叹,原来红军打仗还能这么打。
此战的开局,已经是地狱难度。
当时我军核心纵队占领遵义。红一、红九、红五和红三军团分别把守四周。
而国民党军有七股势力正从各个方向包围我军。
兵力上,我方3万,敌方40万。单从地图上看,除了上天入地,往哪走都是死路一条。
敌我双方的分布
摆在我军面前的只有三条路。
1、找一块地方稳定下来,发展成根据地。
2、去找红二、红六军团。
3、去找红四军团。
一番考虑后,我军最终选择了第三个。
按照计划,红四、红二、红六会分别派兵往四川移动,帮忙吸引川军火力。
而我军则趁机前进,占领赤水县,然后渡过长江。
我军计划的行动路线
只不过,蒋介石已经看出我军想去找红四汇合,迅速派兵围堵。
在赶往赤水县的路上,我军遇到了从不同路线追赶而来的川军。
几番对抗,我军战士拼死作战,连最后的预备队都派出了,这才终于打退了对面的进攻。
川军几乎快到达我军核心领导层所在的土城
然而仗不能一直打,考虑到敌军还有增援的可能,继续对峙只会对我军不利。
我军于是立马放弃了渡长江计划。全军首渡赤水河,改朝金沙江前进。
可敌人很快又赶了过来,在我军附近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当时我军所在地为扎西
此时,在蒋介石的安排下,长江和金沙江已被严密封锁,南面和东南面还有大军逼近。
战场态势风云变幻,眼看敌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挥师东进,再渡赤水河,重占遵义。
敌军怎么也想不到我军会杀一个回马枪,没有放足够兵力在东面防守,并且敌军内心也毫无防备。
毛泽东正是预料到了这点。果不其然,守卫赤水河的敌军一触即溃。我军顺利二渡赤水河。
我方军团的渡河路线
此番操作着实让国民党军惊呆了。蒋介石马上调兵,准备再次包围我军。
但我军没给对方机会,一路疾行,重新占领了遵义。
此时的敌我分布
我军二渡赤水的举动,让蒋介石最终决定采用碉堡战术,从遵义四周修筑堡垒,慢慢向我军逼近。
可此时,除了蒋介石的围堵,我军还遭遇着另一场危机。
因没能及时获得最新情报,我军误判了敌军的行进方向。本想守株待兔把对方一举击溃,却迟迟等不来人。
时间本就紧迫,意外的局面让很多人开始不安、急躁。大家都急于做点什么改变现状,有人于是提出,不如先打下旁边的金沙县城,那里既好打,又能获得补给。
此时我军和金沙县城的位置
这个提议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意,唯独毛泽东坚决反对。
不仅如此,他还顶着巨大的压力,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解的决定——直接攻打重兵把守的鲁班场。
在他看来,攻打金沙县除了能获得补充,对局势没有任何帮助。中途还可能被敌人夹击。看似风险小,实则充满后顾之忧。
而从结果来看,攻打鲁班场反而有助于打破现状。若能攻下那最好,若攻不下就再渡赤水河。不论成功与否,都能承受。
于是,战斗再度打响。
鲁班场和预期的一样不好攻,我军于是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
也是这个时候,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我军开启了一系列神级操作,故意做了四件事:
1、渡河时故意让敌人的侦察机看到。
2、各军团渡河后关闭电台,在山区秘密潜伏。
3、派出一个团伪装主力,朝古蔺县城进攻。
4、派出总部电台跟随这个团行动,并频繁发射信号。
当这些信息汇总给蒋介石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军这是要从长江或金沙江北上。
此时的蒋介石觉得胜利在望,并马上依此作出最新部署,甚至亲自飞到了贵阳,准备迎接最终的胜利。
被我军迷惑后,敌军的最新布局
然而他没料到,在他的部队火速集结时,我军秘密掉头,第四次渡过了赤水河,紧接着急速南下,几乎和敌人擦肩而过,冲向了乌江北岸。
我军的行进路线
这一操作后,局势彻底改变了。
甩掉敌人包围的我军,留下红九军团在江北负责迷惑敌军,主力则迅速渡过乌江。
紧接着我军派部分兵力佯攻息烽,主力则冲向了蒋介石所在的贵阳。
而此时,蒋介石身边的兵力还不到一个团,便连忙叫附近的国民党军赶来援助。
但他没料到,我军只是假装进攻贵阳,主力直接转向了清水河畔,并在河上大肆搭建浮桥,看上去是要渡河往东行进。
蒋介石发现贵阳没有危险后,赶紧又命令国民党军往东面追击。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又是虚晃一枪。
我军预判了他的预判,大军迅速赶向云南。
此时云南兵力不足,我军大踏步前进,奔向金沙江。红九军团也随后摆脱敌军跟上了大部队。
至此,四渡赤水正式落幕。
在指挥家顶级的决策力和红军坚决的执行力配合下,我军最终以少胜多,凭借神一般的走位,成功扭转了局面。
看完UP主的讲述,很多网友表示终于理解了什么叫“用兵如神”,同时,也第一次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战斗的艰辛。
而四渡赤水只是UP主制作的长征系列中的其中两集。
在其他视频中,他还查阅了大量资料,为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长征故事,补充了更详实的细节。
比如,我们都曾学过红军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知道红四团的战士们在一天内奔袭了240里,又突破枪林弹雨,冒火前进,从敌军手中夺下桥头。
可UP主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复原了更多细节。
原来,当时红四团在前往泸定桥时,中途还遇到了好几波敌人。他们是一边疾行赶路,一边打仗。
在还剩110里路的时候,偏偏又开始天降暴雨。战士们不得不在泥泞小路中狂奔,左边是悬崖,右边就是滚滚大渡河。
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红四团却在29号早上六点,成功拿下泸定桥西桥头。战士们一边打仗一边跑完了240里,全程仅用25小时。
看到这,不少网友都表示,终于可以理解为何长征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巅峰。
而对比当时和今日的差距,也更能体会到,现在的一切是如此来之不易。
在讲解长征时,UP主还介绍了一支特别的军团——红二十五军。
这只军团有着最少的兵力,开始长征时才2980多人。同时,战士们的年龄也最小,大多数人只有13-18岁。
可就是这样一只敌人眼中的“娃娃军”,却为了全局利益而勇于自我奉献。
1935年7月,得知红一、红四团已经会师并准备北上,红二十五军当下决定助力主力红军。
他们在敌军重要的西兰公路防线上频繁活动、吸引炮火。这对于本身兵力极少的红二十五军来说,风险系数非常大。
在扰乱敌军的过程中,红二十五军多次历经苦战,元气大伤。但他们依旧坚持从8月14到31日,总共截断了西兰公路长达18天,尽了最大努力策应主力红军。
让人很难想象,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人却拥有这样的毅力。
这种震撼,仅仅通过文字是无法传递的。
但UP主的沙盘解说,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也让很多年轻网友深切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艰辛,以及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如今,长征结束,历史已经远去。
但经由很多和UP主一样热爱历史的人反复讲述,红军战士们的长征精神仍被不断传递着,并影响着每一代人。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