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把老师举报到开除!那些利己主义的家长们,谁还敢教你们家娃?!

发布时间:2021-11-13 12:00:01来源:常青藤家长会

自7月双减以来,除了教培机构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不断,课堂和家长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近几周,我们看到最频繁的消息恐怕就是家长举报学校、家长举报老师、家长举报同学...一夜之间,家长群体成为了维权大户,满腔热血无处挥洒,只得到处举报。这,干啥呢?

问你一个问题,请三秒内回答:你愿意做一名小学老师吗?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都不可否认一件事:现在当老师,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

过去,教师是个备受尊敬的职业,因为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满满的成就感。很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逢年过节还会登门拜访老师,以表达当年的受教之恩。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现在,老师常常面对的不再是感念师恩的学生,而是满腔怒火的——家长举报信。

看看近期老师被举报被投诉的新闻:

老师批改作业,因评语遭家长投诉,相关部门已对老师作出处罚;

退休老师开补课班被举报;

数学老师朋友圈发习题被家长举报......

如今,老师也和医生一样,都成了高危职业,学生和家长稍有不满,就可以举报投诉,拨打市长热线12345,教委一核查,来个通报处理,学校和老师都免不了受处罚,严重一点儿搞不好还会丢掉饭碗。

回想起娃入学前,我参加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校长开门见山地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语重心长地恳求各位家长手下留情,有问题请先直接找他们沟通,尽量不要去投诉举报。现在回想起来,敢情校长早已身经百战,对此习以为常,所以要先给家长打个预防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教育者求家长“手下留情”,多么可笑的一幕。

01.

当家长“举报成瘾”

老师被“一网打尽”

最近,各种老师被举报、被投诉的奇葩新闻层出不穷,部分家长的“双标”和毫无底线,不断刷新着我们的“三观”。

前段时间,沈阳一位初中物理老师(暂称他为X老师),被刚刚补完课的学生家长举报了。X老师暑假本来是帮亲戚家孩子补课,经熟人介绍,一个双胞胎家长把孩子也送来一起补课。X老师不好意思拒绝,最终和补课家长约定,一节课收费100元,上15天。

谁能想到,补课结束后,X老师的补课费还没捂热乎,反手就被家长实名举报到教育局,双胞胎还拿出了上课时录的音。X老师诚惶诚恐,赶紧把补课费悉数退还给家长,还自掏腰包,多拿了1000元,介绍的熟人也不好意思,拿出1000元,合计2000元给了家长,希望家长能撤回举报。

据说,家长把钱如数照收了,但是撤没撤回举报不清楚,反正最后X老师还是被教育局处罚了,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讽刺的是,教育局领导还问过举报的家长,老师不是你主动托熟人找的吗?是不是你主动要给孩子补课的?

家长说没错啊,但随后给出的神逻辑让人目瞪口呆:“他亲戚家孩子是免费的,我家两个孩子为什么不能免费?”

这个强盗逻辑和骚操作,令人忍不住为他鼓掌。

由于“双减”不能留太多作业,某上海教初二数学的Y老师煞费苦心,想让学生们自己在家做练习,于是用朋友圈发习题,还嘱咐家长“不要点赞,不要转发,愿意就关注”。次日他会在朋友圈公布前一天习题的答案。

这本是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的事,但是Y老师还是被家长匿名举报了,原因是Y老师在朋友圈制造学习焦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还好校方回应,Y老师发朋友圈属于私事,并没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校方也无权干涉,家长如果不想看,可以将老师的朋友圈屏蔽。

只要家长想,没有不能举报的点。

更为夸张的是,网上还有传授如何匿名举报老师的经验,在知乎上也有很多举报老师的跟帖。

真正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欢迎大家举报他,但现在好像无论老师怎么做,都不对:

作业留多了,孩子写不完,举报;作业留少了,练习不够,举报。

关怀太多,孩子压力太大,举报;关怀不够,孩子感觉被冷落,举报。

网友建议:我没辙了,不如两边家长打一架吧!

说实话,老师夹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无处安生。从受人尊重的教育工作者,沦落到时刻担心被家长举报的境地,左右为难,只能小心翼翼地在网上说出自己的心声:

跪着教书,能坚持多久?

时时刻刻担心被举报,压力大:

求“被举报”,只愿早日“脱离苦海”。

听听这些老师内心的呼声吧!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不被理解的无奈和面对举报时深深的无力感。

这年头,做老师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够忍受各种家长的花式举报、奇葩投诉、无理取闹,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心,在课上教书育人,课后托管服务,课余和家长周旋。

如此折磨,谁还愿意去当老师呢?

02.

通过举报,就能获得公平?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批判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生活有追求,但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纯粹的利己主义者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会遮遮掩掩,而前者则是打着利他主义,为自己谋利。

这些打着“为了公平、为了大家、为了孩子”旗号举报的家长,其实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比如,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早于上第一节课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就导致有些学生早上在学校只能干等着。

出于好心,一些老师自发组成一对,轮流早到校,带着这些学生做一些阅读、检查下作业什么的,无伤大雅。

这下好,那些不能把孩子提前送到校的家长急了。非要到学校举报老师,说他们开小灶、搞特殊,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就这么一个善举,硬是被“享受不到福利”的家长描绘成十恶不赦的大罪,这下好,老师好心没好报,白白受处罚,早到的学生也只能继续无所事事。

按这个逻辑,谁还敢做好事?

要这么看,干脆大家都别为穷困地区捐款了,也别给山区孩子捐书了,因为你捐了A区,B区孩子拿不着啊!B区孩子站起来说你不公平!搞特殊!只捐A不捐B,以后不准给A区捐!

多么荒唐。

在这帮家长看来,公平不是让个子矮的孩子站在凳子上,而是把高个子孩子的腿打折,强行和矮个同学“一个起跑线”,心里才舒服。

我甚至能想象一个特别赛博庞克的画面,规定每天每个人只能学习XX小时,然后每个孩子都24小时背着一个镜头,全天监控,谁家孩子多学习了一分钟,系统就直接预警,这下大家都一样了,谁也别赖谁。

过去,教师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角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生写作文的范本都是什么“老师在微弱的烛光里批改作业,我深受感动,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不枉费老师一番苦心。”

回顾古代,前有孔子逝世众弟子戴孝三年,后有汉明帝尊师、程门立雪等典故。

时代不同,教师变成了一个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角色,我们也不需要像古人一样。但现在,老师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卑微的服务员,教书育人不重要,传递知识不重要,但你但凡让我家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我就能跟你拼命。

不要说尊师重道,有些家长连对人的尊重都没有。

就在这个月,陕西一个家长因对语文老师不满,就冲到学校,将女儿的数学老师暴揍一顿。事后才发现:打错人了。

湖南邵阳,一位家长因“老师没有给一年级的孩子喂午饭”而辱骂、殴打老师,嘴里喊着:“老师算老几。”

安徽五河县,一小学生家长,因在微信群里向老师询问未马上得到回复,就开口大骂,还跑到学校当众扇老师耳光,放厥词:“我有资格打老师,老师没有资格打我!我这辈子没怕过人,我想打谁就打谁!”

类似的事件看多了,不禁令人汗颜,这样的家长,能带出什么样的孩子?

按理说,这帮家长是不是也得“回炉重造”?

03.

素质教育,得先给家长补上

举报机制的出发点,是希望群众能够积极反馈恶略情况,及时制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引导社会越来越好。

如果老师在业务、人品私德等方面的确存在严重问题,比如打骂体罚学生、留作业过多,的确可以举报投诉。

但有些人就觉得举报通道是一种特权,为所欲为,哪里不爽举报哪里,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非要把人往死里整。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窝子推给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就完事儿了,自己孩子需要自己负责啊!

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给孩子做出什么样的榜样,你的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10月23日,人大常委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庭教育、促进家校共育、提升家长责任感,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娃自己负责,做好父母的榜样作用,好好养!

如果家长说,我不会,咋办?

正好,配套出现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位,持证上岗,通过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家庭学的理论知识,协助家庭的各方关系。

一是学校会配备一位这样的专业人士,二是自己也可以去学,市面上不乏干货满满的家庭教育书籍,买几本回家好好看,比刷短视频价值高多了。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现在看来,娃是一方面,父母是一方面,得两头都抓,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希望那些心思不放在怎么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而是天天盯着老师的“火眼晶晶”们,也能学会从自身找问题,给娃做一个好榜样!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