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为什么说全球最大的危机就是地缘政治?

发布时间:2021-11-15 16:42:46来源:枕边有书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

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到底由什么决定?文明?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可以说是荒漠,却号称世界灯塔。而也有国家历史宗教文化璀璨,如今一蹶不振,面临解体。资源?有的国家资源一无所有,却掌控全球经济动脉;有的国家坐拥黑色黄金,却每年饿死无数人。面积?有的国家弹丸之地,却富得流油;有的国家幅员辽阔,沦为“世界子宫”。都不是!这一切,都是一只神秘的大手在背后左右格局。纵观全球,究竟是什么在左右世界?

南海一触即发,为什么美国突然撤军?澳大利亚为什么总是跟中国过不去?印度为什么冒着解体的危机,一再挑衅中国?等等。原来,一切都是它在操作提线木偶。那么,这只大手究竟是什么?除了经济本身以外,我们判断地缘政治因素变得越来越关键。从地缘政治看,油价暴跌的根源在于,9.11后美国依靠两场反恐战争,实现了伊朗的合围。

美国离全面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只差最后一步的时候,俄罗斯的强力干预,最终美国战略功败垂成,无奈撤出中东。

这也导致美俄反目,美国最终通过乌克兰危机和打压油价的方式反制俄罗斯。 

但油价的暴跌,又导致石油美元日渐枯竭。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了货币,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基辛格

7月以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跌幅超过了30%,于此同时汇率也是大幅跳水。

覆巢之下,甚至诸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汇率跌幅都在30%以上。

由此也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

“哪里是资源的中心,哪里就是地缘政治的中心“——尼克松

随着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可谓“杀遍仇寇、败尽英雄,天下再无抗手!”。

在地缘政治上也进入了全面扩张期,其代表作就是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

一旦伊朗被颠覆,中东也就全部落入了美国的掌控.。

地缘政治大师麦金德曾经讲过:“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控制大陆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

具体到当代,世界心脏地带已经转移至石油的中心——中东。

美国掌控了该区域,也就控制了全球经济的血液—石油,那么通过控制其流向和价格,就可以“携石油而令诸国”,一举实现其“地球帝国”的战略构想。  

但在美国全面战略挤压下,为了避免成为下一个伊拉克,伊朗启动了核计划进行对抗,这也给了全球各大主要政治势力介入的理由。

伊核问题在本质上已经上升到全球统治权的争夺战,没有任何大国希望美国独霸中东,因此阻力不断。

美国纵然骁勇,终究也难敌中、俄、欧“三英”的牵制,最终在伊朗问题上久拖不决,进而也使得本来已经速胜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又陷入了消耗战。

伊朗拥核后,美国又无法承担伊朗核爆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因此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拿下叙利亚,封杀伊朗的西进地中海之门。

美国强大海军对波斯湾的绝对掌控能力,彻底将伊朗锁死在内陆。

和伊朗唇齿相依,同为什叶派执政的叙利亚就成了美国中东战略的中心。

美国也不惜大手笔军援和培训叙反对派,但无奈其屡战屡败,难以成事,通过联合国授权打击又屡屡被中俄否决。

 

关键时刻,普京表示要在军事上支持叙利亚,必要时刻甚至会派出志愿军。

这使得美国在最后关头无奈收手,颜面尽失,普京甚至还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俄国虽在叙利亚问题上力压美国,但也结下了美俄交恶的祸根。 

叙利亚战争威胁刚刚解除2个月,乌克兰就爆发颜色革命,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放逐,亲美势力全面掌控乌克兰。

普京无奈之下只能当机立断出兵克里米亚,此举导致和欧盟交恶,为西方世界所围剿,并引发了油价崩盘,经济上的内伤极重。 

 乌克兰就一直是西方世界与俄罗斯争夺的焦点。过去10年,乌克兰政权更迭多达7次,背后的大国博弈主体一直是欧盟和俄国。

但2014年开始,美国一反常态,前后投入50亿美元的大手笔支持乌克兰反对派,引发颜色革命。

美国从来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在乌克兰内战爆发后,美国甚至不顾欧洲盟友的反对,表示将向乌克兰输送致命武器,推动冲突升级。

从而导致欧俄反目,从而联合西方世界对俄展开经济制裁,逼迫西方资本撤离俄罗斯,回流美国,支撑美国经济。

但在危机后,俄欧双方领导都表示了极大的政治智慧,普京在吞并克里米亚后立刻收手,默克尔则很心照不宣的默认了目前乌克兰东西分裂的局面,彼此都各退一步。

美国寄予厚望的乌克兰危机没有爆发。

俄罗斯的一再重拳出击也逼迫的美国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部署,最终在中东下出缓手,伊核问题正式破冰。  “伊核谈判”标志着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

美国苦心经营十余年的中东战略,最终功亏一篑。

而中国经过过去10年韬光养晦的高速发展,在经济体量上不断接近美国,对美国长期维持霸主地位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这直接导致美国不得不尽快从中东抽身,将战略资源全面向亚洲倾斜,封锁我国战略发展空间,这也导致我国周边瞬间风高浪急。

从美国历史看,压制“全球老二”的发展已经成为基本国策。

从冷战后的美苏争霸,到90年代通过广场协议直接剪杀日本。

围堵中国,纲在日本。越南、菲律宾虽和我们在南海冲突不断,但毕竟国力有限。

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力在东亚仅次于我国,并且科技程度还强于我国。

日本长期经济低迷后民族主义不断提升,最终右翼政权上台。安倍政府上台后一直谋求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成为正常国家。

日本这一切无疑都需要美国的首肯。为了换取美国的支持,只能不惜甘为马前卒,冲在遏制中国的第一线。

与此同时,美国也将太平洋司令换成了日裔美国人,继续强化日美安保协议,默许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渐行渐远,挑起中日的军备竞赛,极大的消耗了两国国力。  

东南亚对我国地缘战略影响最大其实是缅甸,因为其既是我国通向印度洋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的关键支点。

但今年以来,缅甸政府军不断炸死、炸伤我国边民,而且8月亲中的议长(也是下任总统最有力竞争者)瑞曼被突然解职。

本次政变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无疑构成重大威胁。

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油价进入熊市2-3年后,很多资源国都会发生非常严重的政治危机,甚至转化为对内或对外的战争。

而美元进入升值周期2-3年,尤其是美元指数突破100后,新兴市场国家往往也会伴随发生经济危机,甚至是政治危机!

目前的情况可谓双期叠加,未来2年的国际局势无疑会愈发险恶。

今年5月索罗斯也提出全球正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临界点,希望中美能够展开合作,以规避战争风险,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眼下全球问题的核心,本质上还是中美关系如何协调。 

与俄罗斯不同,中美经济高度绑定,彼此之间都有大笔投资,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还是美债第一大持有国。

一旦爆发经济战,基本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代价巨大,其实也很难彻底制服中国。

而正面战场,50年代的朝鲜血战恐怕让美国到现在都心有余悸,作为民主体制国家,本身也难以承受人员的大量伤亡,不够“铁血”是其硬伤,连伊拉克都无法彻底征服,又怎会和中国轻起战端。

而且以中美目前的体量,一旦开战就注定是世界大战,美国赌上的就是整个西太平洋甚至是全球的霸权。

更何况在并没有收服欧盟和遏制住俄罗斯的情况下,中美开战,欧盟和俄罗斯必然会渔翁得利,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美国即使惨胜,恐怕也会落得二战后英国的下场,赢得战争,却输了天下。

因此在没能打垮俄罗斯,分化欧洲的前提下,美国对中国只能围堵,却无力热战。 

而我国战略上最大的软肋就是能源安全,每年进口原油超过3亿吨,进口依存度高达60%,而且一半以上都要经过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

一旦发生战争,海上油路被封锁,没有原油,空有飞机大炮,危矣!

因此能源安全才是最大的国家安全,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美国重返亚洲后,南下战略的地缘格局就变得愈发险恶。

中缅管网开通后,缅甸就爆发了果敢内战,使得其战略价值大为下降。

而中泰克拉运河刚刚签合作备忘录,泰国随后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推进上也是困难重重。

而且长期看东南亚和南亚如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的制造业也是巨大的隐患。

由于美国撤出阿富汗,中俄又处于战略的蜜月期,相比南下,西进的地缘政治阻力要小的多。

长期看也为欧元大陆一体化,中国对接中东和欧洲打下了基础,有望重现汉唐盛世时“丝绸之路”的辉煌。  

天下无不衰之国。大航海时代至今,人类已经经历了4任霸主。

分别是14世纪-15世纪的葡萄牙、16-17世纪的西班牙、18-19世纪的英格兰和19世纪至今的美国。

基本上前三任霸主的统治时间都在150年左右。如果从2战算起,美国统治世界已经长达70年。

苏联解体是美国全球霸权的顶峰。

美国虽貌似天下无敌,但也开始对外穷兵黩武,对内重消费、轻生产,相应贸易和财政都出现严重的双赤字。

 

目前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国家,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霸权国家,中美的利益冲突其实很难避免。

但中美如果走向全面对抗,那就绝不会局限在两国之间,最终结果不是世界大战就是冷战,这将酿成世界灾难。

所以鉴于中美共同的利益更多,中美之间如果能深入合作,化干戈为玉帛,不但造福两国,更能造福世界。

既然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如此伟大的时代,虽然眼前问题多多,但我们还是相信中美领导人能用极大的政治智慧,更平和处理各种争端,不再重演“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的悲剧。  

然而,中美爆发对抗的可能性绝非为零,而且在近两年其可能性还在不断增加,而最大的风险就来自日本。

来源:留有栋天

顺手放入朋友圈,没您的朋友就需要!

[版权归作者,如侵犯权益,联系删除]

—爱生活爱阅读—

商务合作微信:M1372443694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kf#twz.ink(#换成@)进行处理。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