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5 20:43:09来源:麦可思研究
本文原标题:《校企高度融合培育食品工匠人才》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食品类专业群建设有什么特点?人才培养有什么特殊设置?本文为您详解。
学习酿制啤酒、烘焙西点,对食品进行检测……这样的专业学习不要太有趣!食品类专业有别于许多传统、偏基础类学科的专业,其专业学习过程中因为充斥着形形色色与食品相关的学习,让整个人才培养环节充满了烟火气和趣味。不过,专业的食品类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可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其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
2019年,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本期,我们特邀该专业群所属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院长林常青教授,与我们深入分享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经验。
麦: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的定位是怎样的?
林常青:总的说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的定位是通过五年的建设,到2023年该专业群整体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引领同类专业发展。
在此定位下,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为区域食品产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当地离不开”。以“闽台食品产业职业教育交流中心”和“漳州市食品产业‘三创’学院”建设为抓手,形成特色鲜明、全国示范引领的“平台+项目、技术、人才”政校行企联动、“产学研用”融通的育人新模式;以食品产业链关键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形成一批闽台食品产业特色新形态教材,全面建成满足“育训”需求的教学资源库;以“食品工业类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和“漳州市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实施校企“双向挂职”“一教师一企业”和“10个一工程”的人才共育共享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队伍。二是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业内都认同”。聚集省、部级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资源,构建“福建省食品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福建省农产品安全检测应用中心”,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发挥“福建省餐饮食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优势,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建成产教学研资源协同共享的优质人才培养高地。三是专业群办学综合实力达到国内一流。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职业教育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互访、学术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扩大食品专业群在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的影响力,建成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食品产业优质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基地。
根据我们的长远规划,到2035年,我们希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汇聚一批食品加工及检测技术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成为食品行业技术技能创新积累转换中心;专业群建设取得系列省级及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专业标准与课程资源建设处于世界领先;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持续为漳州市及福建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优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职业教育合作标杆,引领食品加工技术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
麦:基于这样的定位,该专业群是如何组建的?其课程体系是如何搭建的?
林常青:本专业群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聚焦“中国食品名城”漳州最大主导产业——食品产业新业态,坚持立德树人、就业导向、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食品产业“加工—检测—营销—物流”高度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产业链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旨在建成具有闽台特色、在东南沿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标准高水平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
在课程教学方面,课程体系的主体是通过开发省级及以上具有闽台特色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建设专业群共享基础课程4门、核心课程20门、拓展课程6门来搭建。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五位并举融入课堂,再辅以校企合作教材、规划教材、活页式教材、立体教材和模块化教材的开发,这些要素共同组成食品加工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课程体系。
麦:学校是如何保障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林常青: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的原则是遵循食品工程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通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测等方向的工作。学校以“闽台食品产业职业教育交流中心”和“漳州市食品产业‘三创’学院”建设为抓手,形成了特色鲜明、全国示范引领的“平台+项目、技术、人才”政校行企联动、“产学研用”融通的育人新模式。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教材、“双向挂职”聘请企业人员为产业教授、“二元制”人才培养等形式,推动构成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未来我们还打算通过与其他高水平院校、国外职业院校进行师资交流,优秀学生共同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麦:食品加工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专业,学校的实训实践也十分有特色。能否请您介绍下该专业的实训实践?
林常青: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托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资源,学校在校内建成了“食品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基地结合漳州市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与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旗下漳州宾馆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学校希望将基地打造成集人才培养、生产实训、技能竞赛、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对外技术开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区域食品产业相关专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心,成为闽台食品人才培养高地。
图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定位
图2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行业标准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截至目前,基地配套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高职院校精细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3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省级协同创新平台分别为福建省“6.18”协同创新院-食品产业技术分院(省发改委)、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厅)、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省教育厅)。
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投资总计500余万元,目前已建成啤酒生产线、纯水生产线、烘焙生产线3条生产线,饮料理实一体化培训室、西式面点师理实一体化培训室2个专业理实一体化培训室,以及食品理化检测室。该基地的建成为培养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设备操作、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麦:“双高计划”明确提到要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全面强化绩效管理。对于专业群建设绩效考评方面,学校目前有何计划?
林常青:“双高”专业群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对其建设成效进行监测,学校的关注点是全方位的。在专业群建设绩效考评方面,学校建立了以纪检部门牵头组成的校内“双高计划”月报工作考评组。通报每月工作情况。同时,学校还聘请麦可思作为第三方对学校“双高”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梳理与评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与麦可思合作,把专业群建设绩效考评做得更细、更实。
作者|麦可思谌超
本期责编|麦可思王捷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