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6 18:23:37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记者张奕雯摄
10月16日,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新工厂将在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现有厂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近日,记者在前往该工厂实地走访时发现,工厂现已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大规模拆卸工作,足以窥见理想汽车产能需求之急迫。
北京工厂改建进行时
轰鸣的机器声、小山般高的工业废品、空空如也的厂房……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时,甫一下车,便听到工厂内部传出嘈杂而巨大的施工声。走近看,数座厂房内部正在施工,不时有工人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厂房内部运送工业垃圾到旁边空地上。
理想汽车此前表示,将最大化地利用现有厂区的厂房进行改造,沿用率高达60%。然而,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早于2019年便已停产,闲置已久的厂房、荒废多时的园区、久未更新的设备显然不能满足理想汽车打造绿色智能工厂的需求。因此,理想汽车的动工第一步,便是拆拆拆。来到第一工厂的2号门,一处地上画有停车线、疑似曾是停车场的空地上,如今已堆满了各类金属工业废品,3台挖掘机正在同时施工,零星可见的几位工人也在忙碌地工作。
记者观察到,目前园区内部仅寥寥停了数十辆汽车,其余空地已杂草丛生,理想汽车的整改之路看似还十分漫长。尽管北现一工厂归属理想汽车的消息已众所周知,但目前工厂门头、指示牌以及大楼标识仍然是“北京现代”的标识,尚未更换为理想汽车的标识。在大门值班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身着印有“北京现代”标志的工服。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京现代尚未完全撤出,仍有工作人员驻守此地,其本人便是其中一员。由此看来,理想汽车与北京现代的交接工作应尚未完成,还需部分员工进行设备清点等业务交接。
此外,记者在理想汽车官网上看到,理想汽车正在急聘“质检主管”、“安全员”、“涂装设备经理”、“焊装工艺工程师”等多项职位,工作地点均为北京市顺义区。原厂工人还没撤离完毕、大门标志也尚未更改,理想汽车便已经大刀阔斧地进行拆除和招聘工作,可见理想汽车正争分夺秒地扩大自身产能。
据了解,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项目投资超60亿元,占地面积786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计划于2023年正式建成投产,2024年工业产值可达300亿元。此外,理想汽车还将新建产业创新中心与超级充电站,面向公众展示理想汽车最新车型与产品技术,并为用户提供超快充服务。
理想扩产刻不容缓
在理想汽车北京工厂动工改建后不久,10月28日,理想汽车第10万辆整车已于当日在常州生产基地正式下线,以708天的速度,刷新了造车新势力10万辆整车下线速度的新纪录。官方数据显示,理想汽车今年10月份交付量7649辆,同比增长107.2%。今年前10个月,理想汽车总交付量达62919辆。与日攀增的交付量,让理想汽车的产能愈发捉襟见肘。
目前,理想汽车仅在江苏常州拥有一座工厂,年产能10万辆,每月产能平均约8300余辆,不足万辆。纵观2021年,7、8月理想汽车月交付量分别为8589辆和9433辆,均超过月产量均值。即使遭遇芯片短缺困境,理想汽车在9、10月的交付量也保持在7000辆左右。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称,10月理想ONE新增订单数量超14500单。尽管还未到达年产能10万辆的顶峰,但理想汽车的产能瓶颈即将到来已成为既定事实。
除了突破即将到来的产能瓶颈,理想汽车“2025战略”提出必须抓紧时间扩大产能。理想汽车“2025战略”指出,预计在2025年取得20%的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销量达160万辆,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若想达到160万辆的体量,仅靠目前常州工厂的10万辆年产能着实不能实现。因此,继宣布于2022年把常州基地年产能提升至20万辆后,理想汽车也加快了北京工厂的改建步伐。
“从产品布局上看,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大多只有两三款主打车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理想汽车加速扩产的另一原因是扩张产品链的需要。在王青看来,尽管现阶段市场对增程式车型的接受度较高,但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上看,纯电动车型更具趋势性和引领性。随着纯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增程式车型发展必然受阻,因此,对于目前仅有一款增程式车型的理想汽车而言,从技术路线和车型系列上开发新产品是其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实际上,理想汽车于7月提交的招股书中已经透露了自己的纯电规划。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正在大力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为未来的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两个平台——Whale和Shark平台。自2023年起,理想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北京工厂似乎便是理想汽车进入纯电队伍的重要一步。据悉,北京工厂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产能。
随着新能源市场不断攀升的销量,着急扩产的不止理想一家,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们都在忙着建厂扩产,提前做好准备。正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趁着目前市场竞争还不太激烈,市场需求又比较旺盛,这些新势力肯定要抓住时机去扩产、增量,快速扩大规模,抢占市场。”
今年5月,蔚来宣布与江淮汽车、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就联合制造蔚来汽车和相关费用安排达成协议。根据协议,2021年5月到2024年5月,江淮汽车将继续生产ES8、ES6、EC6、ET7,以及其他蔚来车型。此外,江淮汽车将把年产能扩大至24万辆。6月,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位于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工厂已经开工,预计2022年三季度开启生产。据悉,园区规划整车年产能达100万辆,电池产能100GWh/年。
小鹏的扩产步伐也在加速。7月底,小鹏宣布武汉经济开发区的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占地约1500亩,规划年产能达10万辆,是小鹏继肇庆、广州后布局的第三个整车生产基地。8月,小鹏肇庆二期项目也正式签约动工,届时肇庆工厂的总产能将达每年20万辆。
与蔚来、小鹏两家头部新势力相比,理想的产能明显落后。无论是2022年提升至20万辆年产能的常州工厂,还是2023年投产的北京工厂,都远远不足以满足理想汽车2025年销量达160万辆的目标。如此看来,理想汽车的扩产之路还只是个开始。
工厂落户北京一举多得
王青指出,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扩大产能面临的挑战也很多。理想汽车选择利用现有的汽车生产基地的资源进行扩展,在盘活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相对来说可以节约时间和投资成本,尽快实现产能扩张。
此外,这种扩产方式也更易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王青表示,目前具有一定市场潜力又与创新、绿色发展结合度较高的产业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此其自然而然成为各地政府争先发展和引进的产业。“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车企将工厂建在哪,会比仅仅是产品进入当地,在整合当地资源上会更加有利。”王青说。一如合肥牵手蔚来、广州绑定小鹏、上海引入特斯拉,北京推动理想在顺义建厂能够实现二者的深度绑定,又能解决北京现代的产能闲置问题,理想方面也更便于整合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据了解,自理想汽车北京工厂项目落户以来,北京市和顺义区政府加快审批流程,仅用时80天便完成了开工前各项手续的办理工作,为理想汽车在北京开工建厂提供了大力支持。此外,根据5月底顺义区政府官方网站公示的《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理想汽车第二生产基地”也被列入“顺义区‘十四五’期间拟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高精尖产业”一栏。
在王青看来,理想汽车将第二工厂选址北京,也是对自身全国产能布局的规划。“从布局的角度看,理想仅仅在南方(江苏常州)设置工厂,在北方还没有布局。”王青说。因此,无论是从产能布局还是生产和销售体系上看,理想选择北京,也是其打开华北市场重要的一步棋。11月2日,理想汽车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10月理想汽车在北京和兰州各增一家售后服务中心,可见其正在加大自身的全国性战略布局。
不过,崔东树则认为,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落户北京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北京的政治地位不言而喻,但与理想此前所在的江浙地区相比,北京的产业配套环境相对封闭,且成本也会更高,这些都是理想汽车要结合自身发展节奏思考的问题。”崔东树如是说。
文:张奕雯编辑:黄蓓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