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9 22:43:29来源:全景财经
编者按
ESG投资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近几年随着绿色金融兴起,尤其是国家层面“碳中和、碳达峰”3060战略目标的提出,监管层倡导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价值投资理念逐渐风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将企业运营是否符合ESG的标准作为授信或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维度,企业也在逐渐接受并把ESG的相关标准应用到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全景财经推出《全景ESG》特别策划,与全市场中研究ESG的学者教授、参与ESG的企业高管、投资ESG的专业机构等各方人士进行深度交流,呈现行业发展现状,寻求堵点解决办法、挖掘领先实践样板、探寻市场发展趋势。
日前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会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宣布设立国际可持续性准则理事会(ISSB)。ISSB将整合和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和资源,制定和发布IFRS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通俗的说ISSB所负责制订的就是ESG信息披露准则。
而不到两周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作为课题负责人也发布了一份关于ESG信披标准的研究成果——《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研究——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
屠光绍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演讲
图/外滩金融峰会
屠光绍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的可持续投资、社会责任投资也不断迈开新步伐。ESG投资需要夯实“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ESG实践方面信息披露的基础”,才能行稳致远,而如何健全、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标准,国际上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国内也在借鉴和学习。
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可持续披露标准的健全和完善中,中国既要积极参与其中,借鉴分享国际的最佳实践,做好与国际发展趋势的对接,但也不能简单的照搬国际标准,应在推动形成国际基本共识和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标准中,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
屠光绍在几年前担任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总经理时,就对责任投资特别关注,他任内的中投2017年的年报中,第一次披露了责任投资的内容。2019年1月,屠光绍在《中国金融》杂志以中投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发表《ESG责任投资的理念与实践》一文,详细阐述了ESG责任投资的历史沿革、各国事件情况、具体操作情况以及中投在此方面的立场和所做的探索。
彼时,他在文中指出,“中投将针对ESG投资进行顶层设计,选择适合的ESG投资策略,在不同资产类别因地制宜,实践ESG投资”,并拟“通过开发ESG指数建立ESG评价标准,对中国ESG投资、经营活动进行引导。”
在卸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后,屠光绍出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ESG研究上。
他在2020年两会期间,联合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赵海英,提交了《关于尽快探索设立“责任投资”的中国标准,大力推动中国ESG投资实践的提案》,获得证监会积极回应。今年两人再度联合提出了关于加快完善中国责任投资信息披露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建议。
不过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尚处于初级阶段。据全景ESG统计,截至11月18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4629家,其中大约只有1/3的公司有关于ESG方面的信息披露。“并且在这1/3的上市公司里,反映的内容也不一定那么乐观全面,无效的、质量不高的信息还存在着很大的比例。”屠光绍对全景ESG表示。
但大力推行ESG,势必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在与全景ESG的交流中,屠光绍认为,加强ESG信息披露固然会增加披露主体的工作量,但无论是对企业自身,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必要的”。不过他同时也指出“在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和推介引导方面,要循序渐进,要突出重点,这样就使得成本的增加不是盲目的增加,而是有序的增加”。
另外,屠光绍认为,大型金融机构以及龙头上市公司应该担任起引领者的角色。“只要引领者的示范效应逐步扩散,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到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来,力量的集聚会越来越强大。”
中投公司11月17日发布《可持续投资政策》
图/中投公司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稿件完成前夕的2021年11月17日,中投公司发布了《可持续投资政策》,表示将在投资的各环节系统性纳入ESG考量,从而实现投资全链条覆盖,同时将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本国和投资标的国或地区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ESG评估标准,高质量开展可持续投资。
“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公司践行可持续投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有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重大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缓释。”中投公司如是说。
人物介绍:屠光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全景ESG×屠光绍
龙头上市公司需担当ESG引领者
全景ESG:ESG在国内应用的情况参差不齐,有些上市公司甚至还不了解这个概念,推广ESG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您认为在中国推广ESG应该分几步走?
屠光绍:为什么这几年全球在ESG投资上的发展在加快?一个原因是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也可以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怎么样能够推进可持续发展,这个是全球的共识,也是全球的需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当然就需要可持续投资来带动、来引领。可持续投资,也有人叫“社会责任投资”,我们国内把它翻译成了比较简单的三个单词,就是“ESG”,但是我想大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概念。
中国其实这几年在ESG的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确实还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仍然需要继续促进ESG的发展。尤其是我们现在在环境、气候,当然包括在社会治理方面,应该说我们确实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去改进、去完善、去健全的地方。
还有更重要的,是要从理念变成实际行动。我们现在全国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大概只有1/3有关于ESG方面的信息披露,并且这1/3的公司里,反映的内容其实也不一定那么乐观全面,无效的信息、质量不高的信息还存在着很大的比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肯定是需要不断地来改进和完善,所以我认为需要有引领者,而引领者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特别是龙头上市公司。
另外,上市公司的ESG实践,一定需要和投融资等金融资源的投入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因此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投资人,不仅需要更多地提升这方面的一些意识,不断地建立ESG理念,也需要在金融实践当中能够更好地聚焦于ESG的投资和金融服务。
这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引领者,只要引领者的示范效应逐步地扩散,逐步地能够为更多人认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到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当中来,力量的集聚会越来越强大。
信披引导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全景ESG:很多企业担心加强ESG披露会增加工作量和成本,如何消解他们的疑虑,引导企业从“要我披露”到“我要披露”?
屠光绍: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了披露成本的问题。首先ESG投资服务和支持的是可持续发展,企业增加这方面的信息披露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由此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因为过去没有这方面的信披,如果要增加这方面的披露,当然需要有一些资源的投入,我认为这个成本是必要的。
第二,在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和引导方面,要循序渐进,要突出重点,这样就使得我们成本的增加不是盲目的增加,而是有序的增加,然后逐步地形成更多的集聚力量,形成更多的共识。
一个有序的披露安排,不是说一下增加所有人的负担,而是要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入手。比如在ESG里面,大家现在尤其关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我们就从这些领域开始,突出这些领域。这样的话,虽然成本会增加,但是是有序的增加,而这实际上需要在制度安排上有这方面的体现。
第三是怎么样提高投入的效率,也就是说不是简单的增加成本,而且增加的成本还能够更加有效。有效是什么意思?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真正能够更明确、明了,二是容易理解,这样的信息披露才能够提高效率。
另外一个,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的ESG信息披露不仅要有更多的推介引导,而且还要有一些评价,这样也会使得企业更多地注重披露的效率。也就是要更少的投入,达到更多的效果。
总的来说,ESG信披当然会增加披露主体的工作量,但是我觉得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来说,这种投入都是必要的。
ESG基本原则应有全球统一标准体系
全景ESG:国际市场上的ESG已经相对成熟,但我们有自己的国情。那么在引入成熟标准的同时,如何能够实现本土化,更加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屠光绍:总体上来讲,ESG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应该要有一致性,这样才能够让更多跟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情况。因此我认为基本的原则,大的趋势,包括一些基本框架,应该有全球的、统一的一个大标准体系。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无论是发展的阶段,还是经济社会的状态,甚至包括文化等等都存在差异。那么在遵循国际潮流和大趋势、学习国际最佳实践的同时,怎么样能够发展和完善符合于本国家、本地的一些标准?
我觉得实际上就是要更多地讲究国际和国内之间的兼容、融合和互动,也就是说在遵循国际的基本原则和大发展趋势的情况下,逐步吸纳借鉴国际的标准,同时再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标准既是国际的,也是本土的。
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制度型开放”,包括制度的开放、规则的开放、标准的开放、管理的开放,就是要能够形成国际和国内更多的互动,更多的融合。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内的ESG标准是不能关起门来自己搞一套的,同时又不能简单地把国际的那套完全拿过来,做好这个结合和兼容,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ESG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全景ESG:国内做ESG标准的机构越来越多,包括很多投资机构也有自己在研究自己的标准,您如何看待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屠光绍:做ESG标准其实没那么容易,所以可能听到的很多,但有的不一定是真正在做。一般的机构是做不了标准的,因为做ESG标准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企业自身的行为,不是说把他变成一个商业活动,ESG标准有着很高的要求,真正做标准那就是在定规则了。
实话说,国内的一些标准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当然现在还需要出现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所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相信有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有了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同时,特别是要参考国际的先进经验,国际的最佳实践,吸收国际标准的最新成果,我认为一定会有中国自身的、有影响力的标准组织。对此我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这不光是ESG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的制度标准制定的需要。
策划:雷震
撰稿:雷思敏
雷震
视频:雷思敏
摄像:陈昊
金垠舟
更多精彩视频就在全景财经视频号!
点击图片可直接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全景财经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