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他是中国离婚第一人,被鲁迅骂“流氓”,真的渣,也是真有才

发布时间:2021-11-19 17:44:35来源:世界音乐

1931年的今天,有一位文人从南赴北,参加故友的一场演讲活动。

当时坐飞机在中国还是一件要冒危险的事儿,本来他也不想坐的,机票也是由别人赠予——但他想省钱,赚取家用,养太太。

这张机票当然也不是白送的,文人富于才情,为了得到这张赠票,写了一篇散文叫《想飞》:

“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

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

故事如诗中透出的预言一般:飞机发生了空难,离开人世时,他才34岁。

文人之死震惊了中国文坛。

中国诗人徐志摩。

故友是他的旧好林徽因,而他的太太,是陆小曼。

本来是一桩“深情“的悲剧,但徐志摩,早已成为“世纪渣男”的代名词。

今天是徐志摩逝世90年。他的诗里有至性的浪漫和纯净。

而诗句之外,又是极端的冷漠和残忍。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对于徐志摩而言,他有太多诗人的通病,或谓之宿命:把最好的留在诗里,至于生活,与他无关。

1.

1897年,浙江海宁,徐志摩在一个富商家庭出生。

在1岁的时候,就曾有高僧预言过徐志摩的才情。4岁时间,去私塾就学,13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浙江最好的中学就读。

辛亥革命时,他所就读的杭州府中停学了。于是徐志摩日夜在家中修学,也时刻关心着时政变动。

而在一次偶然中,浙江都督张嘉翱看上了徐志摩的才气。

于是有了接下来的故事,他把妹妹张幼仪许配给了徐志摩作妻。

外人是想成全佳话,对于徐志摩来说则是一桩负累,他说,“这是个乡下土包子”。

不过两年后,两人还是成亲了:洞房之夜,张幼仪在新房之中等了徐志摩很久,还是不见他进门。

用俗话说,她什么都好,但他就是不喜欢: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徐志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远离张幼仪。

后来考入北京学院,到海外留学:可以接触到西方文化是真,但对于徐志摩而言,能够远离包办的婚姻也是真。

但让人不解的地方也在此:明明逃出了牢笼,但在英国生活的时候,徐志摩还给张幼仪写了一封信,大致是说生活寂寞,希望有人陪伴。

张幼仪打点了行装过去,结果发现对方还是那个冷若冰霜的男人。

徐志摩已经遇见了此生的真爱。他给恩师梁启超写了一封信,表明要作中国离婚第一人,要重来的决心: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是非,后人早已有评断,但放在诗里,却有一种飘然于俗事外的美感。

2.

来到英国剑桥求学的徐志摩,偶遇了到欧洲考察的林长民,两人都是有才情之人,自然也成为至交。

常到对方家中作客,徐志摩一来二去,和林长民的女儿有了情意:西方教育,钟灵毓秀,那是徐志摩喜欢的女性形象。

那时候林徽因16岁,正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

徐志摩曾回忆两人的初遇,写下了他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纯净,浪漫,洒落。

但诗外是另一重天地。

当时林长民得知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赶紧把林徽因送回了国:徐志摩一边穷追不舍,一边向结发妻子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张幼仪彼时怀胎两月,不想离婚,徐志摩便说出了另外一番话:

“还有人因坐火车死掉,难道大家都不坐火车了吗?”

于是张幼仪和徐志摩离了婚,徐志摩火速回了国,开始掺合林徽因的婚事:当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将要成婚,徐志摩却不断搅和。直到梁思成警告了一番,徐志摩才罢休。

深情至死,倒也是佳话,徐志摩对张幼仪的那些恶行,或许也会因此而消减几分。

但徐志摩在不久之后,又有了新的爱人。

真渣,真有才,也是真用情。

3.

1924年,27岁的徐志摩在一次聚会上,见到了自己的好友王庚,

两人相见甚欢,徐志摩的欢有两重,一是见老友,二是识新人。

新人是王庚的妻子,陆小曼。

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王庚彼时就职于军队,他和陆小曼,显然是两个世界的人。

徐志摩爱上了风花雪月的陆小曼,也写下了他那首充满着甜蜜而伤感的小诗《雪花的快乐》(后有一说也可能是写给林徽因)。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诗中的多情人,已不知归途,而诗外的徐志摩,已经丧失了任何取舍的能力。

王庚这时候被远调哈尔滨,而陆小曼不愿意离开江浙沪,于是两人爱得愈发热烈。

这场三角恋本来要落得极为不体面的下场,但徐志摩当时组了个局,叫上了王庚和自己的三五好友。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轻飘飘的一句,王庚真信了,还甘愿退出。

如此收场,虽然苟延残喘,但也算至少平安为好。

但显然生活不是如此。

4.

1928年的时候,徐志摩写下了他另一首著名的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他把孤寂的灵魂放在了诗里,任由它飘散求索。

诗句之外是风雨飘摇的生活,他和陆小曼的生活遇见了现实的危机:陆小曼什么都要最好的,是戏院赌场的常客,而徐志摩不得不为此赚钱养家。

一面要奔波劳累,一面还要面对染上了鸦片瘾的陆小曼,徐志摩更是捉襟见肘。

他决定北上去找林徽因,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飞机没有着落,撞毁在了济南的一座山上。

胡适说那是最适合徐志摩离开的方式:

“那样的死法也许只有志摩最配。

死在天空之中,大雨淋着,大雾笼罩着,大火焚烧着,

那撞不倒的山头在旁边冷眼瞧着,

我们新时代的新诗人,就是要自己挑一种死法,

也挑不出更合适、更悲壮的了。”

你在诗里,可以看见现代人不可理喻的天真,在诗外,又是超出常理几多的言行:对妻子不管不顾,疯狂追求好友仍未成年的女儿。爱上好友的妻子,还让对方陷入婚外情的境地。

他是轻飘飘浮于尘世上的,注定不为世界所容。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倒记得鲁迅的一句,“就是个流氓,他写的那些东西,都是无病乱呻吟”。

世界有不同面,徐志摩寄居在他的诗里,至深用情。

鲁迅·野草青年原创文创周边

你永远可以相信鲁迅!

点击视频号更多精彩内容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