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热门 文章内容

学生问卷大量涉“自杀”题目,愤怒后更应思考背后真问题

发布时间:2021-11-20 09:17:23来源:央视网

这两天,

上海长宁多所中小学下发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

在家长群里面炸开了锅。

原因是问卷中有大量与自杀相关的题目,

家长纷纷表示:“诱导性强”“很黑暗”“未经同意”……

这到底是怎样的题目呢?

对于自杀,小学生们可能知之甚少,

问卷这么一“扫盲”,

容易在孩子意识中产生负面影响。

120道题,40道与自杀相关——

“希望外力结束自己生命”

“着手写自杀遗言”

……

难怪有家长担忧“本来没想法都要有想法了”。

仔细来看,

相关问题竟然引自《Beck自杀意念量表》,

这是国外一种用来衡量自杀意念的工具表格,

但适用范围为13岁以上人群。

如此“复制粘贴”,

显然是“用力过猛”、“乱开药方”,

也违背了调查研究设计严谨、科学、价值中立的本质。

调查问卷目的在于通过数据反映真实情况,

进而找出规律和问题、辅助决策、药到病除。

事后,当地教育局回应:问卷内容不适当。

并表示将举一反三,严格管理。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

我们可不能像这份问卷一样草率。

儿童心理健康,是个大问题,

也是这起事件背后的真问题。

首先,我们该不该对学生心理进行摸底?

非常有必要!

近年来,少年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

例如:孤僻、逆反、社交困难、自杀、犯罪……

3月,

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

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

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心理层面讲,

孩子处在青春期,辨别力弱、模仿力强、心理脆弱;

社会层面讲,

多元文化、各类不良现象冲击下,

让孩子心理多变。

近日,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成为热议话题,

教育部还提出: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这属于官方层面的积极推动。

学生的心理问题,

正从“隐问题”成为“显问题”,

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摸底?

长宁区下发调查问卷,

初衷是好的,

但把好事办砸了。

调查问卷是手段之一,

本身没问题,

但是错误的方式却酿成了“诊疗事故”。

这恰恰说明,

我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可复制的方案,

在推动解决的过程中,

还流露出了操之过急的态度,

甚至暴露了形式主义的作风。

面对一道社会新考题,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精确摸底的前提是科学设计,

专业问题需要专业人来把关,

“复制粘贴”和“草台班子”万万不可;

调查问卷只是辅助手段,绝非万能,

纸面数据永远代替不了真实的关爱和沟通;

获取个人心理样本只是起点,

多维评估、隐私保护、事后疏导更为重要。

吃一堑,长一智,

希望这起事件能给其他调查的推进打一剂“预防针”,

也能够唤起更多的专业力量和资源,

通过自上而下的科学方案设计

和自下而上的成功经验复制,

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辛丑年十月十六

2021-11-20

编辑:木樨

责任编辑:寒冬

来源:央视网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