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0 20:19:12来源:体坛周报
放眼世界足坛,“双主帅”实为一种不多见的配置。无论在哪支球队,这种安排都是祸福相依。
忽如一夜春风来,北欧流行双主帅——伴随着博德闪耀在欧协杯的出圈,原本处于欧洲足球角落的挪威超级联赛,再度吸引了球迷们的目光。而在这片诞生了厄德高和霍兰德的土地上,亦有比新星更令人啧啧称奇的存在:本季挪超16队中,有多达3支球队的主帅席上坐着两个人——桑德尔福德、斯托姆加斯特和维京三队,均采用了“双主帅”模式,尽管三队均非挪超传统劲旅,但眼下两队保级无忧,一队欧战有望,足见“不走寻常路”亦有可能是条捷径。
截至第26轮,维京队暂列挪威超级联赛的第三位,有望进军下赛季欧战。双主帅阿尔斯赫姆(图左)和莫腾·延森(图右)本赛季率队配合默契。
而放眼国际足坛,从上世纪末至今,双主帅也偶尔刷一波存在感,近到挪超的北欧邻居瑞典和冰岛以国家队为双主帅试验田,远到英超与德甲也曾有俱乐部以新潮的组阁模式完成过渡。当然,也有照猫画虎且槽点满满的国足……
身为共事时间最长、也最有默契的“双主帅”,合作数年之久的拉格贝克和舍德贝里,着实算得上“好聚好散”:1998年舍德贝里上任之初,拉格贝克名义上是他的副将,但无论公开或私下,舍德贝里都始终强调:“我们做的是一样的工作,我们是联合主教练。”而瑞典足协也对这一态度予以首肯。两人同样出生于1948年,生日也只差了一个月。日常工作中舍德贝里主要负责体能训练;拉格贝克则是一名战术大师,负责制定球队战术以及研究对手。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对此啧啧称奇:“平等在生意和政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在足球运动里则更少见了。”
尽管在外界看来,“政出双门”害多于益,但自带默契、又能摒弃成见的两人,联手出战了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北欧海盗”两次杀入淘汰赛,且一批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生的悍将次第涌现,完美地走出了后布洛林时代的黯淡岁月。言及瑞典队的再度复兴,心直口快的舍德贝里现身说法:“四只眼睛总比两只管用,一支球队中有23名球员,与他们谈话太需要时间了,所以我们需要两个教练。”不过在2004年欧洲杯后,“审美疲劳”的舍德贝里终于不再恋栈,转任瑞典U21国家队主帅的他,虽然日常和拉格贝克仍不乏交集,但一段佳话也自此告一段落。
或许是对双主帅模式的“执念”太深,以至于拉格贝克转战冰岛后,仍有样学样地将双主帅模式一道搬来,而这次由助教升任“双巨头”之一的,则是比拉格贝克年轻了19岁的哈德格里姆松。在入主国家队前,哈德格里姆松在男女足帅位上“反复横跳”,但在老帅身旁,这位早年还曾兼职牙医的新帅耳濡目染,两年后就正式和拉格贝克分享主帅之职。某种意义上,哈德格里姆松就是一个更年轻的舍德贝里,比起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家喻户晓的老帅,他更加熟悉冰岛足球的大环境。而在双方共事之后,冰岛队的战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并首次杀进了欧洲杯决赛圈。尽管此后拉格贝克转去执教挪威队,但全盘继承了前者442战术精髓的哈德格里姆松,旋即率队挺进俄罗斯世界杯,着实是“散交情不散买卖”。
国家队毕竟赛事数量有限,双主帅的业务互补意义,相比于性格冲突仍是主旋律,而在俱乐部层面能“两全其美”的案例则少之又少。1998年利物浦的埃文斯和霍利尔,是英超30年唯一的一对双主帅。彼时青黄不接的红军,骨子里仍对“靴室”DNA深信不疑,哪怕接棒索内斯的埃文斯四季只有一个联赛杯,也不愿向外籍主帅伸出橄榄枝。矢志复兴的利物浦在球市上多次一掷千金,成绩也基本上稳定在前四,但离冠军依旧遥远。而绰号“Goodcop”(英语俚语中慈眉善目的老好人)的埃文斯已经无法驾驭以“小虎队”为首的红军“辣仔”们。1998年夏,曾在法国各级国家队任教多年的霍利尔入阁,与埃文斯共同掌舵这艘行将迷航的大船。
身为利物浦队史首位外籍主帅,霍利尔虽然保持了和埃文斯相似的温和风格,但在日常训练、重塑青训、球市运作上,前者引入了法国队乃至克莱枫丹的诸多先进理念和科技。本就定位尴尬的埃文斯,也注定与之越行越远。1998-99赛季开始未几,双方在战术和用人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甚至连日常通知都会下发两份。在愈发诡异的更衣室氛围下,埃文斯选择了离开:“高层愿意给我个虚职,让我继续留在安菲尔德,但我不想只做墙上的鬼魂,所以决定辞职。”而霍利尔则在3年后为利物浦奉献了一个迷你三冠王,并就此坚定了红军的大陆化路线,用名宿哈曼的话说:“没有霍利尔,就没有此后的贝尼特斯与克洛普。”
踢而优则教,形容10年前的海皮亚毫无违和:退役后不久,前利物浦队长就执掌起了勒沃库森教鞭,但药厂高层担心芬兰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同时也提携了从2007年就在勒沃库森U19执教的萨沙·莱万多夫斯基,一道参赞左右。名义上,海皮亚是球队主帅,但由于他还没拿到教练证书,注册身份则是领队,更熟悉教练岗位的萨沙,不但是球队战术设计和日常训练的“总工程师”,更是秩序册上惟一的“主教练”。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赛季还算顺遂,以年轻球员为主的勒沃库森如愿直通欧冠。但在2013年夏天,海皮亚成功取得教练证书后,俱乐部便开始让其独揽大权。而当次季海皮亚因成绩欠佳被炒后,则又是萨沙火线出山,带队走出危局。
比起上述至少在特定周期还算相处和谐的“双主帅”,中国足协十余年前国家队的“双头机制”,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在2008奥运战略的驱动下,德国世界杯带领加纳队闯入十六强的杜伊科维奇,在卸任后旋即收到了来自中国足协的邀约,出任中国国奥队主帅。次年,塞尔维亚人又被任命为国家队和国奥队总教练。在其推荐下,前大连实德队主教练福拉多被中国足协聘任为国家队执行主教练,两人球员时代便结下的友谊,这似乎让“双主帅”的安排看上去很美。
然而,在接下来的世预赛上,主帅权责不清、没有主心骨的国家队,如同行尸走肉,1胜3平2负,位列小组垫底。有名无实的国足主帅福拉多也成了替罪羊,旋即被宣布下课。而杜伊也没能逃过“秋后问斩”,在距国奥队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还有三周时,杜伊被剥夺了比赛指挥权,成了身不由己的“提线木偶”。
文|杨健
编辑|肥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