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女儿打疫苗哭闹,爸爸直接甩飞:情绪失控的家庭,孩子幸福感都很低

发布时间:2021-11-21 11:32:26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小叶子

1

最近有个新闻,让人看了就来气。

因为女儿不配合打疫苗,反复哄也没啥效果,接下来,这位爸爸的操作实在太可怕了。

他直接把女儿甩飞了出去,孩子重重的摔在地上,隔着屏幕都感到生疼。

这一摔把周围的路人都吓到了,什么样的父母,才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手这么狠啊。

小孩的身体都很娇嫩脆弱,万一摔到头部等要害可怎么办呢,这位爸爸实在太不知轻重了。

不敢想象,在那一刻,孩子得多难过和无助,这一幕会给她留下多大的阴影。

狠狠的打骂一顿,父母把气撒出去了,这些负能量只会传到孩子那里,加深他的害怕和痛苦。

情绪失控的父母,在孩子眼里,就是一头面目狰狞的猛兽,会吞噬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让孩子一直处在恐惧和焦灼的境地中。

2

情绪失控的后果,有多可怕?

相信大家都跟我有相同的体会,生活里特别害怕那些阴晴不定,脾气上来就收不住的人,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易燃易爆炸。

面对情绪容易失控的人,我们大人尚且会感到满满的压迫感,更别提孩子了。

前两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因为没有好好写作业,妈妈一气之下打了他,半路还把他赶下车,自己就这么走了。

当时天色都黑了,还下着雨,外面又特别冷。

多亏了暖心的交警,看到了这可怜的娃,询问情况后给妈妈打电话,估计是气还没消,这位妈妈赌气,也不接电话。

还好孩子记得爸爸的手机号,给爸爸打了电话,没想到爸爸看到孩子,第一反应不是急切的上去关心,而是数落孩子的不是,交警都忍不住替孩子多说几句。

这位妈妈是真的心大,不管孩子做得有什么不对,也不该打了孩子,还把孩子孤零零的丢在大路上,万一遇到人贩子之类的,多危险啊,想想都后怕。

父母一时间控制不住脾气,完全任由情感支配,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上个月网络上有个视频,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失控,暴怒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扔出窗外。

妈妈也许认为这样做很解气,有没有想过孩子的绝望呢?

在大人眼里不值一提的作业本,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我记得小时候暑假写好的作业本,放外面不小心淋湿了,妈妈安慰说不要紧,我当时就很生气,赶紧想法补救。

也许妈妈理解不了,一个孩子有多看重那写满字的作业本,那承载了跟学校跟老师同学的一种联系,不单单是一个本子。

扔作业本的这位妈妈,如此极端的做法,摧毁的是孩子的自尊和意志。

还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仅不会听话懂事,还会加重他的逆反心理。

就像弹簧一样,你给孩子一个紧绷的力,他也会反弹回来,最后两败俱伤。

图片来源:电影《岁月神偷》

3

父母情绪失控,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当父母一股脑的发泄情绪时,负能量会转嫁到孩子那里,但孩子又没有强大的内心支撑,让他可以宣泄出去。

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也会不断波动,不堪重负。

最可怕的是,如果父母是易怒脾气,经常对孩子发火,孩子会因为惧怕而变乖,变得小心翼翼。

生活在这样的高压下,有的小孩会变得麻木和逆来顺受。

有一部印象很深刻的日本电影,叫《你是好孩子》,里面的妈妈在外人看来是温柔可亲的,可一回到家,完全两幅面孔。

她会找各种借口打女儿,只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如意。

图片来源:电影《你是好孩子》

当看到小女孩自觉地抱起头,等待妈妈的又一顿打时,让人难受又心疼。

尽一切可能的讨好妈妈,哪怕被打,也不会吱声,在自己家里也不敢发出大点的声音,因为碰掉一个东西,又是一顿挨打。

图片来源:电影《你是好孩子》

这个被迫变得听话的孩子,内心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恐惧和折磨。

靠讨好父母来过日子的孩子,童年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

“父母的脾气如果是暴躁、易怒的,很容易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当孩子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逃避恐惧,避免被打骂,他还有多少能量去挣得快乐呢。

生活在父母情绪失控阴影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也习惯了用暴躁的方式对待父母和其他人。

有位妈妈说,几天前因为儿子磨磨蹭蹭不起床,她就对孩子大发雷霆,还打了孩子几下,孩子也没反抗,就窝着一股气起来了。

因为这事,好几天孩子都没跟自己说话。

过了几天,看到孩子不刷牙,还在看动画,她又生气的大喊了几句,没想到孩子这次青筋暴起,忍着泪水,还要伸手想去打她。

她说,儿子发怒的样子就是翻版的自己,那语气和动作都像是复刻一样。

她这时才深深意识到,孩子就是有样学样,再这样下去,针尖对麦芒,母子之间就很难好好说话了。

好在她及时进行了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不然孩子一遇到事,也只会用发怒解决问题。

总之,不懂控制情绪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心态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4

好好说话,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情绪失控时,受冲动情感的支配,人是没有理智的,很容易做出令自己悔之不及的决定。

很多妈妈在打了孩子气消以后,都会后悔,觉得当时也不算啥事。打完之后,伤了孩子感情,还加深了亲子之间的隔阂,实在是不该。

而那些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好好说话。

不过要做到好好说话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修炼。

下面有三点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需要的时候,消消气,灭灭火。

首先,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提前预演情绪戏码。

身边有个妈妈,有一次对女儿大声吼叫,也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没想到孩子轻轻贴贴妈妈的脸说:妈妈,别生气了,我们和好吧,我爱你。

她说那一刻什么火都烟消云散了,紧紧抱着女儿。

有时候,不是父母在教孩子,而是孩子在治愈父母。

的确,有时候,我觉得孩子才是缓和矛盾的高手,他们友善温暖的方式,很值得父母学习。

我们可以经常在家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提前练习怎么把情绪调到平和的频道。

比如问问孩子:当妈妈要发火时,孩子希望妈妈怎么做呢?

假如小孩来扮演妈妈,他会怎么处理生气的情绪呢?

这样练习的多了,会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也能有所参照。

图片来源:电影《我们的世界》

其次,要发火前,给自己设置几秒的缓冲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的怒气,是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方式释放,而尽可能不波及孩子的。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

“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又风平浪静,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排解这12秒。”

当情绪来时,我们可以暂时躲一会,比如去洗把脸,深呼吸,让自己内心稍微平静下,或者喊几嗓子,捏捏减压神器等。

只要过了这危险的12秒,怒气值就会消除一大半。

这个时候,再去找孩子,可能你会发现,孩子早已沉浸在别的事情里了,大家都轻松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发火后,要跟孩子真诚道歉。

要达到孔子说的不迁怒,也就是不把愤怒发到别人身上的境界,实在是很难。

有时候,还是忍不住对孩子发了火,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跟孩子道歉,讲明原因。

如果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跟孩子持续冷战,很可能造成对孩子的第二次伤害。

千万不要低估我们孩子的宽容度,只要父母讲清楚,孩子一般会不计前嫌的。

跟孩子认真道歉,也能让孩子卸下心理负担,重新相信和依赖父母。

5

漫画家几米说:

“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如果沟通情绪不对,那内容就会给扭曲了,所以沟通内容之前,情绪层面一定要梳理好,不然误会只会越来越深。”

情绪平和,这个时候讲得道理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孩子才更容易听进去。

情绪不对,说的话就变成刺耳的言语。

图片来源:电影《如父如子》

一个家最好的风水,就是父母能好好说话。

父母情绪稳定,说话和风细雨,孩子才能减少对抗和不必要的内耗。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作者简介:小叶子,喜欢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东西,一个女孩的妈妈,陪孩子成长的这一路,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