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

发布时间:2021-11-21 15:32:54来源:古墨社

文:彭敏

来源:彭敏先森(ID:pengmin3066)

(小时候听故事,都喜欢问一句:后来呢?)

01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

当上丞相,位极人臣,却因为和土地有关的贪腐而落马,被废为庶人,晚景十分凄凉。可见,我们是要相信光,但偷来的光,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02

滥竽充数故事中喜欢听独奏的齐湣王,后来怎么样了?

曾经和秦昭王并称为东西二帝,曾经吞并宋国登上事业巅峰,但最后齐国被五国联军打败,齐湣王也被楚国将领抽筋后吊在房梁上,哀嚎一夜而死。

03

胯下之辱的故事中让韩信钻裤裆的少年,后来怎么样了?

韩信助刘邦统一天下,自己也被封为楚王。然后韩信就派人找来从前那个少年……让他做楚国的中尉,掌管首都的治安工作(相当于首都公安局长)。

04

陈胜年轻时跟一起干活的小伙伴约好“苟富贵无相忘”,陈胜发达之后,当年那些小伙伴们,后来怎么样了?

其中一位小伙伴找到陈胜那里,一开始得到了陈胜的款待,吃香喝辣。后来他说话越来越随便,还讲了不少陈胜当年的糗事,陈胜觉得很没面子,就把他一刀杀了。

05

曹刿论战故事中,帮助鲁国一鼓作气打败齐国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

升任鲁军统帅,三次与齐国交战,都被打得满地找牙,丢了不少国土。

后来鲁国和齐国开会议和,曹刿怀揣一把匕首跳上主席台,劫持齐桓公,要求齐国归还鲁国失地。

齐桓公无奈答应,曹刿扔掉匕首,像个没事人一样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劝他想称霸天下就得言而有信,于是齐国就把曹刿三战败北丢掉的土地都还给了鲁国。(注:《史记·刺客列传》中,劫持齐桓公的人叫曹沫,曹沫和曹刿是不是同一个人,学界有争议)

06

通过“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武灵王,后来怎么样了?

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废掉长子赵章,立幼子赵何为赵王(就是完璧归赵故事里那个赵惠文王)。

赵章不服,起兵造反,很快被削平。

赵章走投无路跑到赵武灵王宫里求庇护,没想到负责平叛的大臣很刚,当着赵武灵王的面把赵章抓住去杀掉了。

大臣知道赵武灵王缓过来后没他们好果子吃,一不做二不休,派兵封锁了赵武灵王的宫殿,把所有人都赶出来,只留赵武灵王一人没吃没喝没电没网,赵武灵王坚持了三个月,把树上的鸟窝都掏遍了,最后还是饿死了。

07

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自荐的毛遂随平原君出使楚国立下大功,第二年,燕国攻打赵国,赵王就提拔毛遂做赵军统帅前去迎战。毛遂知道自己并无军事才能,可他一再拒绝,赵王却执意让他上。最后毛遂果然一败涂地,无颜见赵国父老,在小树林里自刎而死。

如果你百度“毛遂”,会发现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上面这个令人唏嘘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知网上也能搜出很多相关的文章。但其实,毛遂自刎的故事,是假的,是当代人编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史料的根据。没办法,一个名人的好故事,就是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如果我这段文字写到“在小树林里自刎而死”就戛然而止,这个故事就要传播得更广了。

08

出使西域的张骞,后来怎么样了?

元狩二年(前121),飞将军李广带兵四千,张骞带兵一万,共同出击匈奴。两人约好时间在某地碰头,结果李广的四千小军遇上了匈奴的四万大军,被团团包围,望眼欲穿等着张骞来汇合救援,而此君却不知何故姗姗来迟。李广因此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按军法,张骞被判了死刑。

幸运的是,张骞没死。因为按汉律,犯死罪者有两种方法可以免死。第一种,给组织交五十万钱,花钱消灾;第二种,接受宫刑,用残缺换苟且。张骞官大钱多,选了第一种,司马迁没钱,选了第二种(司马迁:……)。

09

连石头都能一箭射穿的飞将军李广,后来怎么样了?

元狩四年(前119),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李广本应是大军前锋,由于前锋容易立功,卫青不顾李广再三抗议,把这个香饽饽转手给了公孙敖,此人是卫青的发小,还救过卫青的命。

可怜的李广被调去了东路军(这事背后其实还有汉武帝的暗中授意在里面,但李广当时不知情。汉武帝觉得李广点背,不想让他和匈奴正面交锋)。

东路回环曲折很难走,又没有向导,李广因此迷路失期没能按时到达前线。

行军失期是重罪,可判死刑,卫青派手下责问李广,要治李广的罪。李广忿恨交加,引刀自刭。

李广死后,其子李敢官至郎中令(九卿之一,很大的官了),为了给父亲出一口气,李敢把卫青胖揍了一顿。

卫青大概也心中有愧,没有声张,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不干了,他在群臣陪汉武帝打猎时,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箭射死了李敢。

由于霍去病深得武帝宠幸,武帝不但没有追究其当众杀人之罪,反而替他打掩护,昭告天下:朕太痛心了!此次打猎竟然发生了意外,郎中令李敢不幸被一头鹿,顶死了。

李广射虎/石

10

《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周亚夫,后来怎么样了?

视察完细柳营之后,汉文帝非常欣赏周亚夫,临终时嘱咐景帝,将来有困难,找周亚夫。后来七国之乱爆发,景帝果然请周亚夫领兵,只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周亚夫因功登上丞相之位,荣宠一时,可惜他性子执拗,总和景帝对着干,景帝越来越不爽。

有一次周亚夫的儿子购买了五百套铠甲和盾牌,准备将来给周亚夫做陪葬品。汉律,任何人不得私自购买兵器。而周亚夫的儿子在请农民工搬运这些东西时,又仗势拖欠人家的工钱,农民工兄弟们就联合起来告发他们家要谋反。

景帝下诏把周亚夫关到牢里,周亚夫辩解说,这些都是殡葬用品,怎么可能用来造反呢?负责审他的官员回了一句很强大的话:那就说明你准备到地下去造反。

周亚夫无话可说,一腔愤恨,绝食五天,吐血而死。

11

发动安史之乱,几乎灭掉大唐王朝的安禄山,后来怎么样了?

安禄山做梦也没想到,造反,是一件过程如此艰难、压力如此巨大的工作。

极度的忐忑、惶恐、焦躁让他眼疾复发,终于发展到完全失明。

他身上又生了个毒疮,有时候连上完一天的班也无法坚持。

他开始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把身边的人一顿胖揍甚至直接处死,这是他给自己埋下的第一颗雷。

第二颗雷:本来,按照正常次序,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会成为他的接班人,但后来安禄山宠幸段夫人,就动了心思,想要改立段夫人所生的儿子安庆恩。安庆绪不肯坐以待毙,就勾结大臣严庄和宦官李猪儿准备搞事情,这俩人都被安禄山胖揍过很多次,早就受够了。

有一天,安禄山正在睡觉,安庆绪和严庄在外头把门,李猪儿扛着一把大刀进屋,对着安禄山的大肚子就是一通猛砍。安禄山身边的宫女、侍卫都吓懵了,杵在那不敢动。可怜安禄山一个盲人,想摸一把枕边刀还击一下,都没摸着。

就这样,安禄山被杀死在卧室床上,肠子流得到处都是。安庆绪继位为大燕皇帝,对外宣称安禄山只是病了,只是当了太上皇不管事了而已。而安禄山的尸体,则被裹在一条毛毯里,就在床底下挖个坑一埋了事。

而这一切,距离安禄山起兵造反,不过只有一年多。

12

打赢淝水之战的谢安,后来怎么样了?

《淝水之战》杀青后,谢安无缝衔接进了《功高震主》剧组。

当谢安还在前线指挥作战时,晋孝武帝就已经着手分割谢安的相权。等到淝水之战结束,半壁江山无虞,谢安的名望达到顶峰,众多奸邪小人不是用鲜花和掌声迎接谢安,而是各种摇唇鼓舌,谗言满天飞。

孝武帝和谢安之间的嫌隙日渐增大,那个曾经给了孝武帝希望的人,如今成了他最恐惧、猜疑、忌惮的人。在战后的权力格局中,立下盖世功勋的谢安,只能逐渐靠边站。

有一次,孝武帝让著名音乐家桓伊在宴会上表演,谢安也在座。好打抱不平的桓伊于是引吭高歌:“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歌声慷慨悲凉,句句戳中谢安,泪水悄然打湿了他的衣襟。

为了远祸全身,谢安很“识趣”地滚出京城,自我放逐,没多久就重病不治,凄凉赴死。

孝武帝闻讯,哭泣三日,厚葬之。

13

窃符救赵的信陵君,后来怎么样了?

信陵君擅杀大将晋鄙,矫诏与秦国交战,虽然最后退秦存赵,毕竟无胆回魏,就在赵国住了十年。

十年间,秦国日夜出兵伐魏,魏安釐(xī)王(信陵君同父异母的哥哥)无人可用,只好放下嫌隙,请信陵君回国。

信陵君不负众望,率领五国联军大破秦军,威震天下。

秦国人打不过信陵君,就花重金行反间计,让苦主晋鄙的门人向魏安釐王进谗言:“天下都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哪还知道有魏王您!信陵君迟早要把您赶下台,自己当魏王!”

秦国做戏做全套,贱兮兮地几次派人到魏国,大张旗鼓庆贺信陵君当上了魏王。然后再假惺惺地道歉:“不好意思,原来信陵君还没当上魏王啊,弄错了弄错了,死罪死罪!”

魏安釐王天天听谗言、看表演,不能不信,果然派人接管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自知此生无望,就谢病不朝,经常熬夜酗酒,沉湎女色(成语“醇酒妇人”就是这么来的),四年后就因饮酒过量身体崩盘而死。

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侯生定策偷虎符

14

“金屋藏娇”的女主陈阿娇,后来怎么样了?

陈阿娇出身显赫,是汉景帝姐姐长公主刘嫖的女儿。

刘嫖望女成凤,希望阿娇将来能当皇后,就去跟太子刘荣提亲,结果被刘荣的母亲栗姬无情拒绝。

刘嫖又找到刘彻的母亲王夫人,不仅王夫人一口答应,会撩的小小少年刘彻还蹦出个金句:“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出自《汉武故事》)。

在刘嫖和王夫人的多方努力下,太子刘荣被废,非嫡非长的刘彻逆袭登上帝位,是为汉武帝。

武帝和阿娇也曾恩爱非常,但阿娇当上皇后后,仗着母亲在武帝登基过程中立下的盖世之功,行事专横霸道,令武帝十分不爽。

后来武帝宠幸卫子夫,阿娇又寻死觅活,闹得天翻地覆。

为了夺回武帝的宠爱,阿娇找来巫师行巫蛊之术,诅咒武帝宠爱的妃嫔们。

再加上阿娇不孕,花了九千万也没治好,武帝就以无子和巫蛊为由把阿娇给废了。

阿娇被废后居长门宫,曾斥黄金百斤请大才子司马相如写软文《长门赋》(出自《昭明文选》),试图挽回武帝心意,恢复旧日恩宠。

可惜皇帝身边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武帝终究还是彻底抛弃了阿娇,投入了卫子夫以及王夫人(不是武帝的母亲王夫人,是另一位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等夫人的怀抱。

15

“覆水难收”故事中,苦尽甘来飞黄腾达的朱买臣,后来怎么样了?

(“马前泼水”的情节,是在《汉书·朱买臣传》的基础上发挥而来,这里暂不讨论其出入)

朱买臣飞黄腾达时,有个叫张汤的人还只是个办事员,经常三跪九叩地在朱买臣跟前跑腿打杂。

此一时彼一时,后来朱买臣犯事被降级,不得不屈身丞相府做个小小的代理长史,而张汤则官居御史大夫(副丞相),荣宠一时。

张汤想起从前自己在朱买臣面前那么卑微,就几次三番故意凌辱朱买臣,还在办案过程中陷害过对朱买臣有知遇之恩的严助。

种种恩怨交织在一起,让朱买臣对张汤恨之入骨。

终于,他联合丞相府另外两个长史,向汉武帝告发张汤,说张汤和某富商通过内幕交易(张汤向富商提前泄露国家绝密经济政策)共同牟利。

汉武帝雷霆震怒,派了好几拨人审讯、责问张汤,张汤百般申辩,汉武帝就是不信。张汤无奈,只好在狱中自杀。

张汤死后,人们才发现,除了有据可查的合法收入,他根本就没有其他财产。

内幕交易云云,纯属欲加之罪(有一说一他为人也确实挺欠揍的)。

汉武帝追悔莫及,下令诛杀朱买臣和另外两个长史。

15

“负荆请罪”的廉颇,后来怎么样了?

廉颇看不起出身低贱的蔺相如,不服气人家光靠耍嘴皮子就爬到自己上面去了,扬言见了蔺相如一定好好羞辱一顿。

后来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那一番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翻然改悔,和蔺相如结为刎颈之交,成就一段千古传诵的佳话。

长平之战过后,赵国日渐衰弱,但廉颇作为赵将还是撑天拄地,打了不少胜仗。

后来,赵孝成王去世,新上任的赵悼襄王准备用乐(yuè)乘取代廉颇为将(这件事很难给出一个中立的评价,你可以说是常见的人事任免,这样廉颇就属于老毛病发作,把个人名位意气凌驾于国家大局之上;你也可以说是赵王无端罢免忠臣良将,这样就是赵王昏庸信谗了),廉颇却拒不接受调动,还出兵打跑了乐乘。

廉颇自知在赵国无法容身,就跑去了魏国,可魏国人对廉颇深怀戒备,廉颇英雄无用武之地。

再后来,赵悼襄王深感军中无人,想要重新起用廉颇,但廉颇的仇家郭开买通使者回报赵王,说廉颇老矣,一会儿工夫就拉了三回㞎㞎。

赵悼襄王就没有再用廉颇。

廉颇晚年又跳槽去了楚国,也做了楚将,但没能再有什么作为。

最后,他客死于楚国。

二十多年后,赵国灭亡。

负荆请罪

16

鸿门宴上,吃里扒外救刘邦的项伯,后来怎么样了?

项伯是项羽的堂叔,楚国的左尹(相当于左相)。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又以霸主身份分封了十八个这王那王,大家一起排排坐吃果果。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领有巴、蜀二地,这当然满足不了刘邦。

刘邦通过张良朝项伯户头里存了一大笔钱,项伯就积极运作,帮刘邦从项羽那里多要了一块地——汉中。

后来,刘邦出兵和项羽争天下,双方相持于广武。

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把刘太公放在一块巨大的砧板上,威胁刘邦:“赶紧投降,不然把你爸煮了下酒!”

刘邦耍无赖:“当初咱俩说好做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煮你爸,记得分我一杯羹哦!”

项羽大怒,真准备杀刘太公,项伯赶紧打圆场:“都出来争天下了,谁还顾得了小家,杀了他没毛用,反给自己惹一身腥,算了。”刘太公因此获救,后来被释放。

最终,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一统天下。

项羽死后,项伯投降刘邦,刘邦特许项伯不再姓项,改姓刘。

刘伯因功封为射阳侯,跻身开国元勋之列。

顺带说一下,刘邦在鸿门宴前夜为了拉拢刘伯,曾经约为儿女亲家,刘邦称帝后,并没有兑现这个诺言,刘伯自然也没敢再提。

17

让梨的孔融,后来怎么样了?

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孔融,长大后成了誉满乡曲的大孝子。父亲去世时,孔融哀伤过度,整个人都憔悴得不行了,没人扶一下他都站不起身。

入仕后的孔融一心匡扶汉室,经常和狼子野心的曹操对着干。

孔融作为大孝子,却经常在微博发一些怪诞的言论,比如: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fǒu)中,出则离矣(老爸跟儿子能有多少恩情呢?不就是啪啪啪的副产品吗。儿子跟老妈能有什么感情呢?不就像一样东西在一个罐子里放了十个月,倒出来就两不相欠了呀)。

再比如:若遭饥谨,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饥荒年月,如果父亲不是东西,手里有粮,宁可救他人也不救父亲)。

曹操就以不孝的罪名把孔融给杀了。同时被杀的还有孔融的一双儿女,他们一个九岁,一个七岁。“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俩孩子之口。

18

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怎么样了?

蔺相如虽然完璧归赵,但后来秦灭赵,和氏璧还是落到了秦国的手里。

据说秦始皇把和氏璧改制成传国玉玺(另一种说法是传国玉玺并非由和氏璧制成,和氏璧被拿去给秦始皇陪葬了),上面刻了李斯手书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一千多年间在许多短暂又辉煌的帝王手中流转。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