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2 22:38:06来源:呵护育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不管前路有多艰难,目标从未改变!做好自己,就很好!”
奥运结束,热度慢慢退去,我却再次被一位妈妈选手圈了粉——
四朝元老、两度复出、摘得两枚银牌的花游老将黄雪辰。
第四次参加奥运会,黄雪辰已不再是初次亮相北京奥运会时的那个刚刚成年的小姑娘——她现在不仅是中国花游队内年龄最高的成员,更是一名三岁孩子的母亲。为了参加比赛,生完孩子后,她在几个月里狂减60斤。
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不容易。不过我被圈粉不仅仅因为这个,更因为她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放弃学习的精神。
01
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黄雪辰今年整整30岁。黄雪辰从2007年就开始参加世锦赛了,那年她仅有17岁。在此后的世锦赛和奥运会上,黄雪辰囊括了单人、双人和集体项目多个奥运奖牌。在里约奥运会夺得双人项目的银牌之后,黄雪辰选择退役生子,离开了泳池。但是看到金牌的位置始终还是俄罗斯,那一步之遥的梦想,黄雪辰想试试。
为了复出,黄雪辰瘦了30公斤,每次训练,泳池边都要放上冰块、氧气瓶。但这样付出的艰难,也敌不过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思念。
复出的日子,为了不让孩子和妈妈长期分离,家人在距离体育总局不远的地方租了房子,把孩子带到了北京,这样就能让黄雪辰在训练之余能时不时地见到女儿。但是为了备战,以前的一周一次,现在也只能变成一个月一次,抽空只能视频。对于这些,黄雪辰每次说起总是哭,她心理总是会有些侥幸的希望,等孩子记事儿了,自己也结束东京奥运会了,能好好陪她。
身为运动员,平时训练忙,没有时间看书,她就在训练间隙上抖音看科普类、文学类视频。使用抖音3年,她关注了200多位创作者。
除了把抖音当作网络课堂学习知识,她还发现了抖音的一个隐藏功能——「育儿神器」。
因为训练,她不能长期陪伴在女儿身边,休息时她就会看知识类短视频,回家后讲给女儿听。她也会在抖音上学烧菜,做给孩子吃。
说起来,在育儿这件事上,抖音可真是比老公靠谱多了。
对妈妈们来说,抖音堪称一部移动的育儿百科。不过,比起妈妈,我发现抖音对孩子们来说还更好用。
02
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在一场演讲中就说:孩子不贪玩比不读书更可怕。
并且说:
“小学学习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开始追求高分,这是荒谬绝伦的。”
与郑与夫观点不谋而合的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说,他对女儿的要求就是不能考到班级前十二名,让她保存实力。
女儿因此有了大量的时间读课外书。
现在还就像是机器人一样,在不停地刷题、复习、刷题,不停穿梭在各个试卷当中。而孩子不是机器,永远做不到只执行任务就行。
并且这样过大的学习负担,会透支掉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当然,我很理解一些家长的顾虑,别的孩子都在学,而我的孩子在玩,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
其实家长这样想,就是忽视了玩的力量了。而且是有点本末倒置。
北大哲学系吴国盛老师说过一句话:一匹潜在的良马,拉了一年磨,今生绝无可能作千里马。
我们去翻那些高考状元的采访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都不是没日没夜去学的那类人,而是有相当丰富的兴趣爱好,就是玩的时间。
如果是个别现象,我们可以说,是因为这个孩子从聪明,但是这种情况占大多数,以及所有专家都这样说,我们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高质量地玩不仅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会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助力者。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究竟是依靠什么得的高分。是记忆力吗?
现在翻看孩子的考试题目,就算是孩子把整本书全都倒背如流,也未必能回答得上。
因为都是一些非常主观的题目,年级越高,和书本的联系越小。
现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视的就是孩子的思维力!
知识就是那些知识,但是如何运用,内化于心,灵活地去运用直接决定了孩子成绩的高低。
一定要抱有“玩”的心态,孩子才能游刃有余,乐意钻研。
北大心理学教授张昕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天,6岁儿子突然问他:“爸爸,我们家有没有玉米淀粉?”他觉得奇怪,问儿子要来做什么,儿子说他在抖音上看到一种用玉米淀粉调制「非牛顿流体」的方法。
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是一种用手轻轻搅动就是液体,用锤子用力砸就变成固体的物质。
看儿子小小年纪就说出这么专业的词,张昕感到十分震惊。然而,儿子的知识量远不止于此,他知道很多天文和物理知识,还会说出“太阳放光芒,依靠的是核聚变反应”之类的话。
靠着在抖音上学习的物理知识,儿子“称霸”整个小区。不仅带动了一大批小朋友跟着学,就连张昕和妻子也在抖音上学科普了。
其实,不只是北大教授的孩子,我们身边很多普通孩子,知识面也可以碾压很多大人了。
03
手机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了,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危害,这种情况对孩子来讲特别明显,手机会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严重的影响健康和学习。为此,就有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玩手机,那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很多家长认为手机就是祸害孩子的罪魁祸首,却忽略了手机只是一个科技工具,它和筷子是一样的性质,你用得好它可以帮你夹菜,用不好就是其他影响,而手机也是一样,它可以帮你了解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帮你快捷操作一些繁琐的事情,但如果你用它天天打游戏,那肯定是有伤害的,这也是错误的做法。
我认为是正确的,不让孩子玩手机才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很多信息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而手机恰好是我们与广阔的信息之间的通道,如果不让孩子玩手机,等于阻止了这条通道,不让孩子接触新鲜信息,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无法与社会接轨,特别是到了大学,其他同学都知道用手机操作的事情,而你家孩子由于多年没接触手机,都不知道咋搞,这让孩子多自卑!
让孩子玩手机并不等于允许孩子肆意地玩,肯定是要合理地玩手机,比如可以使用手机查阅学习知识,浏览新闻信息,与朋友交流等等,同样也允许玩游戏,但是不能天天玩,可以周末玩一个小时,这样合理地玩手机既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也有助于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但有些孩子自制力太弱了,无法做到合理地玩手机,这时父母可以使用工具帮助孩子合理地玩手机,比如使用麦苗守护,它可以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科学智能地规划好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通过工具辅助的方式帮助孩子合理地玩手机。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噢~
作者简介:呵护育儿,本文系呵护育儿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呵护育儿(ID:xxx)。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平台,专业医护人员不定时在线解答育儿难题;妈妈达人育儿经验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