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3 07:25:37来源:大唐财富智库
经济增速下降,CPI回升,美国通胀高位,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疫情反复……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加之临近年末,每一个投资者都开始纠结……未来的政策怎么走?央行还会不会进一步宽松?明年投资怎么布局?
11月19日央行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给了我们答案!
01大背景
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大的环境:
1、经济增速承压。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速分别是,一季度18.3%,二季度7.9%,三季度4.9%,整体呈现一种“下台阶”的走势。到三季度,单季增长已经跌破5%,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2、结构性通胀,PPI和CPI剪刀差继续扩大。
中国10月份的CPI开始回升,从9月的0.7%回升至1.5%,但PPI却同比涨了13.5%,再次创出了历史新高。PPI和CPI之间出现了12%的裂口。
3、外围通胀爆表,美联储货币政策拐点渐近。
美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了5.4%,10月更是达到了6.2%,连续6个月在5%以上,通胀水平达到了过去30年的最高水平。
另外,美国9月PPI同样出现上涨,同比飙升了8.6%,这也是自2010年11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外围大通胀时代俨然已经来临。
在通胀爆表的现实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到来,11月初的议息会议决定11月开始缩减购债规模,加息时点渐近。
02央妈应变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央行11月19日发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较于二季度的报告有以下几点变化:
1、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明显增大。央行的表述是:经济持续恢复,但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包括疫情多地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这说明政策制定者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有所加大,但通胀压力总体可控。所以接下来政策的重点是托底经济。
【货币政策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胀。在通胀的判断上,央行的结论是“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因为“我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经济自给能力较强”、“总供给总需求基本稳定”,因此有利于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海外通胀上行的影响。】
2、删去“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稳增长重要性提升。新增“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延续了稳信贷、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等政策导向。
【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对应的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可能指向的是地产信用风险偏高与稳信贷背景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需要保持相对充裕偏松;管好货币总闸门对应的是信用社融,可能指向的是产业政策保供取得成效与需求进一步下行后,资源品价格得到控制,通胀对信用政策的掣肘减弱,未来央行在稳信用层面会更为积极。】
3、报告新增“推动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方式改革”,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改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开设专栏阐述不宜认为超储率下降就意味着流动性收紧,引导市场关注价格指标。
4、新增“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仍延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提法,删去“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信贷增长缓慢省份增加再贷款”。
5、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强调稳信贷和精准直达。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实施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延期工作;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6、删除“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改为“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央行继续强调“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的手段”、“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及“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说法和二季度比也没有差别。新增的部分主要是“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3基本定调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我们从后往前看:
稳字当头,简单说就是货币政策要平稳,不能一下子变化太大,现在整体是“宽松”的,去年疫情后的半年里央行通过降准释放了接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还推出了1.8万亿的再融资和再贴现政策,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特别贷款给中小企业注入流动性。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按理说这些特事特办的货币应该要收回,但现在我们的消费需求还没有上去,加上大宗商品暴涨,很多企业成本快速上涨,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关闸,必然又会有一大批的企业日子很难过,所以去年我们就提出来了不急转弯,意思就是说这些流动性要收回来,但是不能收的太快,那这次是稳字当头,而且还有跨周期调节,释放的信号就是,货币政策要保持连贯性,要把宽松保持下去,要转弯也是慢慢转。
再看以我为主,这个一看就是针对老美说的,因为美联储明年可能会加息,这就会造成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出,有一些新兴经济体还没有摆脱疫情,一旦资本流出,其实体经济会有很大的冲击,但对我们来说,我们要以我为主,言外之意其实还是偏宽松的,按理说你加息,我们为了防止资本流出也要跟随加息,但是我就不跟,我就这么自信。
当然保持宽松不代表全面放水,而是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比方说央行提出了要严防信贷过多的流入房地产,就是把货币注入到老基建和房地产这条老路走不通了,未来货币会流向两个方向,一个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一个是新基建,也就是科技制造、数字经济和新能源这些,而这些行业就相当于10几年前的铁公鸡房地产,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
所以整体来看,未来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仍会维持宽松的格局!
04市场反应
前段时间市场分歧最大的问题就是,面临通胀预期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大A一直踟蹰不前,现在好了,央妈定调了,昨天,大A也涨了!
昨天,各大指数普涨,上涨指数涨0.61%,深成指涨1.41%,创业板指大涨2.54%。从结构上来看科技成长板块涨幅居前,新能源车大涨5.15%,半导体芯片涨5.1%,当然新能源的大涨跟美国最新的刺激法案落地也有一定关系。
宁德时代大涨逾6%创出新高
未来的投资,科技成长仍是主流方向!
因为,货币是市场的晴雨表,更是产业的风向标,货币流向哪里,财富就流向哪里!
投资,跟着央妈走,不会错!
扫二维码|关注『大唐智库』视频号
投资对话100集,答疑解惑惹人迷
只要你点,收获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