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4 07:44:38来源:呵护育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几年,一种名叫磁力球也成巴克球的玩具从国外流行传至国内,由于磁力球可以变化成各种造型,不仅是成年人的解压工具,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不断出现孩子误吞磁力珠的事件,磁力珠成了“夺命珠”。
胃壁穿孔!
前两天,抖音上一宝妈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内容是自家孩子误吞下2颗磁力珠,吞食后3天孩子出现腹胀现象,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评论区也有很多宝妈反映自家孩子也吞食过磁力珠的案例。
男童在送往医院后,医生快速为孩子实施了麻醉,并通过内镜手术取出磁力珠,据孩子家长反映两颗磁力珠已穿过胃壁至黏膜层,导致胃穿孔,好在肠腐烂部分已被切除。男童现在已无大碍。
01
你以为这是个例吗?
当然不是。
就像评论区的那些网友说的,很多孩子都吞食过磁力珠。
很多吗?
当然,一年医院不知道要接受多少磁力珠的病例。
2017年,山东1岁3个月大的女孩,误吞了6颗磁力球,导致肠道穿孔、肠粘连、腹腔化脓以致生命垂危。
2017年武汉2岁女童吞食了16颗磁球玩具,致使胃和小肠发生7处穿孔,一段小肠被切除。
磁力珠由于体积小,形似孩子们吃的糖果,容易造成误吞,强大的磁力可使两颗磁力珠隔着胃肠道组织紧密地吸引在一起,造成胃肠道缺血、穿孔、坏死等情况。
2020年7月,浙江温州一名3岁的小男孩,吞食了32颗磁力珠。由于珠子牢牢地黏在小男孩的肠道里,所以只能进行开腹手术。打开腹腔后,医生发现小男孩的肠道上已有4处穿孔。
据接诊的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外科统计,2019年该医院收治了14例吞食磁力珠的患儿,而2020年上半年,则已经给17名吞食磁力珠的儿童做了肠道修补手术,其中最小的1岁,最大的11岁,大部分孩子的年龄都集中在学龄前。
2021年1月15日,家里4岁的儿子在家中玩耍时,不小心吞食掉了36颗磁力珠。父母得知后赶紧带着孩子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救治。x光片显示,36颗磁力珠已经到达肠胃,串成2圈的磁力珠将十二指肠和小肠几乎划破。
为何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很多网友都表示是孩子父母的不尽责导致的,甚至在评论区恶意重伤孩子父母。
但是,就算是全职妈妈,也不可能无时无刻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好在评论区有很多暖心的人,他们多是抱着祝福的态度去感谢这个发视频的母亲,因为她的直言,会让很多家长避免这样不幸的事发生。
02
磁力珠,也叫巴克球,因为高强度磁化材料制成的磁球具有强大的磁力,可以玩出各种创意的形状,再加上商家打出可以缓解压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深受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如果孩子不小心吞食一颗磁力珠还可自行排出,但如果孩子先后吞食两颗以上,磁力球会随小肠蠕动向下运动,由于肠管柔软、狭长和弯曲,当不同位置的磁球运行到邻近的肠曲部位时,强大的磁力相互吸引,会挤压肠管,导致肠管逐渐缺血、坏死,最后穿孔。如果肠管其他部位还有磁珠,就会依次再发生吸引夹挤肠管,最后磁珠形成链珠状,夹挤的肠管相互折叠,形成肠梗阻,这种必须通过手术取出,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者死亡。
我去年看了几个玩磁力珠的视频后,也觉得特别好玩,本着多让孩子玩动手类玩具的初心,给孩子买了一盒。庆幸的是,在看到磁力珠能给孩子造成这么大伤害之前,女儿并没有吞食过磁力珠。之后趁着女儿不注意的时候,把这盒玩具扔掉了。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这小东西不要紧,可你知道,当磁力珠聚集在一起,有多可怕吗?
@老爸评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第一次误食时,磁力珠会迅速进入肠道。
第二次误食时,磁力珠在肠道内会迅速吸在一起。
第三次误食时,磁力珠会将更多的肠道吸在一起。
而珠子一旦进入体内,只能用手术拿出来。
有人又要问了:这么小的珠子,微创不可以吗?
不可以。
医生说:ct片上根本无法确认珠子的具体位置。
人体内5、6米的肠子,要全部捞出来一点点检查,全身麻醉。
那位网友的大儿子每天照x光片,确认珠子能不能自己排出来。
而误食颗数更多的小儿子,3天内做了2次手术。
做胃镜之后,取出来4颗,肠胃一共有4次穿孔,还有一截肠子有点黑红色。
手术后第三天,那一截又破掉了,又去做了一次手术,把那截肠子给切掉……
可想而知,磁力珠进入体内后果有多严重?
孩子脆弱的肠胃根本难以承受!
03
除了容易被忽视的小珠子除外,你知道孩子身边还潜伏着那些隐患吗?
随着玩具种类越来越多,必然存在着一些危险或劣质玩具。磁力珠这样的危险玩具不建议买给孩子玩乐,而这种危险玩具还有很多:
指尖陀螺是可以在指尖上空转的轴承结构玩具,但其形状尖锐,叶片锋利,很容易划伤。
水晶灵是一种在水里浸泡后膨胀变大的彩色珠子,因其貌似果冻容易发生误时甚至引起肠梗阻。
像这种危险玩具数不胜数,甚至都是各大商铺的热门商品,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孩子玩耍玩具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在身边,在体验亲子互动欢乐的同时,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如果发生误食或其他伤害,请及时就医。
希望这次这件事情能让家长把“误食”问题重视起来:
①不要在没大人的情况下让年龄小的孩子接触容易吞服的小玩具;
②不要给孩子一些看起来像零食的玩具;
③孩子误食最好立刻就医,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④平时教育孩子东西都不能随便往嘴里放。
家长做到这些,即便小孩子年龄小,一时疏忽看不过来,也不会在转眼间就发生“误食”事件。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噢~
作者简介:呵护育儿,本文系呵护育儿原创,转载请标明来源:呵护育儿(ID:xxx)。科学育儿知识传播平台,专业医护人员不定时在线解答育儿难题;妈妈达人育儿经验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