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教育 文章内容

高校教师的“心事”,谁懂?

发布时间:2021-11-27 14:44:51来源:麦可思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逐渐重视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但对于大多数在校教师而言,他们仍然得独自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实际上,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

前不久,我们发布的文章《》提到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少粉丝在留言中表示希望能够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高校教师有心事

大学教师并不是外面理解的轻松悠闲,他们的事务繁多。备课、上课、出题、阅卷、指导学生论文、做实验、写论文、报销、写材料、写总结、写报告等等,都是他们需要做的事情。此外,在工作中他们或多或少还会遇到职称评定、项目、经济、教学科研难以平衡等相关问题。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学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科研、人际关系等职业和个人生活方面的压力。但被赋予了“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号的大学教师考虑的问题更多,遇到的压力和痛苦可能更难说出口。而高校管理者或因尊重教师个人隐私,或因较少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也不能及时地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历史学教授和心理健康倡导者罗伯特·穆勒表示,许多教师认为讨论心理健康问题是对教师职业污名化的议题,学术圈避谈心理问题,教师们害怕被人解读为自己存在缺陷。“对学者而言,大脑是最重要的工具。若你公开表示自己的大脑出现了问题,你会担心学校里的其他同事该怎么想。”穆勒说。

2016年5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桑塔·奥诺就公开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并强调高校应做的还有很多。“所有高校应该重视的不只是学生的健康问题,还应有教职工的健康问题。我希望在我说出我个人的情况以后,能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奥诺说。

教师心事需关注

高校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在今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就建议重视和改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苟兴龙说,近年来,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有的情绪低迷、职业倦怠、偏执冲动、焦虑抑郁;有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关系到国家未来。”为此,苟兴龙提出以下建议:

调查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和反馈机制。

按照分层分类评价原则,科学制定院校及高校教师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避免一刀切,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

加大对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补齐农林医师院校的教育发展短板,提高高校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树立“治未病”理念,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探索“教师岗位分类评价、教师队伍柔性管理”新模式,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推进高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祛除“浮躁化、行政化和功利化”导向,推进科研回归本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此外,早在2013年,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到,要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健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对此,部分高校也有相关行动。比如,西南大学为更好地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解决相关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与心理学部联合成立了西南大学教师成长关爱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面向全校教职工及其配偶、子女提供成长关爱服务。中心作为学校专门面向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机构,依托心理学部建设,致力于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心拥有专业的校内外临床心理咨询团队,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心理成长关爱服务。

高校如何帮助大学教师?

想要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缓解,高校管理者应建立“输送管道”,为高校教师搭建心理干预平台。在国外,一些高校开始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培训活动和项目让有需要的教师得到更多心理支持,管理层也逐渐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敏感度。

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穆勒教授为让学校能雇佣一个专门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的顾问花了十年时间游说。在他看来,让教授愿意向外界寻求心理协助十分困难,他希望学校能让心理咨询服务更普及,教师们可以变得更主动。

在穆勒教授的不断努力和学校管理者的接纳下,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创立了教职员心理健康调节员的职位,开始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手段。心理健康调节员主要帮助有需求的教师联系心理治疗专家,并提供其他咨询服务的资源,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方面: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夫妻问题;家庭问题;抑郁、焦虑及其他情绪问题;悲伤和失落;酒精、药物和其他上瘾;提供管理方面的咨询和培训服务。穆勒希望,这种能和具体的负责人对话而不是拨打冷冰冰的咨询电话的做法,能让自己的同事们勇敢迈出寻求帮助的第一步。

2016年7月,心理师奈格尔·谢卡拉比开始担任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负责人。她计划为学院院长和系主任提供指导,让学校领导能和教师们讨论包括抑郁症、如何保持生活和工作平衡等在内的敏感议题。奈格尔期望通过鼓励教师们多说多听,建立一个尽可能舒适的环境,大家可以放下戒备心,公开地讨论自己的心理健康需求。“我的工作目标就是改变学校的风气。”奈格尔说。

除了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肯塔基大学也在行动。该校积极鼓励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参加“守门员培训”。通过培训,高校管理者会学习如何辨别心理问题的迹象,认识包括自残、孤立、极大的情绪波动等预警信息,还会学习如何开启对话。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四川在线、西南大学网站、教育部网站、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责编|麦可思王捷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