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7 10:44:26来源:培训杂志
2021年即将结束,
又到了一年一度立flag的时间。
当代年轻人的flag就像薛定谔的猫,
不知道哪一天就倒了。
如何不让flag总是倒掉?
跟着《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山丽丽
学习“flag五环法”吧~
距离2022年还有32天时间了,明年年度工作规划基本定稿接近尾声,个人规划也需要开启了,有伙伴习惯在新年的第一天立flag,我倒觉得提前一个月做规划,从1.1号执行更好一些。
我用七年左右的时间打磨出来一套方法来做规划,效果还不错,至少核心关键任务基本都能完成。一般采用五个步骤来制定,权且起个名字叫flag五环法吧~
第一环,显微镜下三问复盘
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说,生活中的大多数东西都不过是同类情况的重演。所以,复盘对于做计划来说非常重要。
先给自己找个安静的空间、足够的时间思考做复盘,找个完整的时间,比如一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
复盘是一个“放大器”,面对真实的自己,与自己进行深度对话,把自己的错误放在显微镜下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参考古典老师的生命之花模型,复盘可以分为八个版块,个人健康、学习成长、家庭生活、自我实现、职业发展、理财投资、休闲放松、社交人际。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内容也不会一样,但是可以沿着下面的三问来完成有效复盘。
一问:关键任务的结果
①时间上:是否按时完成?提前?未完成?
②进度上:100%完成?还剩多少?是否超额完成?
③质量上:是否符合当初验证目标的标准,如果打分,可以打多少分?
以我的读书计划为例,我的计划是阅读100本书籍,截止11.24号我读完了102本。从进度上来说,是100%超额完成,时间也提前了,质量上输出读书笔记大约50本左右,能转换应用落地的大约能20本左右。对这个结果还比较满意,打分算90分。
其他的健身计划、理财计划、成长计划、家庭计划等等,都要先做结果打分。
二问:关键任务差异的原因
如果达标,分析成功关键因素:
①主观因素有哪些?比如自身能力、素质、技能
②客观因素有哪些?比如外部资源支持、外部环境、运气等等
如果未达标,分析失败原因:
①主观因素有哪些?自身哪方面不足,哪些没有做到位?哪些低级错误?
②客观因素有哪些?外部资源不到位,哪些突发事件未预料到?
比如说理财目标没有达成,分析后发现原因是存在一个客观因素——家人生病住院,这是突发事件事先未预料到。
在原因分析一栏会写一个表面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表面原因会写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我是如何处理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深层次原因会写我当时的感觉是什么?这件事到底对我意味着什么?
三问:总结经验,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动力
遗憾的感觉之所以挥之不去,是因为它预示着有改善的机会。所以把未完成的事项做成第二年的计划,当然这些计划还是要甄别一下是不是你内心想要的东西。
要识别自己的动机,找张纸,一一列出产生目标的主要动机,并且给它们排个序,把最值得的理由写在最前面。
第二环,个人画布聚焦目标
在第一环在八个方面彻底复盘之后,我们可以聚焦职业发展来明确明年的工作计划。
画布如下图所示:
在创建个人画布时,建议首先从关键活动模块开始,这样比较容易延伸到其他模块。个人商业模式核心要去思考——
你的优势有哪些?
你是怎么利用这些优势的?
通过这些优势,如何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满足感?
印度教史诗《薄伽梵歌》中的诗句:“人不应为了荣誉和外部赞誉而工作,因为工作本身就是奖赏。”作为培训经理,找一下自己培训的价值,怎么从培训这份工作中做出来增值,这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
有一些伙伴,感觉自己的工作在公司不受重视,没有价值和影响力。他们时刻寻找机会换公司,或者想着转岗或转行。此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换一家重视培训的公司,你会施展什么专业本领?或者说如果换岗到新的职业岗位上,你将贡献什么价值?
还有一些伙伴,规划未来2~3年希望担任公司的事业部培训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或者转行做咨询顾问,比如人力资源咨询顾问、职业讲师等。此时可以思考一下,到目前为止现在累积了哪些能力,让你可以去实现你的职业期望?另外,未来2~3年里面你还可以做什么,让你能接近你的职业理想?
九宫格中,“谁能帮助你”需要格外重视,人脉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认识你;不是你愿意帮助谁,而是谁愿意帮助你。人脉是基于你的能力不错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你自身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你的社交都是无效的。当你跟对方有等价交换时,你的社交才是有效的。
同时,几乎所有的培训经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都会进入所谓的“瓶颈期”,觉得在工作上已经没有办法实现新突破了。于是,就想着搞点副业干,做个斜杠青年。斜杠是一种对时间、精力分配的巨大挑战,我认为可以只有本职工作游刃有余之时,再去考虑。
当你的产品有人买单,并且愿意用你的三倍时薪付费时,副业基本上可以作为主业了。我认识的HR朋友中就有自己擅长做衣服的,开了衣服的工作室,也有擅长做蛋糕的,做蛋糕的工作室,比自己做HR收入真的高三倍。
第三环,TimeBoxing分解目标
想要将目标落地,时间管理就十分重要。我特别钦佩的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时间管理方法——“TimeBoxing”。在我看来,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效。
TimeBoxing的本质是创造了一个时间限制。它不是时间线,而是“时间盒”,事务被装进盒子里,而不是摊在桌面上。
比如,安排日程,一般工作节奏是9点~10点定开产品会,10点~11点做部门沟通,呈线性分布。可有时开产品会延误就会影响开部门沟通会,提前做完了产品可能会还要等到10点做部门沟通会,这样根据时间线来制定的工作计划,看似井井有条实际上却有些效率低。
而“TimeBoxing”是“项目规划这个任务,我要在30分钟内完成,辅导员工任务,我只能用25分钟。”将事物放进“盒子”里,创造一个时间限制,设置出每一件事的Deadline。
我是这样应用TimeBoxing的。
第一步,日程安排,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达到效率最大化。比如说我早晨5点~6点健身,以前我会在边跑步时听一些音频,结果适得其反,跑步容易分心,听得音频内容也没有怎么有印象。后来,在这个时间段就做一件事——健身,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效果反而更好了。
第二步,倒计时完成任务,类似于“番茄工作法”,不同的是,番茄时间是固定的倒计时25分钟,但TimeBoxing则更具有机动灵活性,任务不同,时间不同,避免了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不断被25分钟的时限所打断。
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预估的时间不一定准确,这时候就找个小本本记录下来,比如说背20个单词,原来计划20min,后来多次记录之后,发现真正掌握下来至少需要40min,那就调整。在不断迭代中,完成任务。
第三步,每天记录复盘。无论用APP记录还是做手账,一定要留痕记录。我习惯手工记录,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本子,比如健身生活一个本、成长学习一个本,这样分类总结更清晰一些。
第四环,WOOP思维做PLANB
做好每个项目计划之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未必执行落地,可能是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有一个PLANB的保障计划来补充,特别是针对关键的任务。
而WOOP思维是做PlanB的一种很好思维方式,是由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所提出,她用了20年时间,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证明了“积极思维”这一传统思想的不足之处,运用WOOP思维,预先愿望、结果、障碍和计划,将事情变得可操纵,增加行动力。
W:愿望(wish)——拿出你的一个愿望,虽然有点棘手但你觉得能够达成,把它放在思考的中心。比如说减肥这件事情,我相信都是每个女生终生的事业。这个努努力,相信都能达到。
O:结果(outcome)——实现愿望的最佳结果是什么?尽量生动形象地想象这件事的相关情况和经历,不要有任何顾虑。比如说减肥之后就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拍照不用美颜,获得心仪男生的青睐等等。
O:障碍(obstacle)——找到那个妨碍你达成愿望的最关键的内心障碍。这个障碍里最关键的想法和行为是什么?真诚地剖析自己。比如减肥时就有人说爱睡懒觉没有办法早起等等。
P:计划(plan)——要克服或规避这个障碍,你能怎么做?想一个最有效的行动,接着制定一个“如果……那么……”的计划。比如你想坚持跑步锻炼,但每天下班都觉得累,就可以说:如果我回家感觉到累,就先听十分钟音乐,放松一下,然后再去跑步。
如果遇到情况A,那么我就采取行动B。用这种特定形式来制定计划,让我们在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快速的条件反射,这避免了意识层面的纠结拖延,提高了克服障碍的行动效率。
第五环,To-dolist实践清单
最后的一环就是要做实践清单了。在这里推荐两个工具吧。
第一,List工具本
推荐《人生效率手册》作者张萌设计的《早起赢效率手册》里面从五年计划、人生七问探求你的目标与规划,七个人无法了解自己需要修炼的硬本领;18个周期礼物法让你养成好习惯;还有月度目标管理、周计划、日计划都有清晰的模板,方便做计划落地。
第二,薄荷健康APP
虽然薄荷健康APP是记录健康的,但是里面也有习惯清单,我认为很好用。我一般是每顿饭、健身的时候都会打开记录,顺便把每天做的事情进行打卡记录,是一个养成好习惯的APP。
其实还有很多工具可以用,最主要是适合自己的才好。
以上就是我整个年度个人计划写下来的过程,认认真思考和写下来大约需要两周时间,然后写的时候就开始去做,在做中进行调整,比如说我计划4:45分起床,但是发现这个做了一段时间后,白天有些困,自己的生物钟更适合5:15分起床,然后就进行调整。总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定下目标只算成功了一半,只有行动才能成就最好的一年。
一起加油吧!
2022年一起学习标杆案例
一起成为更好的培训人!
企业人才发展案例库
每天只需3.5元,全年1280元
BAT、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人才培养经典案例
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现在购买VIP年卡,
还送《企业人才发展优秀案例集》
一套四本,包邮到家!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微信公众号(ID:trainingmagazine)。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ditor@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