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8 07:08:23来源:知著网
「他和每个“打工人”一样,都在生存与生活之间斡旋,他不是人们理想主义的载体,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一个人。」
>>>
“2021年6月土木工程刚毕业,7月24日开始干施工至今,以亲身经历带你看土木人的点点滴滴。”这段话是up主“大猛子ym”在b站主页的个人简介。
up主大猛子ym的个人简介,数据截至11月27日
从8月18日在b站上传第一条视频以来,大猛子坚持更新自己在工地施工的实拍视频,在短短不到三个半月的时间里,积累粉丝61.1万人。
红色安全帽、不加整饰的外表、比年龄沧桑许多的脸、大碴子味的车轱辘话以及标志性的“我是不会跑路的大猛子”,这些构成了人们对up主“大猛子ym”的最初印象。
2021-08-18第一条视频“土木工程:你又苍老了许多”的截图
他镜头下的每一帧都近乎“原生态”地记录了自己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感受。一个灰头土脸的工地up主何以成为年轻学生的首页推荐?他来自工地的劝学声音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罗马工程还是牛马工程?
个体叙事的价值|
大猛子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在于他以工地实录让人们看到了土木专业毕业生的真实生活,以及“基建狂魔”这一称谓背后有血有肉的个体。
形式上,大猛子的视频多是长镜头,配以略带土味的花字,以他的情感抒发为主要内容,给人一种粗砺的真实感。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内容上,他的工地实录为人们理解土木行业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参照。近年,中国凭借一系列大规模基础建设和超级工程,获得“基建狂魔”的称号,土木专业背景的学生功不可没。在这种叙事中,土木工程往往与“为国家做贡献”的爱国热情,以及诸如“高薪酬”、“包工头”、“三年总工,五年项目经理,十年董事长”的美好想象相关联,再加之高就业率,报考就犹如端住铁饭碗,吸引了一些学生。
2021-09-27发布的视频中,大猛子谈到土木工程的就业率
然而,现实却不同于想象那般美好,如下图这番土木专业学子的“经典自嘲”就反映了这种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也成为了许多“土木人”宽慰自己的常用话语。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大猛子也经历了这一转变,2017年时大猛子面对择校,受身边亲戚、师友、社会舆论等多方的影响,相信“土木工程”就是高就业率、高收入的代名词,填报了土木工程专业。
然而,现实的巨大落差却如当头棒喝,令他叫苦不迭。飞扬的尘土、灼目的烈日、凌晨六点上工地,当牛做马……在他的影像中,已然“深陷”土木行业的人仿佛看到自己的生活,尚在高校的土木专业学子犹如被注入一剂预防针,提前直面了毕业后的现实,外行人则对土木行业有了更具体、更感性的认知。
但要注意的是,大猛子代表的仅是他自己的观点,根植于他所感知到的现实,它们固然是一种现实,但也仅是“一种”现实。在这个自媒体兴起的时代,每个人的话语都有被听见的可能。比如类似的拍摄工地生活的up主“农民工川哥”,则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截然相反的叙事,他的视频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许多网友。
2020-11-24发布的视频中,up主“农民工川哥”说自己失业了
工地up主们生活在同样尘土飞扬的环境中,但对各自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在网络上分享各自的生活碎片,不同的主体叙事为社会提供了不同面向的解读。
|大猛子,徘徊在生存与生活之间|
即使对土木工程不感兴趣的人,也乐于看大猛子的视频,是因为他们在他的话语间感受到一种相似的生存体验,能够将情感投射在他身上。
2021-11-25更新视频“土木工程之牛马与罗马的会面”截图
各行各业的网友也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工作体验,表明自己能够与猛子感同身受,这让我们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土木工程这一个行业。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似乎总是与非自愿的、难以忍受的、看不到终点的痛苦联系在一起。大猛子作为一个缩影,映射出近年来持续引发社会性热议的“996”和“打工人”文化。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面对枯燥、艰辛的工地生活,大猛子不时自嘲为“牛马”,以调侃、戏谑的姿态排解苦闷,对抗生活之荒谬。镜头呈现的“悲惨生活”与“搞笑up主”标签之间的对比仿佛一出荒诞剧,令人感到不协调与心酸。
这种潇洒的态度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层面的慰藉,让那些不满于自身所处境况的人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即使一时间难以逃脱困境,但和大猛子以及网友们一起嬉笑怒骂,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2021-11-25更新视频“土木工程之牛马与罗马的会面”截图
大猛子在最新一期视频里得到了公司赞助的外出旅游,也就是休假。有人从公司的立场展开分析,说这是大猛子的热度暴涨后,资本为了转移公众视线的无奈之举。
也有人偏激地将大猛子从一个“土木人”摇身一变为“自媒体博主”视为他与资本的“联姻”,说他“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跑路”,认为他不再能代表土木行业的真实情况,不再能为尘土中的人们发声,因而模仿鲁迅的口吻慨叹:“大猛子,他大约的确是死了。”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还有一些人表达了自己对大猛子的复杂心态,他们一方面希望他过得好,另一方面又担心他忘记那些仍身处泥泞之中的人。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大猛子从来都不是神,他与资本的“妥协”使他坠下“神坛”,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他和每个“打工人”一样,都在生存与生活之间斡旋,他不是人们理想主义的载体,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一个人。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短暂的旅途之后,大猛子仍要回到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即使老板能够通过投放更多资金、休假、福利来宽慰劳动中疲惫的心灵,但也无法终止劳动者在工作中切实体会到的痛苦。
我们都曾在切身的经历当中,体会到工作对人的异化。我们当然要尽可能地改善劳工的生存境况等外在标准,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略更重要的一点,即对自身工作内在价值的认同,我们只有通过自在自为的工作才能够缓解工作中的无意义感、剥削感,而非依靠薪资等外在条件的补给。
|不为固化标准捆绑才可成为真正的“人”|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生来就是牛马。”这是大猛子的一句名言,被网友频频引用,这种慨叹背后暗含着大猛子对“阶级固化”的无力感与宿命感。
2021-10-24更新视频截图
面对这种固化,大猛子呼吁观众好好学习,因此,他也被网友戏称为“考研休息区up主”。
大猛子ym视频截图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难道通过学习就能够实现“牛马”到“人”的转变吗?答案是否定的。知著君并非否定教育的价值,而是认为这种劝学言论值得深思。当个体为了避免去工地而强迫自己去学习,这是否意味着学习背后也暗含着诸如“高薪资”的功利性目的?这可能使得学习不是基于求知欲等内在动力,而是为外在利益所驱动,成为一种痛苦的劳动。
外在标准对内在价值的挤压随处可见,让我们来看看这条评论,它实际上也暗含了“开路虎=不吃苦”的价值判断。知著君认为这有失偏颇,一个人是否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准不应根植于薪酬、社会地位等外在标准。
大猛子ym视频下面的评论
由此看来,与其说是阶级固化,不如说是标准固化。关于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关于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策略与选择。当个体的价值变得多元,而不是被一套固化标准所捆绑,个体才能够真正成为“人”。
因此,也存在着一些能够在工地上体会到自我价值的人。对知乎的这位网友而言,可能是“爸爸曾经就是一个基层的建筑工人”、“童年时候就经常去工地”之类的原因,使她在工地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工地的恶劣环境对她而言,虽然辛苦不少,但开心更多。
知乎问题“你们当时为什么选择了土木?”下面一名网友的回答
这是一种不为外部标准所裹挟,更关注工作与个体之内在价值的表述。
诚然,要求每个人都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践行之颇具理想主义色彩,较之技术劳工的待遇等切近问题也显得有些遥远。
这种理想需建立在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个体能够进行更多自由选择的基础之上。但在这一过程中,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问题,因为说到底,它们只能在精神层面得到解决。
而大猛子于插科打诨间对荒谬生活进行的消极抵抗,仍是有力的,他的走红让我们意识到,不论在工地还是在办公楼,我们都要面对短暂的辛苦,但我们将共同面对它们,找到出路。
参考资料:
[1]乌鸦校尉.“大猛子”的牛马生活,劝退了多少土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