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历史 文章内容

“国民大革命”概念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1-12-01 18:04:41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说的“国民大革命”或“大革命”,是指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间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政治运动。正因此,理论界和学术界有时将这场革命表述为“1924—1927年(中国)的(大)革命”。但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一般却称之为“1925-1927年(中国)的(大)革命”。例如,192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在为中共六大准备的书面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关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国革命运动的报告》中使用了“一九二五——二七年中国的大革命”这一说法。再如,1929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召开会议,多次使用了“1925—1927年革命”的说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也有“(1925年)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的表述。(《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9页。)显然,毛泽东在这里认为,“大革命”始于1925年五卅运动。总之,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一般认为,“大革命”是从1925年五卅运动开始的,因而将“大革命”称为“1925—1927年革命”。另外,大革命时期苏联驻华使馆武官阿·瓦·勃拉戈达托夫后来在《中国革命纪事》一书中也回忆说:“(那时)一般都认为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是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革命的开始。”([俄]A.B.勃拉戈达托夫著:《中国革命纪事(1925-1927)》,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5页。)

那么,当时为什么出现了上述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这与五卅运动当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有关。五卅运动于上海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很快席卷全国,国内各大中城市和重要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游行和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形成了巨大规模的反帝爱国怒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正如瞿秋白在1926年初说:经过“五卅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跃登历史舞台,使国民革命中充实了群众的革命力,帝国主义者和军阀的统治根本动摇”。所以,当时的中共中央将“大革命”的起点认定为1925年五卅运动,因而使用了“1925—1927年革命”的说法,当时共产国际亦对此认可。

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中共党内一些领导人却开始将“大革命”的起点认定为1924年1月,与此相适应,开始使用“1924—1927年(大)革命”的说法。如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使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以后这种表述越来越多。例如王稼祥在1939年所写的《为中国共产党的巩固和坚强而斗争》一文中就说:“共产党在成立以后,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大革命中即实行了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新中国成立后,“1924—1927年(大)革命”之说更是完全取代了以前的“1925-1927年(大)革命”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就出现了“1924—1927年(大)革命”之说呢?依笔者浅见,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为了当时国共合作的需要。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翌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和联共抗日。正因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以前的“大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史。事实上,“大革命”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下进行的,或者说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该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及其后,中共党内一些领导人将“大革命”的起点认定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会议的召开,因而开始使用“1924—1927年(大)革命”的说法。笔者认为,当时中共领导人这样做,既体现了此时他们怀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尊重了“大革命”历史,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

综上,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一般认为,“(国民)大革命”始于1925年伟大的五卅运动,因而将之称为“1925—1927年革命”。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及其后,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需要,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国民)大革命”的起点认定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将此革命称为“1924—1927年(大)革命”。笔者认为,“1924—1927年(大)革命”之说——迄今我们理论界和学术界仍在沿用,这种说法是十分符合历史和实事求是的,因而是可取的。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王新楠

编辑:鲍家树赵昕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