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旅游 文章内容

胡一刀游记 | 当惹雍措转湖

发布时间:2021-12-01 19:04:57来源:川藏线自驾联盟俱乐部

当惹雍措,位于那曲市尼玛县境内,羌塘高原腹地,海拔4540米,雍仲苯教最重要的圣湖,西藏第四大湖和最深的湖。“雍措”是一座湖的最高荣誉,除了代表迷人的蓝色之外,更是彰显一座湖独特的地位。整个西藏面积超过一平方公里的湖泊有600多座,但被称为“雍措”的只有六座,不到1%,甚至连“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也未曾享此荣誉,可见当惹雍措地位之高。

2019年5月,第一眼看见当惹雍措,就被圣湖的湛蓝所倾倒。圣湖南岸是达果雪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七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是雍仲苯教徒心中的神山。蓝天白云下,白雪皑皑的达果雪山,湛蓝湛蓝的当惹雍措,相依相偎,构成一幅绝美的神山圣湖图。不禁感叹:天堂也不过如此!

转山转湖转经塔。虽然不是虔诚的苯教信徒,但对当惹雍措转湖心仪已久。2019年在当惹雍措只呆了一天,未及转湖,即匆匆作别。时隔两年,故地重游,自然不再错过。2021年10月1日,一大早便从文布南村出发,驱车沿着湖东岸的傍山险路,顺时针转湖,前往30多公里之外的吉松村。

文布南村,当惹雍措湖畔一个神秘的原始藏族村庄,距离尼玛县城约两百公里。一部央视《极地》纪录片
,让这个最美的村庄
开始走入人们的眼帘。文布南村历史悠久,曾经是西藏高原神秘的古老宗教——雍仲苯教的发祥地,也是古象雄王国的腹地。小村依山面湖,家家户户都是湖景房,足不出户,凭窗远眺,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美景,即尽收眼底。2019年来去匆匆,遗憾未能在小村停留一晚。今年总算可以小住两日,得以细细品味小村壮美的风景和纯粹的信仰。

在文布南村,夜晚还能守望璀璨的星空。连续两天,一到深夜,抬头便是满天繁星,在村里挂满经幡的经塔、静谧的当惹雍措湖水,及远处朦胧的达果雪山映衬之下,美轮美奂,令人误以为身处极地。

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当惹雍措南北走向,形如鞋底,三面环山。最为险峻的就是东岸,沿湖公路临崖而建,是一条狭窄的简易砂石土路,高出湖面几米,甚至十几米。一些路段,悬崖边几乎没有任何防护。山路陡峭、崎岖难行,对车辆越野性能和驾驶技术绝对是个挑战。但观景视野十分开阔,整个当惹雍措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令人大饱眼福。

艰难行驶约20公里,猛然映入眼帘的,是湖边一块几十米高突兀的巨大嶙峋似礁岩状山体。山石上缠绕着五色经幡,随风摇曳。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曾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的古象雄王国遗址。象雄当时已经拥有高度的文明,曾创立自己的文字,是雍仲苯教的发源地,也是藏传佛教的源头。最后一代国王李弥夏,被赤松德赞串通了其王后,在他祭湖的时候将其暗杀,导致了象雄的灭亡。“繁华落尽一场空,青山依旧笑春风。曲终弦断人散尽,浮生若梦在其中。”当年的宫阙连宇,气势如虹的王宫,已无半点踪迹可寻。只有这座光秃秃的小山包,依然默默地守护着神山圣湖,无言地见证着历史沧桑。

距古象雄遗址不远,有一座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彭寺,相传为雍仲苯教最古老的寺庙,至今香火依旧旺盛。可惜无暇进庙烧香膜拜。

吉松村,距离文布南村30多公里,同样是当惹雍措湖畔一个美丽藏族小村落,背靠达果神山,面朝当惹雍措圣湖,宛如世外桃源。吉松村则游客寥寥,十分幽静,与文布南村游客众多、热闹非凡形成鲜明对比。适逢午餐时分,大家围坐在湖边一户藏式民居,一边享用美味的藏餐,一边欣赏窗外迷人的风景,简直妙不可言。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昂孜措,与当惹雍措仅一山之隔,藏在深闺人未识。返回文布南村前,特地绕道十几公里,翻越吉松村村后的高山,走马观花探访。远距离放飞无人机俯瞰,昂孜措似乎并不那么惊艳,却有着难得的静谧。湖边一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地上,一位牧羊人正放牧着羊群,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安逸。

都说当惹雍措湖水变幻莫测,一日三变。今日一见,果不其然。上午出发时,当惹雍措湖水还是浅蓝、深蓝。下午返回时,湖水则是浅蓝、浅紫、乳白交错,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泛出迷人的梦幻色彩。

第二天,走阿里中线穿越无人区,前往阿里措勤的扎日南木措,当惹雍措西岸的205省道是必经之路,顺道逆时针转湖。相比于险峻陡峭的东岸,西岸则平坦舒缓,而且观景位置更佳。隔湖相望,整个达果雪山尽入眼帘,更加气势磅礴。由近及远,草木枯黄的大片湖滩,湛蓝碧绿的当惹雍措,白雪皑皑的达果雪山,色彩分明,与空中飘浮的大块云团交相辉映,俨然一幅五彩斑斓的天然油画。

经来多乡,行至临近达果乡时,历时3.5小时,行程近200公里,完成当惹雍措西岸转湖。至此,历时两天,行程230公里,除尚缺南岸未形成闭环外,几近转完整个当惹雍措。何日再来补缺?

胡一刀游记全集:

行程咨询电话微信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