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1 09:03:28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5G在中国发放牌照已经将近2年半,但是5G无用论的观点不时出现。反驳者说5G的真正看点是在toB的行业端,但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就是我为何跨越3000公里,冒着疫情的风险,远赴广西实地调研5G的原因,我带着三个问题,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5G。
点开视频,发现真相
☟☟☟☟
第一个问题
5G到底有没有价值?
在柳钢防城港基地的冷轧厂,我发现,5G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人”的改变上。在磨辊间,以前将轧辊运载到磨床上,需要工人在现场操作,防城港地处南国边陲,一年大部分时间温度都很高,现场又有各种噪音,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但是,有了5G技术,装载机上的高清摄像头可以通过5G实时回传高清视频,让工人可以在5G创新工作室中,像玩游戏一样远程操控装载机。
在这个5G创新工作室中,开着空调,工人喝着饮料,蓝领变成了白领。柳钢集团冷轧厂厂长陆兆刚说,原来一个装载机需要3个人配合工作,现在1个人可以操作2台,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而且,也别省出来的工人,他们可以干价值更高的事情,比如去训练算法。所以,5G第一个价值就是可以将人从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升级。
第二个问题
5G投入很大,企业值得吗?
听说柳钢在5G智慧钢铁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投资这么大,值吗?陆兆刚算了一笔账,5G智慧天车就提升效益33%,每年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5G预测性维护,就是用AI模型提前发现钢铁生产关键设备运行的故障,从而能保障生产连续性,能提升41%的综合效率等等。5G对钢铁厂的价值很大。
而且,5G对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数据,陆兆刚说,有了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5G,可以让工厂的数据流动起来,激活数据的价值,让工厂进入数字化。比如,柳钢冷轧厂主要的客户是小家电和汽车厂商,疫情前销售比较规律,但是后疫情时代,需求变化很大,工厂数字化之后,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实现以销定产,迈向柔性生产。而且,5G的投入是一次投入、多年甚至可以说是长期受益,边际收益是特别大的。
第三个问题
5G作为联接技术,
和智能化有什么关系?
5G是一个联接技术,为何会和智能化发生关系?在柳钢冷轧厂,可以看到5G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支撑技术,与云、AI融合在一起,让很多场景实现智能化。比如冷轧钢板焊接在一起的焊缝质检,就实现了智能化,高清摄像机拍摄的图像通过5G传输到云端,进行算法比对,实现焊缝质量的智能化检测。类似的场景还有固废云识别、贴标、预测性维护等很多。所以,在很多场景的智能化上,作为联接技术的5G都是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实地探访之后,我很是感慨,5G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柳钢、广西移动、华为三方协作,现在已经将5G应用到11个场景,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谁能想到,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诞生在我身后这个不起眼的塑料棚子里。
就像陆兆刚所说,柳钢在5G应用上是从小入手,循序渐进,快速迭代。柳钢5G的快速推进,也离不开柳钢、广西移动、华为的深入合作,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冷轧厂、移动、华为技能专家5G创新工作室,三方已经是在一起办公,这也方便第一时间解决问题,5G发展靠的就是这种合力。
这次广西之行让我重新认识5G,5G到底行不行?一个个钢铁工人、一块块钢板、一个个轧辊、一台台装载机已经给了答案。
作者简介
闫跃龙
玥珑传播创始人,知名商业评论人,资深互联网营销和公关专家,拥有超过18年的营销、公关、传播经验,曾任京东消费品事业部市场总经理,京东公关总监,IDG旗下《通讯世界》杂志总编,对于互联网、通信、IT等科技行业的发展大势有深刻见解和独特观点
▽▽▼▼▽▼
~~直播预告~~
本周五晚8点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