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财经 文章内容

蔡建春:建设世界领先交易所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03 07:47:11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上交所将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任务部署,加快建设成“创新包容型、综合服务型、稳健合规型、绿色发展型、开放合作型、数字智能型”的世界领先交易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国际格局演变,对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上交所在改革中诞生,在发展中壮大,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制度日益齐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上交所将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任务部署,加快建设“创新包容型、综合服务型、稳健合规型、绿色发展型、开放合作型、数字智能型”的世界领先交易所,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支撑,证券交易所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承担重要使命

  资本市场不仅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大国竞争博弈的重要舞台。纵观经济发展史,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往往离不开一个强大资本市场的支撑。

  证券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是连接实体经济、资本、科技的枢纽和平台,是一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重要环节,在促进资本形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西方证券交易所不同,我国证券交易所是党和国家兴办的事业,从建立之初便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在发展之中始终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相连。新《证券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证券交易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

  在实践中,我国的证券交易所承担起组织市场和自律监管的基本功能,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为根本宗旨,从早期支持国企和股份制改革,到服务各类企业上市融资、改善融资结构,再到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等进程,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家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一部分。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标志,证券交易所肩负起新的重任,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承担了更重的责任。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包容型交易所

  从全球范围看,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资本市场发展变革的关键力量。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紧跟创新发展大势,通过设立单独板块、优化上市制度、丰富上市形式等方式,积极吸引新经济领域的企业上市发展。目前,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都设有两个以上市场板块,根据创新企业特点实行差异化的上市交易规则、投资者准入门槛和监管措施;因时调整上市制度,包括便利不同投票权企业上市、引入第二上市制度等,最大限度为创新企业发行上市、发展壮大提供高效服务。

  上交所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立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实际,不断优化监管与服务方式,更好地发挥市场组织者、服务者、监管者的作用。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关键位置,努力实现主板、科创板“双轮驱动”,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板蓝筹市场积极助力国民经济转型发展。起步于总市值12亿元的“老八股”,经过30多年发展,上交所已拥有上市公司近2000家、市值超50万亿元,市值规模位居全球交易所第三。主板蓝筹市场汇聚了一大批国之重器、行业龙头和细分领域冠军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借助并购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业务整合、促进转型升级等方式,主板蓝筹公司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2018—2020年,沪市主板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81单,涉及交易金额约8300亿元,其中产业类并购占比超过六成,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及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年上半年,上交所主板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公司已达84家,世界前100强公司占据16席,主板公司营业收入规模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成,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三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与“动力源”。

  科创板服务“硬科技”企业发展成效初步显现。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成功挂牌交易。截至2021年8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家数达331家,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额4065亿元,市值5.2万亿元。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已上市企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多个产业链。

  95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是多个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19家未盈利企业、4家红筹企业、2家同股不同权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提升了A股市场的包容性。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册制改革试点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中,上交所认真贯彻落实“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坚持把好入口质量关,坚持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坚持审核公开、透明、可预期,坚持审核权力制衡约束,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市情的注册制框架,积极为全面实行注册制创造条件。

  同时,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科创板发挥试验田作用,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总的来看,注册制改革试点符合预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和生态的深刻变化,改革成效总体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丰富产品种类,打造综合服务型交易所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丰富的产品类别是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和风险管理需求的基础,也是交易所基础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

  近年来,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冲击下,证券交易所也从过去单一的交易场所向综合型服务机构转变,向市场参与者提供证券上市、集中交易、风险管理、信息数据、技术咨询等多元化产品服务,成为多元化、一站式的“金融超市”。

  上交所围绕“一所连百业、一市跨全球”的定位,持续拓展产品宽度,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已成为拥有股票、债券、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基金和衍生品的综合型交易所,交易所市场的价格发现、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显现。

  积极发展基金和衍生品市场。上交所基金产品覆盖股票、债券、黄金、货币等多种资产类别,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其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交易量、规模均占境内市场近八成,位居亚洲前三名。

  衍生品方面,上交所于2015年推出国内首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并于2019年新增上市了沪深300ETF期权。目前,上交所ETF期权日均成交超过500万张,成交量位居全球同类产品前列,成为各类投资者的重要避险工具。

  努力建设高质量债券市场。2020年,上交所债券市场托管量13.9万亿元,占国内交易所市场的80%以上;筹资额达6.6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纾困专项债、扶贫专项债、“一带一路”公司债券、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等品种不断涌现,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稳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2021年6月,首批5只REITs产品在上交所平稳上市,项目融资170亿元,涵盖五大主流基础资产类型,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当前,上交所REITs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加强一线监管,打造稳健合规型交易所

  “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优化监管框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增强监管权威性,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自律监管是证券交易所的基本职能,也是证券交易所维护市场“三公”秩序的重要抓手。上交所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认真落实“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监管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监管方式方法,依法监管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

  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制定《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开展三省一市六辖区上市公司专项服务,发挥“三点一线”工作合力,有序化解了一批高风险公司的风险。积极服务央企国企改革,支持央企国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主动提供资本运作、资产证券化等专业服务支持,助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实施。

  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切实承担退市工作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退市新规,做到“应退尽退”。2021年上半年,沪市共退市11家上市公司,其中强制退市8家,主动退市1家,重组退市2家。坚决打击规避退市行为,依法认定上市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触及退市指标,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依法合规做好上市公司监管。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和持续监管,认真落实“三及时”要求,做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妥善处置市场关注的重点个案。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全力推动“清欠解保”,2021年上半年已有59家公司解决资金占用约291亿元,20家公司解除违规担保约200亿元。广泛组织动员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强化其公众公司意识,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和体验感。持续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1年上半年共有1167家公司派发现金股利1.08万亿元。

  优化交易监管和会员监管。建立健全异常交易监控标准,提升交易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保障合理交易需求和市场交易通畅。加强交易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联动,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加大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线索的核查力度,对违法违规交易形成强力震慑,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会员监管,不断提升会员机构执业质量。

  进一步完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围绕“建制度”,做好新《证券法》配套规则完善,推动构造“简明友好型”规则体系,提升市场获得感。落实“放管服”要求,向市场公布权责清单,推进“阳光监管、友好服务”。公开监管事项执行标准,清理“口袋规则”,明确市场预期。开展“切实服务市场主体,着力提升交易便利性”专项工作,推动解决市场关切和投资者关心的实际问题。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绿色发展型交易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基础设施,是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生态链中的重要资金枢纽和交易平台。

  目前,全球证券交易所普遍把践行ESG理念、支持绿色发展作为重要主题,已有106家证券交易所加入了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60家证券交易所发布了ESG报告指南。为更好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上交所成立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推进领导小组,以打造绿色发展型交易所为目标,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大力支持绿色企业融资。在绿色股票方面,2018—2020年,共有16家新能源企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2家节能环保企业在科创板上市,IPO融资额合计达374亿元。在绿色债券方面,截至2020年底,在上交所共发行了188只绿色公司债、256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共计2479亿元。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开展社会责任信息披露,60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主动性显著提高。

  鼓励和引导绿色投资。上交所创新开发绿色ETF/LOF产品,合作发布50多只绿色主题指数。广泛开展了针对境内外投资者的绿色投教和推介活动,引导中长期资金配置绿色产业,鼓励广大投资者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18年起,上交所每年度发布《上交所社会责任报告》,对标国际标准统计碳排放情况,优化节能减排设施,着力推广绿色办公。组织开展宿松定点扶贫和公益慈善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打造开放合作型交易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布局国际业务成为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战略,也从过去以收购兼并、技术输出为主,向市场联通、建立战略联盟等多元化方式转变。上交所主动融入开放潮流,以市场互联互通为抓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在全球交易所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开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新局面。2014年,沪港两所成功推出沪港通,开辟了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模式。自开通以来,北向资金(沪股通)累计净流入突破7000亿元,目前日均成交金额超过500亿元。在沪港通成功基础上,上交所于2019年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出“沪伦通”西向业务,目前已有4家沪市公司在伦交所发行存托凭证(GDR)并挂牌交易,募集资金近60亿美元。积极尝试产品联通,2019年以来,先后推出中日ETF互通、中法ETF互通,目前市场运行平稳。此外,沪市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权重也在不断提高。

  开展“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之间的战略合作。上交所支持“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发展,合作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入股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与哈萨克斯坦共建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联合发起设立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加强与其他证券交易所的务实合作。

  参与国际治理与规则制定。上交所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成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亚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联合会(AOSEF)、联合国可持续交易所倡议(UNSSE)等国际行业组织成员,在业务创新、规则制定、监管合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参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制定;2018年,牵头制定《可持续交易所原则》;2020年,参与制定全球发行人气候信息披露指南,推动我国交易所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

  加强技术创新应用,打造数字智能型交易所

  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深刻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成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有效应对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行业变革与挑战,近年来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加大技术投入,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加注重运用前沿技术,克服市场运行障碍,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上交所积极拥抱新技术,大力推动交易所数字化转型和行业数字化生态建设,努力实现技术与业务协同发展。

  树立数字化思维。2021年5月,上交所正式发布了“十四五”科技战略,在坚守安全底线下,提出“1套体系、2条主线、3个基础”的战略构想。“1”是打造数字化发展的顶层治理体系,设立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数字化发展思维;“2”是重点推进G4核心交易系统和科技监管服务两大任务,明确技术发展方向;“3”是夯实行业数据中心、行业云平台以及数据治理三大基础工作,促进交易所数字化转型和前沿技术应用创新。

  促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上交所充分运用前沿技术夯实金融监管科技基础,有序推进大数据平台、金融云、新监察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丰富监管工具箱,推出公司画像、债券及衍生品风险智能分析等监管应用。其中,公司画像已向各类主体超700名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此外,上交所推出“科技评价系统”,上线“金融文本处理系统”等,助力业务高效开展。

  推动行业技术共享、共建、共治。上交所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发挥公共数据开放应用的示范效应;与最高人民法院签订协议,深化司法涉诉数据与监管数据的互通融合。联合多家证券公司打造“全云化券商灾备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厂商推出“公募基金IT系统云化解决方案”,为证券监管云提供信创云资源,推进行业信创云建设。打造“上证链”,支持行业机构区块链应用创新。

  立足新起点,加快建设世界领先交易所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上交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两个大局”,更加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加快建设世界领先交易所,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胸怀“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上交所在改革发展中,始终将各项工作放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努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服务。新形势下,上交所将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全局,持续深入落实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等各项工作,争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二是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广大投资者获得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既是资本市场的初心使命,也是上交所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形势下,上交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产品供给,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服务教育,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让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更公平、更充分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三是勇于开拓创新,建立更加成熟定型、包容开放的市场体系。开拓创新是上交所落实改革开放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精神与宝贵经验。新形势下,上交所将紧紧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坚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加快关键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的包容度和覆盖面,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推动建立更加成熟定型、包容开放的市场体系。

  四是严守风险底线,保障市场行稳致远。资本市场本质上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场所,及时洞察、准确把握、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交易所作为市场一线监管者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上交所将坚守底线思维,将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预警和预研预判,积极稳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债券违约等领域风险,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1年10月刊,2021年10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秦婷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