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8 22:12:08来源:科普北京
患者张先生:
大夫,我以前身体没什么毛病,最近1年工作忙、应酬多,没怎么运动,体重一下子增加了十来斤,白天没精神想睡觉,还经常头疼。今天一量血压,发现血压也升高了,有140/102mmHg。
医生:
您看起来体型偏胖,晚上睡觉打呼噜吗?
患者张先生:
我爱人说我打呼噜声音可大了,特别是喝酒以后更严重,吵得她睡不着。
考虑到张先生体型偏胖,颈部粗短,我们除了为他进行血压监测外,还进行了睡眠监测检查。根据睡眠监测报告显示张先生患有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什么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neasyndrome,OSAHS),是指因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QSA的危险因素
▶肥胖(BMI超过标准BMI的20%或以上,即BMI≥28kg/m2);
▶男性(男女患病率约2:1)、绝经后女性;
▶年龄: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服用镇静、催眠药;
▶上气道解剖学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及鼻部肿瘤等)、Ⅱ度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咽腔狭窄、咽部肿瘤、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下颌畸形等;
▶OSA家族史;
▶其他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胃食管反流、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
鼾声是如何形成的
鼾声是吸入的气流经过狭窄的气道时受阻,形成涡流冲击上气道软组织,产生震动而发出声音。上气道不完全阻塞时会发出鼾声,完全阻塞时会出现呼吸暂停,鼾声消失。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会使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经大脑的调控后会突然用力吸气(鼾声停止数十秒后突然出现一声巨大鼾声),然后进入下一个呼吸周期。因此,当出现鼾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时需警惕存在OSA。
OSA的典型症状
主要为睡眠时打鼾,可观察到鼾声间歇或呼吸暂停,夜间因胸闷、窒息而憋醒;晨起头痛、咽干,日间困倦或思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焦虑或抑郁等。
QSA的多系统表现
▶心脑血管系统:夜间长期缺氧易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脑卒中等,增加猝死风险。
▶内分泌系统:导致胰岛素抵抗,甚至进展为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
▶呼吸系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加重支气管哮喘症状,引起慢性肺动脉高压等。
▶泌尿生殖系统:夜尿次数增多、遗尿等;可出现性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可并发胃食管反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OSA的诊断
对于任何存在白天嗜睡、睡眠时打鼾、肥胖、颈粗短或小颌等危险因素的人,建议行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或便携式诊断仪监测(portablemonitioting,PM),记录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的次数之和)。
●存在有以下一条或多条表现的患者,PSG或PM监测出现AHI≥5次/h,以阻塞性事件为主可诊断OSA:
▶嗜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疲乏或失眠症状;
▶夜间因憋气、倒吸气或窒息而醒;
▶习惯性打鼾、呼吸中断或两者兼有;
▶高血压、心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2型糖尿病;
●若无相关症状或疾病,PSG或PM监测出现AHI≥15次/h,以阻塞性事件为主,可诊断OSA。
OSA的治疗
●一般治疗
▶减肥和运动: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OSA患者,推荐其减轻体重并进行运动;
▶戒烟酒、睡前勿饱食、慎用镇静催眠药;
▶调整睡眠姿势:避免仰卧,侧卧或调高床头;
▶避免日间过度劳累;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是治疗成人OSA的主要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CPAP模式。建议在专业人员的监测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进行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定,并需要随访及调整。通过给予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预防上气道塌陷导致的呼吸事件(如呼吸暂停、低通气),可使睡眠时鼾声、憋气消退,白天嗜睡及相关症状改善。研究表明,对于伴发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OSA患者,经CPAP治疗后,有血压下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致死率降低、有助血糖控制等获益。
●口腔矫正器:适用于轻度或中度OSA患者,特别是下颌后缩患者。对于拒绝、无法耐受气道正压治疗的患者,也可使用口腔矫正器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不作为初始治疗手段,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或颅面畸形等患者可通过手术解除上气道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征是睡眠过程中上气道反复塌陷所致的阻塞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长期未经治疗的OSA可引起低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猝死等风险。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一部专家乔薇和刘爽特约供稿,参考资料如下,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30-35.
2.EpsteinLJ,KristoD,StrolloPJJr,etal.Clinicalguidelinefortheevaluation,managementandlong-termcareofobstructivesleepapneainadults.JClinSleepMed2009;5:263.
3.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4):1902-1914.
-end-
往
期
科
普
科技资讯趣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