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13 岁当爹,18 岁生八胞胎,这群 00 后能更离谱些吗?

发布时间:2021-12-15 07:45:56来源:驻外猎奇大户

作者:木易杨,来源:人生研究所(ID:neng365)

What’sup,buddy!

试想一下,不考虑现实因素的话,你会想要几个孩子?

在你有答案前,不妨看看这位郑州的白女士是怎么选的。

近段时间,她因为一举怀上八胞胎而登上热搜,火速开通了名为「八胞胎妈妈本人」的直播账号(目前已经关闭账号)。

在直播中,她大方晒出了自己的超声检查报告单,和大家分享怀有8胎的幸福:「得知消息后,真的是又惊又喜」,

同时向网友求助,希望能介绍一些好的医院和医生,因为想要「多保几个宝宝,保留四到五个最好。」

不少眼尖的网友注意到,

在白女士公开的体检报告单中,年龄一栏显示,她今年仅有18岁。

一旁的白女士姐姐见状,马上含糊回应:「当时报告单上的年龄,是乱填的,已经二十多岁了。」

如此牵强的解释并没有说服网友。

尤其白女士还在直播中透露,八胞胎是通过人工干预手段怀上的,更是给这个「八胞胎福气」增添了一丝疑窦:

为什么一个18岁的少女会以已婚身份自处,又为什么这么着急生孩子?

一些记者前往白女士诊疗的医院采访,慢慢揭开了背后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

白女士的「丈夫」向前来的记者们表示,

他今年23岁,妻子是云南人,确实是18周岁,2年前和他在网上相识相爱后,才千里迢迢来到郑州。

「妻子年龄不够,还没能领证,但该办的仪式我们都办了。」

他再三和记者解释,二人是真心相爱,不是骗她给自己生孩子,更不存在骗婚的情况。家人只是因为担心会在网上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没有正面回应过妻子的年龄问题。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八胞胎问题,他说,妻子当初只是为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医生的诊断下,打了促排卵的针,才打了一针。」

然而打促排卵针并不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常用治疗手段。

事实上,许多专业妇科医生都表示,只有在治疗不孕症时,才会使用此类药品,并且需要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这些年不孕率的增加,使得促排卵药开始被滥用。近十年的新闻中,仅仅有2例八胞胎案例的报道,无一例外都是盲目使用促排卵药导致的。

更糟糕的是,在白女士晒出报告单中,虽然八个孕囊清晰可见,却只有四个孕囊是可以看见胚芽以及原始的心管搏动。

也就说,白女士肚子里的孩子存活率只剩一半。

根据数据统计,对产妇而言,三胎妊娠严重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为35%,妊娠流产率及严重早产率均在25%以上;

对孩子而言,双胎、三胎、四胎至少有一胎儿出现脑瘫等的风险接近50%。

也就是说,「多子多福」这种美好的祝愿实际上并不适用普通人的身体,生的越多,对孩子和母亲而言都不是好事。

这种挑战人体极限的事情,还是交给葫芦娃的妈去做吧。

为了母子安全,医生建议要尽快给白女士进行减胎手术。

顾名思义就是,人为终止不良或畸形或过多数量胎儿继续发育,能有效减少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症,确保健康胎儿正常存活和发育。

但白女士的态度,似乎并不满意医生的建议,开直播也是为了为了找一个「好」医生能让她保留4-5个孩子。

但如果不减胎会发生什么?

北京卫视曾经报道过一例拒绝减胎的25岁孕妈,结果刚32周就早产了。

孩子们刚出生便住进了ICU,长期与呼吸衰竭、心率下降、动脉导管不闭合、氧饱和度下降等一系列危急症状为伴。

一个母亲放弃她的孩子很难,但是比起把生命带来这个世界,或者更重要的是对生命负责。

不论是对孩子而还是对母亲来说,生孩子这件事,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只是,未成年且早早辍学的白女士,似乎想不到那么远。

她只觉得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为了相爱的「丈夫」,她想保住更多的孩子。

这也是这起新闻中,更令人唏嘘的一个细节:白女士今年只有18岁。

根据夫妻俩的自述,白女士16岁时就和「丈夫」网恋,奔现后直接搬到丈夫的城市同居。没领证,18岁就怀了八胎。

这让我想起一位英国小男孩AlfiePatten(下文简称小飞)。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他和隔壁青梅竹马的邻居姐姐相爱,偷尝禁果后女孩竟然怀孕了。

小飞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需要承担责任,于是让女友生下孩子,成为一名13岁的小父亲。

不出所料,他低估了这份「责任」的重量。

小飞的故事在当地引起轰动,许多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

过度的媒体关注和同龄人的嘲笑,很快就让小飞承受不住压力,直接辍学在家带娃。

长期脱离社会,又没能接受足够的教育,加上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小飞还没成年就彻底沦为一个废人。

如今他才24岁,就已经因为偷窃、抢劫、持有假枪蹲过监狱,只能靠救济金生活。

过早的婚育,对男孩或女孩来说,其实都是毁灭性的伤害。他们尚且不能照顾好自己,又如何独立抚养好一个孩子?

在中国的某些社交平台上,「未成年妈妈」却成了这几年出名的流量密码。比起同龄人,这群妈妈们的人生似乎开了2.0倍速。

她们年龄集中在14到17岁之间,有的正在孕期,有的孩子已经2岁,有的甚至不止有一个孩子。

从这些未成年孕妈到白女士,再次将「未成年人怀孕」这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摆在了大众面前。

据卫计委统计,中国14~16岁的孩子中,经历过性行为的男生占13%,女生占8%。

父母总以为只要孩子接触不到性相关的内容,他们就会在「无菌的环境」下健康长大。可有些话题越是避而不谈,就越是让人对此好奇。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中国性教育有多匮乏?

高赞回答是:匮乏到生孩子是头等大事,啪啪啪却羞于启齿。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

有一个未成年女孩被问到为什么同意和男友发生关系时,回答道「我觉得那个之后,他对我更好了」。

她通过献祭身体来换取所谓的爱情。但没有人告诉她,性不是取悦他人的工具,也不是交换爱情的筹码。

健康的性关系应该建立在双方都愿意的前提下,而不是「我愿意为了你放弃一切」。

但是父母对性教育淡漠的态度,只会让孩子缺乏底线意识和自爱意识。

而这些,是「性教育」要教给孩子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发布过一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详细解释了「全面的性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与中国父母想象中「黄色读物」相去甚远的是,这份纲要不仅讨论了「性爱」,

还从人际关系、价值观和态度、社会与人权、身体发育、性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细致地展现了正常的性观念应该是什么样的。

说到底,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爱他人也爱自己。

如果青春期对性欲的探索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至少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性爱本身不是恶心的,恶心的那些以伤害他人为目的暴力性行为。

它也能使孩子去思考和理解,怀孕是一件需要审视和思考的严肃话题,如果不,就一定要避孕。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ta接纳自己的身体,懂得性的责任、理解爱的分量,学会尊重和体谅异性,也能知道如何在遭遇性侵时合理自保,

这才是性教育真正的意义。

在写这篇文章时,又刷到了一条高校女孩厕所产子的新闻。我甚至已经记不清,这是看过的第几起「厕所生子」惨剧。

这些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的悲剧在提醒着我们,父母想要创造的「无菌象牙塔」并不存在。

在一些父母的语境里,孩子永远还是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但究竟是14岁的孩子太无知,还是父母太傲慢?

与其在事情发生后再去指责这些孩子「不检点」,不如早点告诉他们什么是对是错,拒绝让孩子接触「性」的内容,并不能保护孩子。

「真正的洪水猛兽,不是性和性教育,是我们对性的错误理解与认知。」

我想,如果有人早点告诉白女士,一段不知前途的「爱情」其实并不值得放弃家人和生活,翻山越岭来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城市,冒着生命危险去孕育多胞胎,

那么她的18岁大概会和普通女孩一样,在校园里度过。

好在性教育终于在去年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代替「青春期教育」和「防性侵教育」。

这是性教育的事业过程中值得纪念的一次进步,但我们仍然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18岁的女孩,可以在校园里尽情地享受她的青春;

希望有一天,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父母都不会「谈性色变」,不再避讳将性和教育放在一起。

教育高尚,性不可耻,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1]南风窗《怀了八胞胎,她想生下来》

[2]壹读《18岁怀八胞胎正常吗?减几胎合适?》

作者简介:木易杨,人生研究所(ID:neng365)。每天晚上21:30,所长及有趣青年们和你一起,用有趣的视角呈现人生故事,有有趣的观点解读人生问题。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猎奇的buddy们

给户仔点个在看!

今后为大家多多营业!

↘↘↘

点击【阅读原文】,挖掘更多资讯!

↙↙↙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