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 22:45:29来源:苏州微生活
·||||||||·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
西园寺,清幽禅韵之地
深冬,寺内杏叶已黄
满树鎏金
前些日子,西安古观音禅寺那株千年银杏又刷屏朋友圈,大家纷纷留言说银杏已黄,一眼梦回长安。
其实不用驱车千里之外,苏州人心中自有期待,秋冬时不约而同奔向的是同一个目的地——西园寺。
或许是因为大部分游客去了留园和寒山寺这样的热门景点,这里相对冷清,多的是苏州本地人前来烧香拜佛,也正适合想要躲避人群观赏美景的人。
还没入寺,就看到山门前两株百年银杏枯瘦,流露出几分秋冬的萧瑟。
两边黄墙绵延,种植着一排银杏树,金黄色的银杏叶和黄墙相映成趣,更有古刹禅意。
五元的香火钱非常便宜,进门看到中轴线两边种植香樟,绿叶遮天,仿佛隔绝门外尘嚣。
走过天王殿,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株银杏成排种植在大雄宝殿门口,寒风吹过,银杏叶落在地上,被人清扫在一起,还带着艳丽的明黄色。
在两边银杏叶的映照下,大雄宝殿更显威严辉煌,站在门外远观,能隐约看到岿然不动的佛像,和他脚下跪在蒲团上的渺小人群。
不如换个角度,透过银杏叶望向大雄宝殿,在金黄色树叶的映衬下,灰色黛瓦和威严匾额都变得稍微柔和,仿佛也被渲染上阳光的温度。
或者以天空为背景,翘起檐角和吻兽形成完美弧度,仿佛一幅构图完整的鲜明油画。梁上的苏式彩画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借助银杏叶的艳丽又重回几分色彩。
三层高的香炉,银杏叶的美又衬得它更加古朴宁静。
满眼金黄,人们纷纷驻足,在洒满阳光的午后,更有一种慵懒感。
往后走,穿过昏暗的罗汉堂,眼前豁然开朗,错落有致的屋檐间是高大银杏树,这里就是放生池了。
仿佛景色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一条百米左右的小路上。道路一边种植银杏和枫树,因为高低不一,所以金黄和赭红相接,层层叠叠,远观仿佛云雾。
浓淡、高低、大小不一的树叶各自倾斜舒展,连空气都被渲染成繁华的景色,浓烈绵密。
细细看,扇形的银杏叶和枫叶,又各自成画,在墙上留下斑驳光影。
随手一拍就是好景色,就连路牌都沾了光。
沿着放生池往后走,秋色便逐渐稀少,人们开始注意到寺庙本身的韵味。
有人说,其他的寺庙是把庙宇搬进深山,西园寺则是把深山搬进市井。去过西园寺素食馆,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在大雄宝殿旁边的素食馆,应该是烟火气最重的地方。中式装修,四方桌子,看上去和外面的中餐馆没什么区别。
这里只卖素食,15元一碗的观音面,10元一碗的如意面都卖得很好。典型的苏式细面,红汤微甜,加上面筋木耳之类的素食,简单又不随便。
坐在靠窗的位置晒太阳,听着耳边老人用苏州话轻声交谈,一股暖洋洋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园中闲逛,经常会遇到流浪猫,被僧人喂养得极好,所以很从容不迫,偶尔有人呼唤,会慢吞吞走过来。
而在那些穿着朴素的僧人或是香客的身上,则能看到这个寺庙原本的模样。他们眉目淡然,步履从容,在狭窄的小路上相遇,则会点头示意,或者轻念一声佛号。
湖心亭边的游客们,三三两两坐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看景色满园,聊家长里短。你不会觉得这是隔绝尘事的寺庙,而像是哪个市井小巷的一角。
或许,这就是西园寺名字的由来,它是个寺庙,也有着园林的布局和气质。历经七百余年,沧海桑田犹如白驹过隙,最终落脚在市井温情。
就像景色正美,也有许多不信佛的人来西园寺观看银杏一样,风动幡动,佛心不动,娑婆俗世如银杏一样温暖明亮。
趁现在银杏还有,不如来西园寺看看,毕竟来年的杏叶,也不再是今年的模样了。
西园寺
地址: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西园弄18号
注:本文由苏州微生活编辑发布,未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