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5 08:44:45来源:新旅界
十年之间,我国平均工资总额从四万一千多元涨到了九万七千元,翻了2倍多。反观旅行细分行业,除了可以划进科技门槛的OTA,旅游人们的薪资水平大部分都“跑不赢”大盘和平均水平,有些甚至还不到总体的一半。除了呼吁社会提高行业待遇,月入二千元的酒店清洁员、景区基础服务、疫情下拿着最低收入的旅行社人,还能如何赚钱?
甘南藏族自治州(新旅界杨卉摄)
餐饮住宿业工资不到平均一半
抛开疫情,出门旅游一直是一件潇洒的事。高质量旅行客群的扩大,使得精致旅拍、星级酒店、精品民宿的定价一涨再涨;游客消耗在旅游上的资金自然也就大大增加。然而,提供这些服务和产品的基层旅游从业者,似乎并没有享受到这份快乐。
新旅界(LvJieMedia)翻阅《中国统计年鉴》(2021)发现,2020年我国平均工资总额为97379元,但旅游板块的细分市场——餐饮住宿同年均薪只有平均值的一半,为48833元,月均约在4000元左右。
郎木寺景区周边餐饮店(新旅界杨卉摄)
除了餐饮住宿,旅游还包含多个细分板块。由于统计报告中没有做细化拆分,这里以大体类别为主整理了数据。根据统计,包含景区在内的“水利”一栏2020年平均工资总额为63914元;带有旅行社的“其他服务”年均60722元;带有OTA的“科技传输”是唯一跑赢总额的,为177544元。
如果说2020年的数字披上了疫情的阴影,那么近十年的数据就更加直观且现实。
以被分入旅游板块的餐饮住宿业态为例:十年前,我国平均工资总额为41799元,住宿餐饮为27486元。十年时间里,平均工资总额稳步增长,翻了一倍;餐饮住宿均薪则翻番失败,甚至在去年出现了负增长。
把数字整合成文字,就是十年以来旅游从业者的均薪一直拖了平均值的“后腿”。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不到一半的数字还是将一线城市及“十八线”城市平均之后的结果。那么,究竟这些基础旅游从业人员每月都开多少钱?
以长白山脚下某旅游小镇为例。这座安静的小镇里几乎没有高新技术产业,轰鸣作响的大型工业和农业也不常见。随处可见的是各类低中端酒店和餐馆,大部分工作都和旅游沾边,工资约在2000-3000元/月。
郎木寺(新旅界杨卉摄)
在某高星酒店做了几年清洁类工作的成阿姨(化名),就已经拿了几年2000元/月上下的工资。据成阿姨描述,酒店里从事做房、后厨等卖力气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年纪较大的阿姨,还有部分阿姨是退休后继续打工。没有技术和文化、不会操作电脑,能做的工作已经很有限,对工资自然没什么话语权。
在镇子里某餐饮店打工的小赵(化名)情况则又有不同。“我们没有和老板签长期合同,就是正常雇佣按月发工资,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愿意就做,不满意随时可以走。”据小赵介绍,很少有商家会给“打工人”缴纳五险一金,老板自己的五险也是按月或按年由个人缴纳的。和低月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城镇令人咂舌的物价。
(图源:摄图网)
据当地人描述,由于定位是旅游小镇,除了一跌再跌的房价,不少商品价格甚至可以和一二线城市“肩并肩”,出去“撮一顿”动辄就要几百元。生活压力和工作局限性“劝走”了大量年轻人,留下来的也多是公务员或走在考公务员的路上。消耗劳动的工作依旧是没有“议价权”的中老年人,在岁月的流逝里做着循环。
旅游人的众生相:谁家欢喜谁家愁
单个地区的现状也许没有普适性。为摸清基础旅游从业薪资的真实状况,新旅界和景区基础服务人员、导游、酒店集团员工等多位从业者展开了对话。
沟通中笔者了解到,很多三线开外旅游小镇的情况就像复制粘贴,各有不同却又大致相同。即使挂着全域旅游的牌子,这些地区的基础建设、旅游宣传还是相对落后,从业者薪资在当地平均甚至以下。
海南(新旅界杨卉摄)
至于自营的餐饮类商家,靠旺季拿游客回扣,做“两份菜单”的红利期已经一去不返,较高的定价只会降低当地人的消费频次。“尤其是疫情后,一些较为新鲜的餐饮种类根本活不下去,商业街上的好位置门脸,从串串香到羊蝎子再到农家菜,都是干不了几天就黄了。剩下的都是烧烤、本地菜这类,还有当地食客的店了。”在景区周边开了几年餐馆的黄先生称。
不过,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从业者甚是自得其乐。
(图源:摄图网)
往返机场和景区周边接游客的刘大爷(化名)就对自己的工作相当满意。这位曾经的私人司机是在当地机场建好后,景区集团扩招员工才正式“入编”。“待在集团里就是‘铁饭碗’,不犯错误不会开除。每个月3000多的工资清闲的很,干到退休的话,光是公积金就能存下10-15万,连二胎儿子的房子都出来了!”除了讲述心得,刘大爷还“传授”了不少工作经验,比如在缺少游客的淡季和同事协商换班出去赚“外快”、合并早晚各一趟的接客线路节省工作量等等。
游走在各个国际酒店品牌授权店的孙经理就更满意了。在行业内,这类酒店薪资两极分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国际品牌虽然要求使用自己的员工团队做管理,但也不会从国外派遣,孙经理等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就是首选。拿着走集团体系标准,远高于当地的几十万年薪,即便要经常跨越山海远赴另一个城市也没那么重要了。有“关系”的人还会事先沟通好,任期已满或因故被辞退后,双方共享信息互换酒店上岗。
(图源:摄图网)
即使疫情没有游客,当了很多年“野”导游的小李(化名)也没想过换工作。旅游旺季时,小李一天能带两波团队往返景区,并直接对接酒店、特产店和餐饮店。按人头收取的导游费、各类商家的回扣,旺季虽然累却也能工作几个月“吃”上一年。虽然疫情以来已经很少接到团队,小李依然愿意等待她的游客回归。
玩怎会成为“拖后腿”行业?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很多从业者的描述里,“五险一金”都是促使其长期坚持的主要原因。在某景区开了十几年大巴车的刘师傅告诉新旅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旅游绑定的大部分是自营类生意,自然没有上“五险”这一说。这样一来,有国企背景的景区基础服务人员,甚至酒店清洁人员都变得“吃香”起来,有的还要“走后门”才能进。“大城市这点钱肯定活不下去,但在‘十八线’城市,这类工作也算是个比较‘体面’的营生了。”刘师傅称。
(图源:摄图网)
基础保障不完善,薪资水平低,是否与旅游业的行业属性有关?在文旅产融智库副理事长姜长城看来,这种现象和行业经营状况有关,与自身属性关系不大。除了在线旅游相关行业外,旅游是基础的传统行业,难以支撑高薪资。“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今天,靠一成不变的传统经营模式就能养家糊口将越来越难,旅游业也是一样。”专栏作家黄涛也提出,旅游大多属于传统行业,资源密集、劳动密集,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从业者赚来的辛苦钱未能转化为金融资产,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被代替。
不过,尽管不是摇钱树,旅游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业态,是给居民带来幸福、提高生活品质的“快乐源泉”,但这份“快乐”已经在日渐萎缩。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注册量上看,2020年旅游相关注册企业为24.37万家,同比下降20%。疫情下“旅游人”的“钱途”更加难料,未来可以预见,仍要度过一段漫长冬天。要保证行业依旧存在,重振信心,呼吁社会各界提高旅游从业者薪资待遇,激发产业积极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保障政策变的尤为重要。
(图源:摄图网)
此外,除了涨工资,传统旅游业态也需要借机转型。姜长城就表示,想给员工高薪资,给股东高回报,给旅友好体验,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个大门收门票,租个摊位卖零食小摆件的经营模式下都是不切实际的。“时代在变,你不变,就会被抛弃。所以要提振信心,仅靠政府涨工资效果还是有限,想尽办法探路创新才是正途。”
(图源:摄图网)
至于如何创新,黄涛则表示,建议从研究供需变化入手,先生存再发展,提升行业科技含量和吸引力。从业者可通过培训掌握基本办公软件及互联网使用规则,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则需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做好内部分配。另外,疫情背景下从业者也需做好职业规划,若选择坚守,可以尝试一些新形势,如目的地直播、短视频营销等。
疫情已经“造访”两年,未来行业无疑会有更大的波动及变革。希望在下一个十年到来的时候,旅游人的薪资能有明显的变化和增长。
——作者小标签——
▼
作者近期文章推荐
▼
引领风尚的领袖人物
启发同行的优秀企业
创新独特的标杆项目
2021文旅风尚榜二轮投票通道已正式开启
描绘行业未来
就差你的一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