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7 07:12:19来源:NLP研究院
孩子不爱学习、难沟通、问题多多?12月20日晚8:15,25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将在视频号官方《八点一刻》亲子专场,带你洞悉家庭教育核心,懂得处理常见育儿难题!立即点击预约
作者:凰兮
来源:NLP研究院
ID:nlpcn1997
亲妈拿菜刀砍伤儿子后自杀
最近,看到了一则让人感到无奈而可悲的新闻。
武汉一名40岁的母亲,在辅导7岁的儿子做作业时,突然情绪失控,拿着菜刀把儿子砍伤后,选择自缢。
事后,孩子被抢救回来了,这位母亲却永远地辞别了这个世界。
这无疑是一个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令人扼腕。
而这其实不是第一个父母因辅导孩子而失控的新闻。
几个月前,就有一名上海妈妈,因不工作问题,被儿子气到跳河,被救上来时还在哭着说“别救我,太累了,让我死”。
再之前,还有家长为此被气到住院,要做心脏支架……
家长要死要活,孩子也过得不容易:
西安一个9岁女孩,给妈妈发一条“作文来不及写了”的信息,留下一张“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的纸条后,跳楼身亡,收到信息的妈妈当时还只是让她尽快写完;
江苏一名11岁女孩,因为作业问题,和家人发生激烈争执,从8楼跳下,当场死亡;
一名14岁的男孩,同样因作业没做完,和妈妈发生争吵,气急之下,妈妈撕了她的作业本,而孩子则是从31楼一跃而下;
……
不知从何时开始,因望子成龙而过度焦虑的父母,和因父母过高期待而崩溃的孩子,成为了如今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应是彼此最亲近的人,为何却似乎成了“仇人”?
亲子间的关系,究竟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父母究竟在焦虑些什么?
父母越焦虑,孩子越遭罪
在心理学上,焦虑,是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焦虑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让我们考虑到“未来”,产生一种“规划未来”的意识,让我们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可过度的焦虑,就像是过量的药物,治病良方也会变成毒素。
纪录片《零零后》中,有这么一对母子。
儿子于锡坤从小就喜欢做一些小实验,有耐心、能专注,连续写好几个小时作业都不用催促的,学习成绩也不差。
按理说,这样优秀的孩子,家长应该很放心。但是,他的妈妈依然很焦虑。因为他的太过内向,不喜交际。
孩子自我感觉良好,妈妈却觉得不行。她想尽办法,让孩子不停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却几乎全都以失败告终,结果她难受,孩子也难受。
显然,家长的焦虑,既不会迟到,也不会缺席。
无论孩子看起来有多么优秀,他们总能找到焦虑的点。
在焦虑的妈妈眼中,儿子的内向、不合群,就是“没有社交能力”“封闭自我”,如果不能“走出舒适圈”,成为一个合群的人,将来就会不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就完了。
然而,这是真的吗?
父母或多或少,都习惯性把孩子的一个小问题,预设成为天大的“危机”,并由此产生了与现实不符的焦虑感。
可是,这只是你的一种构想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啊。
执着于假设的“未来”,只会让你越来越恐惧,最后不光耗尽自身的能量,也耗尽了孩子的能量。
为什么父母总是如此焦虑?
在知名心理学家黄启团先生看来,所有的过度焦虑背后,都是因为自身安全感不足所引起的。
而安全感,来自于自我价值。
一个自我价值高的人,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无惧任何挑战,他/她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不会对未来有太多的焦虑。
而自我价值低的人,则会对许多事情持有怀疑,因为不相信自己能行,所以总是担心未来。
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中,几个主要的家庭,不是在鸡娃,就是在鸡娃的路上。
而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这些焦虑的父母,他们的焦虑都源自自身。
就像田雨岚因为儿子不肯上补习班还撕掉卷子,而情绪失控狂抽自己耳光,她焦虑和恐惧的,其实是曾经无法成为精英的自己。
糟糕的原生家庭,不令人满意的婚姻,让田雨岚充满了不安。
这些源自成人世界的焦虑,带着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恐惧,全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她迫切想要孩子“出人头地”。
只是,父母的高期望,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让孩子倍感压力的同时,又难以更好地成为自己。
长时间的焦虑,只会让亲子关系陷入死胡同,父母孩子一起烦躁乃至崩溃。
两个小妙招助你缓解焦虑
对于许多人来说,焦虑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有没有缓解焦虑的方法呢?
1、把对未来的焦虑,带回到今天的行动
你可以问问自己诸如以下这些问题,再付诸行动:
我如何才能够让自己对未来有信心呢?
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
要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我现在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
将对未来的焦虑,转化为当下的行动动力,与焦虑共舞。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说“你自己”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你要求孩子怎么做”。
焦虑的人是你,要改变的人也是你,而不是你的孩子。
2、拆分目标,增加和孩子的情感连接
在网上看过一名妈妈,儿子写的字简直是龙飞凤舞。
她急是急,但还是耐心地陪伴在孩子身边,教导孩子字要写在格子里,就这一步,就花了一个星期。
然后又用一个月的时间,一笔一划地带着孩子纠正笔顺,每次看到孩子的进步,都会给他一朵小红花,鼓励他继续。
最后儿子写出来的字,比一个多月前端正多了。
孩子的行动力,不可能和大人一样雷厉风行。
试着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更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并在过程中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支持和鼓励。
孩子完成目标的几率提高了,而且还能一点点积累自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知名心理学家黄启团先生说过:“焦虑是未来的,生活是当下的。聚焦于未来,是生存的本能,过好今天,才是生活的智慧。”
过度的焦虑,轻则让亲子关系产生裂痕,重则耗尽我们生命的能量,让家庭破碎。
而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你走出焦虑的,也只有你自己。
看清自己,才能真正地看见孩子。
点个【赞】和【在看】,【分享】到朋友圈,让自己和孩子一起活出自我。
共勉。
-END-
作者:凰兮。来源:本文系NLP研究院(nlpcn1997)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更多“有趣、有料、有价值”内容
来看【NLP研究院】,每天陪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