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2 11:33:56来源:灰鸽叔叔
1
可能是到了年底,有好几位久未走动的朋友说,“到你这边看看,学习学习”。
我一下子有点愣神,只能硬着头皮问到底要看哪个板块的。毕竟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和一些有排面的企业签的顾问合同越来越少,就算偶尔有一两个没到期的,也基本处于“你不喊我,我也不喊你,你不发我钱,我也不催你”的“自然休克”状态。
真要去,我还得问问人家是不是退租了。
结果他们说,不不,就到你自己的小工作室看看。
说实话,这着实没啥好看的。地方非常小,办公室堆得像垃圾场,空调要么过热要么过冷,专职员工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迟到早退属于常态,会议室连个投影都没有……
既不坐拥繁华地段,也没有人丁兴旺,可能大家来了之后,学习的念头消失了,扶贫的念头起来了。
如果非要有人来,我们就约在楼下星巴克。
谢天谢地这鬼地方居然有一家星巴克。不然只能约在陕西凉皮大刀面。
2
在公司经营层面,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被学习”的价值。
以前,领导来考察的时候,曾问过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你这个公司的内容体系显然依赖于你,万一你出现状况了,公司业务是不是就很难开展了?这不利于做大啊?”
领导平时一定没少接触专业投资人。
我只能挠挠头说领导说的对啊。但我也没办法。
其实我有办法。但这个办法属于“退缩式办法”,例如我确实是A公司的老板,但也是B公司的员工;甚至于我们公司的员工也可以是别家公司的老板,我还有直接对接一些HR的通道……
觉得这件事依然有价值,那就做做。做不下去的话,倒就倒了嘛。大家转个社保,第二天换地方上班。
这不太符合ALLIN精神,投资人更不喜欢。
他们会对我说,创业就是奋勇铺路,别人都在铺未知的道路,就你在铺退路。
小农思维啊!
3
完全没机会吗?也不见得。
因为写教育话题比较多,加上专业对口,还是有教培机构找上来,说能不能“收购式包盘”——有排他,有KPI,有首付,有期权换股权。
本来想和团队商量商量。但这四个条件,除了“首付”,我每个都兴致寥寥——而且首付也着实不多。
“时代风口”“政策支持”“很难说服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经历的人生反转已经铺天盖地,早就过了被三两句话撩拨得心潮澎湃的时候。
就像我曾经带着孩子考这个考那个,我们信心满满,我们兴高采烈,我们蓄势待发,我们万事俱备,所有人都说哇这个证含金量太高了。
当时,没有一个人问,“会不会摇号?”,我不会想到。
当然,现在也没有人问,“会不会择优?”,我也不敢想到。
所有基于当下的发问,一定会被看做不识时务的笑话。所以,我当然不会问:
“你们的期权,如果在约定期结束后一文不值呢?”
这句话太冒犯了。而且感觉也不太符合事实。
我只能说:
“我不想那么拼啊。”
4
如果真签了,会发生什么事呢?
我们也许正为了解约对簿公堂,也可能作为债权的一部分被转交。公司会多出大量的工商预警信息,团队在处理大量用户的问询……
我不敢说我未卜先知。我没那么大的本事。
我只敢说,这真的是对方首付的钱还不够多,以及,我足够退缩。
我回忆了不少要来“看看”的朋友。
在过去几年,他们大多勇敢去ALLIN;有好几位,其实一直到今天依然让我钦佩:他们凌晨的朋友圈,办公楼里夜晚的灯光,拿出自己积蓄的一往无前,获得投资时的满面春风,曾让我一次又一次反思自己垂垂老矣,对不起时代,对不起员工——
可在此刻,我还是感到了他们的疲惫,追上了我的苍老。
甚至于,他们把我的退缩看成了智慧。
其实,这真的谈不上智慧,也没有学习的必要。来楼下喝喝咖啡吃吃大刀面就可以了,如果忙,有事情要处理,有家人要陪,也没必要跑我这破地方。
我们只是恰好遇到了冬天。
简单回顾近期的一些项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