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育儿 文章内容

“我不是多动症”——孩子的无力呐喊!

发布时间:2021-12-23 22:58:33来源:母亲大学

母亲大学

点击关注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英)伊罗丝

我们很多家长、老师最麻烦的一个感觉是儿子得了多动症,坐不住。孩子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写作业时坐不住,总是乱动,学习效率低。家长、老师就总纠正孩子,慢慢孩子也烦了,家长、老师与孩子频频发生冲突。在恶性循环下,伴随着孩子的就是厌学。

儿子得多动症,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弄清楚什么是多动症。

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们做心理辅导二十年以来,实际上没有发现一个真正得多动症的孩子。有些孩子“多动”,但他其实不是真正的多动症。

误区一:爱动就是多动症。

假如儿子不停地乱跑,当然你可以诊断他多动症。很多家长朋友会说:“哎呀,你说得对,我的孩子就是永远不停地乱动。”

“什么时候不停地动呢?”

“尤其是写作业的时候。”

“有什么时候不动呢?”

很多的家长会说:“看动画片的时候一动不动,连冰糕都不吃。”给大家说一个诊断标准。

当儿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他动不动?只要孩子在做他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不动,就一律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真的是多动症的话,他就会不可控地、不停地动。只要他能够不动,就说明可控。

其实,关于判断孩子有无多动症,父母自己就可以判断。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吃雪糕、冰淇淋,只要有冰淇淋,他就安安生生地坐在那儿吃了,这就不能诊断为多动症。如果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也控制不住,他在动,吃冰淇淋的时候也在动,就真算是多动症了。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按照这个标准,多动症的孩子往往都是我们家长自己意识当中的,是我们强加给他的。

举个例子,我们总希望孩子是这样的:

涛涛妈妈:“孩子,给妈妈背诗。”

涛涛:“好,妈妈我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背会了”。

妈妈:“好!你背得挺快的啊,再背几首吧!”

如果涛涛是按着妈妈的既定方式、既定思维,儿子会说:“妈妈我就再背一首。”

“好,你再背一首。”

涛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妈妈:“呀,又背会一首诗了,再背一首!”

涛涛不耐烦了,这时说,“我不背了。”

妈妈急了,说:“你怎么这么坐不住呢?才背两首你就这样啊?”

实际上,按孩子的记忆力,涛涛每天能背一首,什么概念啊?已经相当不得了了。你要想每天一下子背十首,就有点揠苗助长,儿子反而一首也记不住了。

但是,涛涛妈妈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儿子背一首那不行,现在竞争很激烈,明明会100首了。涛涛才背二十首不行啊”。于是让儿子坐三个小时,最少坐两个小时。

别说孩子,家长能做到吗?估计大家都做不到,让你去看碟子估计还差不多,谈恋爱可以,工作可以,但要让你背唐诗,谁都很难坚持的。

孩子多动,实际是不聪明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儿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我们逼迫他,于是孩子开始不耐烦起来,家长就开始扣大帽子:“你怎么注意力不集中,你是多动症啊!”久而久之,孩子每逢此情此景就动,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结论也有了,孩子是“多动症”。

怎么让儿子不多动呢?

涛涛两三岁的时候就像装了马达一样到处跑,爸爸妈妈说孩子得了“多动症”,北京、上海都跑过,治了也没有用。后来,只有到明明妈妈这里求助。

明明妈妈拿起一支白板笔笑容可掬地对涛涛说:“涛涛,你喜欢画画吗?”

涛涛没说话接过笔就开始画画,孩子画的是一些没有封口的圆圈。

“你画的是什么呀?”明明妈妈问。

涛涛说:“太阳。”

爸爸妈妈马上打断他:“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根本不是!”

涛涛气得大喊:“是,就是!”说着身体开始乱扭。

“是太阳,你会画鲨鱼吗?”明明妈亲切地问。

“会。”涛涛聚精会神地又画起来。

于是,涛涛静静地坐着不停地画,5分钟过去了,拿着画示意明明妈观看,说:“这是鲨鱼与蓝猫。”大家围上去纷纷观看,明明妈妈赞扬着,涛涛激动得小脸通红讲解着画中的人物和故事。爸爸妈妈已经有一些诧异了。

“好的,还能画其它的吗?”受到明明妈妈的鼓励,涛涛接着又画起来,有半小时过去了,孩子几乎一点儿没动,注意力全在画上。涛涛的父母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奇迹出现了,涛涛继续进行创作,孩子再没有乱跑。

涛涛的“多动症”瞬间治愈。

儿子根本就没有多动症,只是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白白花了很多钱。涛涛根本没有病。

关键是父母的态度。

我们看看两个男孩子的故事,比较一下家长的反应与行为方式,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了。

涛涛和明明一起在早教中心上课,涛涛不停的乱跑,明明也不停的乱跑,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明明就不再乱跑了,而涛涛孩子乱跑。我们来看看两位妈妈是怎么样引导的。

涛涛刚坐下就站起来了,涛涛妈妈用力拽了下儿子的胳膊,“啪”的一声,涛涛就摔倒了。妈妈还说:“上课呢,你乱跑什么?怎么一会儿都坐不住?烦不烦人啊?再不坐下来妈妈就打你!”随后“啪啪啪”几声,涛涛的屁股被妈妈打了几下。涛涛开始哭,弄得大家都上不成课,只有把涛涛抱到外面稳定情绪。等儿子情绪稳定了,这边的课程已经上了多半。涛涛妈妈又气又急,让涛涛赶紧去拿玩具做游戏。涛涛一不留神就又跑了,妈妈就气得扭身出了教室,再也不理涛涛了。涛涛一看没有人管了就更加自由了,到旁边摸摸这摸摸那,就是不好好上课。

正确的方式:相机诱导。

建议一

幼儿园:好动变为好奇

看看明明的妈妈是怎么样做的。

刚上课,明明就站起来了。

明明妈妈对儿子说:“儿子,你是要去拿教具吗?老师还没有叫到你的名字呢!再坐着等一会儿,老师马上就该叫你了。”当老师叫到明明的时候,明明飞快跑到老师那里领过了教具。

然后妈妈向明明招手,“儿子,过来,妈妈和你一起玩!”明明跑到妈妈身边乖乖地坐下来。这时,妈妈会表扬明明,“儿子真乖,知道上课不能乱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来,我们来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做的!”

明明把这个教具玩了两遍有点不耐烦了,又站起来想乱跑,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看,你昨天玩这个教具的时候用了40秒,今天把这个教具游戏做完只用了35秒,你竟然提前了好长时间呢!如果再练习两遍,明天可能会提高到30秒,比今天玩的次数更多。”明明听了很高兴,马上又坐下来把那个教具玩了两遍。

就这样,一节课明明在充满激情的创作中上完了。回家的路上,妈妈不停地跟路人强调,“我们家儿子今天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游戏都做下来了,没有乱跑,也没有乱动。还教具的时候,我儿子是第一个送过去的,我们没有乱拿老师的东西。”

就这样,明明完全按照妈妈和老师想象中的那种孩子,乖乖地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表现。偶尔的明明跑到教具架那里看一下,只要妈妈一招手,明明就会跑回来坐下等着发新的教具。明明的早教课总是在90%以上吸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明明的全脑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孩子总是喜欢多动的,而不能坐着闲下来。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就是要静静地坐下来,端端正正地坐好。

我们怎么样把孩子的好动变为好奇,这是治疗多动孩子的一个法宝。因此,在这一方面,家长不能硬性地安排孩子去读书,而是应该转变自己的思路,明智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让孩子顺应自然地发展,这样家长可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建议二、

入学后:强化法。

上小学以后,明明和涛涛的情况依然是对比非常鲜明的。涛涛的妈妈一见到老师,就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涛涛最近又捣乱了没有?他上课是不是又捣乱了?他是不是经常不听讲?他是不是老是上课时说话?”涛涛妈妈也总是听到老师中肯的回答:“是的,涛涛总是上课不注意听讲,上课总是做小动作,说话,抠手,看着窗外,不看黑板,不听老师讲,而且还影响其他的同学,他怎么就坐不住呢?一下课就往外跑,上课铃响最后一个进教室。”

涛涛妈妈听后总是火冒三丈,回到家把老师的这些话学给爸爸听,爸爸要是不高兴了就会给涛涛一顿皮肉之苦。于是涛涛的注意力始终是不集中的,一直到初中阶段,涛涛还是处在多动状态。

看看明明妈妈的高明之处。

明明上了小学之后,妈妈这样跟老师沟通:“老师,您好!明明过去在早教课、幼儿园上课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爱学习,爱上课,有时候下课他还不愿意呢!喜欢回答问题,喜欢和老师交流,可能我儿子上课时发言会多,老师你一定要多多提问他,谢谢您了!”

在老师的印象中,明明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所以老师关注的这些也都是在明明妈妈暗示的这些方面。因此,明明偶尔走神儿老师也不会在意,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明明妈妈:“明明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放学以后,妈妈会这样夸奖明明,“儿子,老师都说你上课很注意听讲,不影响其他同学,也没有影响过老师的讲课,所以,妈妈要奖励你。来,儿子,抱一个!”

滑动文字样式可以作为隐藏样式的最好替代品。只要标题后多空几行,达到下方内容滑动后才能看到,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让孩子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在自己优秀的表现上,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不能对孩子放弃的事情去惩罚,而是应该扭转态度,应该从反对到认同。家长要期待孩子顺应自己的理想去发展,往往要掌握的法宝就是要接纳儿子的情绪,理解儿子,认同儿子的疑问。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做,家长的目标就能够实现了。妈妈对儿子行为的强化和淡化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想让你儿子的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都要采取明明妈妈的方式给孩子暗示,暗示他是一个注意听讲的孩子,强调他最近进步了有几秒钟、几分钟,当孩子有了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时肯定。如果孩子有了进步,你只是心里高兴而不表达出来或者只肯定孩子负面的表现,孩子会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会挫伤到孩子的上进心,不良行为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改正。

周正教授告诉我们:多动症的根源来源于孩子得到的总是否定,在这否定他就跑,跑到那儿又被否定,儿子继续跑,直到受到肯定,他就乐意留在那儿,安定下来。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