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时尚 文章内容

她圆脸、探颈、细长眼,穿上旗袍却是十足的东方美人

发布时间:2021-12-30 20:06:37来源:芍药美学笔记

四月是个汉服旗袍迷,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穿着它们去上班。走在街上一看,穿汉服的同袍不少,穿旗袍的姐妹就没那么多了。

可能大部分人印象中旗袍都得前凸后翘才穿的好看,影视剧向我们传达的也大都是妖娆性感的美艳形象。

但,其实旗袍的包容性很强,环肥燕瘦,风格迥异。

美,从来不是唯一。

Vol.2002

x

旧时光美人

这两年我们总是感叹美人模式化,不如八九十年的风情万种。我们开始复古,追着港风,想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特色。

甚至有些人回去得更早,她们「穿越」到了那个百花齐放衣香鬓影的民国。

从左至右依次为:小徐、肉肉、柳花、海伦、真真

提起民国美人,总忘不了那些鲜妍活泼的画报美人,或站或坐,或躺或卧,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自然灵动的风情。

初次看到柳花的照片,四月眼前一亮——画报美人活过来了!

这位99年的小姑娘演绎起不同年代的旗袍美人信手拈来,朋友戏称她为「照抛脸」。拍一组照片是一组风格,拍另一组又立马换了一个风格。

早些年的柳花可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自信大方。每个女孩子心底都会有一些自卑,就连林青霞这样的大美人也曾觉得自己丑,自卑得不敢跟别人讲话。

柳花也觉得自己脸盘大,眼睛小,塌鼻子,出镜不好看,一度有很严重的容貌焦虑,排斥拍照。

直到她走进云北美术照相馆,复古优雅的场景,温柔耐心又专业的工作人员让她慢慢放松下来。

最后拿到成片的时候,古董相机拍出来的逼真质感仿佛一下子将她带到那个自由开放的年代,也更加坚定了在还原年代旗袍这件事上的决心。

柳花模仿姥姥年轻时的照片拍了同款,时光虽过去几十年,眉眼依旧如从前那般温柔,家族血脉的延续被印刻在胶片纸上,妈妈看到后也是分外感动。

说起来柳花的家庭氛围也很棒。父亲主修文学,母亲是律政俏佳人,见多识广的父母对花花的教育是春风化雨,对于女儿的喜好也比较支持。

柳花从小学习唐诗、论语等国学经典,大学时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涉猎广泛,擅作旧体诗、小说、文章,也曾在光明日报、中国妇女报、新民晚报等报上发表过。

女孩子天生爱美,柳花自小就喜欢观察古装剧里那些漂亮的衣服。到了高中接触到汉服后才发现真正的传统服饰并不是剧里的模样。但那会儿还少有人研究汉服形制,个人爱好者也是凭着兴趣在摸索。

她沉溺于仙服的美貌,经常半夜还在蹲守心爱的品牌发布,抢不到还要去闲鱼高价回购。

直到大二那年,柳花无意间看到了民国的月份牌美人,仿佛是命定的缘分,只一眼就陷了进去。

之后便开始搜寻资料研究民国服饰,好在历史上留下来的资料比较全,不易出错。

而且民国那个年代,西学东渐,中西交融,文化的碰撞体现在服饰上也十分有趣的。

柳花踏入这个领域后,发现很多人印象里的旗袍都是那种特别紧身,高开叉露大腿,略显风尘,自己穿的古法旗袍少有人知。

为了扭转大家的刻板印象,她开始和朋友们合作,复原出老照片里的旗袍。做同款发型,搭配好配饰,去不同的地方拍照,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广泛传播。

疫情有所好转后花花去故宫拍摄了一组照片,

图中的服饰是自己设计定制的,

第一套20年代风格的袄裙,意义重大。

柳花刚入民国服饰坑的时候,还很少有商家做20年代的服饰,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就有了自己定制的想法。

查资料做功课,寻找合适的布料辅料。不会画画,就用文字详细地跟商家描述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组照片还原的是10年代后期,

穿着上衣窄脚裤梳着燕尾刘海的京城姑娘。

那会儿女装袖口缩短缩窄,衣领依旧较高,

家居服以裤装居多。

女子身着宽大的衣裤,

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

10年代的女孩子时髦起来也很惊艳。

一头惹眼的西式卷发,

搭配窄瘦纤长的袄裙,

脚蹬一双西洋高跟鞋,

展现了革故鼎新的时尚风貌。

穿上10年代的古董衣,

一个饱读诗书温柔娴静的贵族小姐,

娇怯怯地出现在眼前。

20年代倒大袖刺绣旗袍,

袖口宽大,身型宽松,

如风中翠竹,猗猗白云。

旗袍颜色花纹都比较传统庄重,

柳花搭配了一幅翡翠玉石耳坠,

整体风格端庄大方,内敛稳重。

秦淮河畔,绿水廊前,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这件名为「密斯之舞」的旗袍是朋友设计的,

一件20年代末的筒子领假两件旗袍。

主料选用的真丝乔其纱,

主料上的图案像水波纹一样绵密流畅。

柳花在穿着时精心搭配了一套配饰,

耳坠和项链都是定制的20s年代风格,

搭配了羽毛扇和T字带高跟鞋,

很有舞会装的感觉。

20年代末的假两件马甲旗袍,

这时候的旗袍袖口、裙边都出现了一些装饰,

发型是仿照民国女星黄月如的双圆髻,

搭配珍珠流苏珠花娇俏可爱。

杭州浴鹄湾拍摄的一组照片,

这里是柳花的审美启蒙地。

2019年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那天雨下得很大,整个水面雾气缭绕,长廊被雾气笼罩,隐隐约约看不真切,远处灯火点点,侘寂幽静。

以前背过的那些古诗描写的画面赫然就出现在眼前,这一幕成了柳花对杭州最美好的回忆。

于是今年9月又回来重温一遍,顺便留下了这组照片。文学系出身的花花还写了一首小诗——

《题洪音姊汾阳别墅烟雨美人图》

春雨濛濛翠满庭,风流谁擅赋娉婷。

四边寂绝空回首,深点唇红草色青。

10-20年代,我们常常在老照片里看到削肩薄背、含胸微驼的姿态,当时还没有挺胸抬头才是美的观念。进入30年代,风尚则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

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期,

旗袍大胆吸收西式装饰元素,

款式变得修身,勾勒出女性的好曲线,

搭配一头浪漫的卷发,

塑造了经典的摩登女郎形象。

西方的时尚风刮入中国,业界空前活跃,

电影女星身着「透视装」,无惧舆论的指点,

摆着各种夸张的pose在镜头前大胆展示自我,

宣示着个性解放,穿衣自由。

柳花演绎的还是比较收敛~

战时的旗袍更加简约、轻便,

更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头发全部梳到脑后,

显得整个人干练、饱满。

复刻40年代的招蜂引蝶头,

双襟缎边设计明艳大方,

搭配一件古董海虎绒垫肩大衣,

整个人富贵又不失气场。

想要演绎好民国美人的风情,除了衣着、发型、神情、姿势外,配饰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柳花刚入坑那会儿,正经做民国复原款配饰的商家很少,一开始自己搜集一些复古元素的配饰成品,后来慢慢发现无法满足自己的创作需求,于是就开始尝试定制。

这是柳花定制过最贵的一对耳坠,

30年代风格的长耳坠,

同时借鉴了清代的玉石耳饰造型,

加上艺术变形的花朵,传统又时尚。

柳花的珍珠发冠和项链大部分是由自己和一个特别喜爱民国首饰的朋友(微博@深海未及我爱你)共同研究制作。

两个热爱民国服饰的女孩,凭借着热情一点点收集摸索,用线和铁丝等材料一点点还原出老照片配饰的模样,又融入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

珍珠卷发云纹项链

根据老照片复原的珍珠发冠

复原民国报纸同款珍珠项链

仿婉容造型做的一个珍珠发冠,

华丽灵动,像一只骄傲的孔雀,

庄重又不失活泼,比较适合正式场合。

一款颇具artdeco风格的宝石亮片手包,

吸取西方装饰元素,又融入本土元素,

打造出风靡世界的海上花。

鞋子有定制也有复原成品,

鞋型流畅,上脚显瘦,

酒杯跟小巧、圆润、平衡,

穿着很舒适,比细跟更稳。

研究下来,花花发现民国的女子既带有传统女子的温柔典雅,也具有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和大方。

10年代、20年代的女性多阴柔,有一种很脆弱的美,比较传统。30、40年代就不太一样,尤其40年代以后,从流行的画报、月份牌上也能看出,女性渐渐变得丰腴健美。着装也更加开放,短裤类运动装、比基尼式泳衣渐渐多了起来。

她们也不再像10年代、20年代的女子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漂亮的房间里,照片中开始出现女子们走出户外,骑自行车、游泳的画面。可以看出,女性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起来。

美人在骨不在皮,外形上的不足很容易去修饰,可若没有强大的内里支撑,也只是个空壳。我们钦慕那些鲜妍明媚的民国美人,更爱她们无畏无惧的自信,如火的生命力熊熊燃烧,足以感染每一个疲惫的现代人。

开放的今天,我们以更包容的心态去欣赏多元文化的美,形形色色的女子们散发着正向勇敢坚韧的女子力也让这个世界愈发温柔。

我们总是急着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努力将一切缺点遮掩,

这样的较劲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却是离心中的美越来越远。

不妨换一种思路,

也许你眼中的缺点,

正是他人眼中你独一无二的魅力点。

*感谢柳花痴狂(全网同名)接受采访,大家可以去她微博、小红书找小姐姐(准确来说应该叫妹妹)玩儿呀~

年底将至,二家年度大赏重磅登场!

凭实力上榜的超值好物,最真诚的年度回馈

万人疯狂打call安利,回购数爆表

犹豫几秒都可能断货的超级爆品TOP

携抄底直降与优惠券折上折来袭!

等你看到此刻库存已少一半

现在戳下图直达卖场还不算晚!

戳上图进店狂欢》》》

本文照片仅作素材使用,

不视为与图中人物建立任何商业合作关系,侵删。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到后台回复【转载】,按要求操作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