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2 14:37:09来源:东南早报
烽火记忆
FENGHUOJIYI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系列报道《烽火记忆》,通过口述回忆、一枚勋章、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本等老物件来讲述参战老兵、优秀退役军人等功臣模范老兵的“烽火记忆”。这个系列连续5天推出,敬请关注!
01
#谢荣华#
第一次见到谢荣华时,他穿着得体的衣服,每一颗扣子都系得规规整整,头上戴着毛线帽,端坐在椅子上,见到记者进门,他赶忙拄着拐杖起身,93岁的他一起身险些摔倒,同行的人都一阵慌乱,他却朗朗地笑着,若无其事。
谢荣华介绍
1948年2月,谢荣华正式入伍。后来,他随部队进入朝鲜,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谢荣华说,上甘岭一战长达40多天,零下40℃的天气,呼啸而过的寒风,一米多厚的积雪,这是他们要面对的战争环境。他参与作战近1个月,参与了8次战斗。
谢荣华年轻时候的照片
在谢荣华参与的最后一次作战中,当看到机枪手牺牲后,身为通讯员的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前,架起机枪继续作战,就在此时,对方的一枚炮弹突然落在谢荣华的背后爆炸了,指导员当场牺牲,谢荣华也被炸晕了过去。“醒来时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只感觉后背非常的痛。”后来,谢荣华跟随部队辗转至苏联接受治疗,因为后背皮肤严重受损,医生从其腹部取皮瓣进行植皮,因此留下二三十厘米长的疤痕。
谢荣华背后的伤疤
1953年9月谢荣华因伤病退伍,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退伍后的谢荣华很少与外人提起自己受伤的过往,更没有提起自己立功的事,他最希望传给儿孙们的是敢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02
#林国文#
见到林国文老人的时候,他正在房间看旧报纸,这些报纸都是经过他精心整理的,里面记录了中国时代的变迁,而令他最有感触的便是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因为这和他年轻时的经历息息相关。
林国文介绍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留守朝鲜的志愿军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家园工作,因驻朝鲜志愿军官兵文化建设迫切需要,1955年,林国文便随志愿军炮兵8师46团赶赴朝鲜,成为一名志愿军文化教员,帮助志愿军们脱盲。“脱盲就是要把没有文化的战士提高到一个人认识2000字”,林国文老人回忆道。
初次进入朝鲜,林国文不仅要帮助志愿军战士脱盲,还要参与战后重建工作。战后的朝鲜工业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需要大量的钢铁,林国文便带领着朝鲜的战士,走遍了朝鲜的农村地区,收集战争期间遗弃的废铁,保障了朝鲜恢复工业生产建设的顺利推进。
林国文的纪念章
如今,88岁的老人身体依旧硬朗,并且爱上了旅游,他兴奋地拿起这几年旅游的照片给我们看,“这几年出去11回,游30个国家,喜欢在外面跑”。林国文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所以更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来源:泉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东南网
点亮小花
为参战老兵、优秀退役军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