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3 16:17:27来源:浙江在线健康网
“在工作上,我可以管理上百个员工,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可是面对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时候,我却束手无策。我很害怕自己伤害了他,但是有时候我又控制不住自己,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滨江康复院区儿科门诊,牛牛妈妈向儿科副主任矫金玲说出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难题。
01
“坐不住”的孩子
首诊仅维持5分钟
从下午1点15分进入诊室到结束,牛牛的首诊仅维持了1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牛牛先是坐在板凳上不断晃动、爬上治疗床乱按空调按钮、不小心踩空弄破了治疗单,接着是跑出诊室去找走廊上的小朋友们玩,并乱动针灸科的电针仪器。
牛牛妈妈又着急又愤怒,多次大声呵斥牛牛,要求他立刻回诊间安静下来,但是并未得到任何回应。最终牛牛妈妈征得医生同意后锁上了门,就诊才继续进行下去。在牛牛又跑又闹的情况下,首诊全程仅15分钟。
牛牛妈妈说,今年二年级的牛牛不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也很拖拉,还经常会漏做题,因此成绩也不好。另外,他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被叫家长,小朋友都不乐意跟他一起玩。牛牛妈妈每天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感到万分焦虑。
矫主任在了解牛牛病情后,给他做了一系列的量表评估。最终牛牛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俗称“多动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2
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多动症神兽“归笼”
矫主任指出,小于6岁的孩子,原则上不推荐药物治疗,建议行为干预,6岁以后的孩子可采用药物与行为干预综合治疗法。
针对牛牛的评估结果,矫主任制定了针对性的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社交训练以及家长课堂培训。
“玩具是孩子的文字,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矫主任指出,对孩子来说,向家长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用一系列游戏作为中介,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孩子,孩子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自信心、行为规范等一些自己缺失的情感及行为。
此外,牛牛对妈妈或老师的指令反应不及时,做作业经常会漏做题,这些都可能是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因此儿科团队的治疗师设计了小猴子爬树手指操、摆豆子、反向动作指令等系列趣味游戏来帮助他提升听觉及视觉注意力。
在问诊过程中,矫主任注意到牛牛妈妈作为一个事业型女强人,常常按照管理员工的方式教育孩子。过于强硬的态度和过高的要求,在无形之中给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了诱发多动症的潜在因素。因此矫主任也对牛牛妈妈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帮助她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教育孩子。
经过10次的行为干预,牛牛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量表评估结果也提示治疗达到了效果,牛牛妈妈开玩笑说:“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回不用再为神兽烦到秃头了!”
03
家长们该如何
正确认识多动症?
多动症也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指儿童出现与其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注意缺陷,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和情绪冲动,同时伴有学习或社交等单一或多个功能的损害,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发育问题之一。
矫主任表示,ADHD具有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易感性;另外,铅暴露及长期摄入加工肉类、披萨、零食、动物脂肪的孩子更容易患ADHD。
多动症会导致患儿大脑中有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计划、组织和做出正确的决定的部分发育不成熟。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多动症患儿的大脑可能会出现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育迟缓,因此大部分多动症患儿会显得比同龄孩子更“不成熟”,主要有以下表现:
表现一
注意缺陷
多动症患儿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患儿在学习时,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分心。
表现二
活动过多
患儿动作多、手足活跃,无法长时间安静坐在座位上,时常在教室等环境内擅自离开座位,到处攀爬跳跃。
表现三
行为冲动
表现冲动,在他人说话时控制不住插嘴,打断别人。在信息不充分的状况下,易做出冲动行为,易与同伴发生冲突或打斗。
表现四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空间方位感较差,进行一些精细运动时经常出现肢体不灵便等状况。少数患儿伴有语言发育迟缓、表达能力差,甚至智力偏低等问题。
表现五
品行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常发攻击性行为和一些不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如打骂他人、虐待动物、打砸物品、偷盗、纵火等等。
矫金玲主任提醒,
如果孩子长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冲动症状,需尽早带他到专业医生处开展综合评估和疾病诊断。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多动症,尽早干预,科学管理,帮助孩子减少在生活、学习和社交中出现的障碍,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发挥潜能。
来源:浙江省中山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主编:张姝
责编:隋雪
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